增进民生福祉,要“全民幸福” 弥陀寺公园。 董旭明 摄 今年6月底,体育场路保俶路口,弥陀寺公园正式完工。西湖区对这座有着130多年历史的古刹,进行了包括大殿、藏经楼等历史建筑修缮、摩崖石刻清理保护、绿化景观改造等系列建设。公园免费开放后,成了市民进行书画、摄影、文化品鉴的乐园。 美丽、幸福,一直以来是西湖区的“金名片”。而相对“天生丽质”的景观,西湖区对于“百姓幸福”的打造,倾注了大量心血。截至目前,西湖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5%、99.84%;过去5年,西湖区新增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51家,改扩建学校(园)35所,新投入使用医疗机构156所。 西湖区深知:幸福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归属感、满足感的集中体现,是发展成果惠及西湖人民的重要标志。如今,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全民幸福”,正是西湖区努力实现的目标。 未来5年,西湖区将大力实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之江医院、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二期、浙商文化中心(西湖区文体活动中心)、西湖区市民活动中心、西湖区综合活动中心、西湖区残疾人康复托安养中心、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四馆”项目、之江青少年活动中心、西湖区文体活动中心之江项目、三墩文体中心、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都将在西湖区落成。 此外,西湖区还将实施“社会保障全覆盖”工程,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教育强区”工程,推进名校集团和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深入实施智慧教育行动,积极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健康西湖”工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智慧医疗,深化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工作,建立分级诊疗体系。 “幸福养老”工程,全面改革养老服务业,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 “困难帮扶”工程,建立健全常规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三位一体、多元保障”的社会救助体系。 “回迁安置”工程,全面推进安置小区周边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注重安置房建设质量和进度。 未来5年,要推进“五大行动” 转型升级行动 未来5年,要实现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自营出口年均增长8%以上;市外到位资金累计1000亿元以上;浙商回归到位资金累计50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累计36亿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10%以上。 美丽西湖行动 未来5年,要全域消除劣五类水体,全力提高三类水体比例,全面解决内涝问题,成功创建省“清三河”达标区,誓夺“大禹鼎”。完成全域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治理,成功创建无违建城区,确保“三改一拆”省市考核先进。全面改善小城镇环境面貌,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城乡一体化水平,完成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做好美丽家园建设,确保建成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市、区)。全区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45%、35%以上,保持老城区首位。 幸福西湖行动 未来5年,要确保每年新增财力2/3以上用于民生事业,全面提升民生服务软硬件水平。新增学校50所以上,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标准化学校覆盖率分别达到92%、98%以上;新增医疗机构100家以上,新增床位500张以上;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4.5张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8平方米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5%左右,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孤寡老人照护盲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万人以上。 平安西湖行动 未来5年,要努力建设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满意的“平安西湖”,奋力夺取全省“平安金鼎”。确保成功创建省级无邪教区。全面建成区和镇街两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和社会治安防控“五张网”,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继续保持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地位。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等指标稳定下降。实现“信访总量下降、积案数量下降、群众满意率上升”的“两降一升”目标。“西湖法治九条”全面落实,依法治区工作始终走在省市前列。 西湖先锋行动 未来5年,要全面落实全区各级党组织“两个责任”,大党建工作考核成绩要位于全市前列。完成省市下达的监察体制改革任务,全体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进一步增强,党风政风进一步改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加强,干部队伍精气神得到进一步提振,基层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要深化改革宣传工作机制,内宣外宣工作影响力全面提升。凝聚全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力量,形成西湖发展的强大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