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家坝村人工湿地模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脱胎换骨的金家渡港,让群众有了幸福感 西溪隐秀 三 全面诊治“城市病”和“农村病”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小城镇本应是城市的“浓缩版”、农村的“放大版”,既有都市气息,也有田园风光。但由于沾染了城市与农村的各种“疾病”,不少小城镇失了美丽,少了味道。“城中村”则是另一种尴尬的存在,在城市里却又没有真正融入城市;以村为名,却毫无诗意,成为“脏乱差”的代名词。 余杭三面拱卫杭城,区位条件优越,特色小镇建设和信息经济发展又走在省市前列,这些年的成就有目共睹,通过城中村改造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对症治疗“城市病”和“农村病”,提升城市颜值,补齐提升城市品质亟待破解的“短板”,将为余杭未来的发展腾出更多空间和载体。 围绕“一年出成效、两年大变样、三年换新颜”的目标,余杭计划通过2017-2019年三年的努力,啃下无违建区这一“硬骨头”。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方面,三年内要完成整治项目27个;在城中村改造方面,三年内完成16个城中村改造,涉及6个街道、2454户农户、10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比方说瓶窑镇,就是此次27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项目之一。作为老区公所驻地,瓶窑一直是余杭西部经济商业中心,其桥北老城镇区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商贸十分集中,随着近年城市南拓,公建配套老化、私搭乱建日益增多。余杭方面将以里窑社区0.5平方公里为核心,拆除违建、截污纳管、疏浚十里渠,并根据瓶窑的历史人文特点,对老电影院等周边区域公用闲置土地进行绿化和改造提升,全面建设水清岸美、既具传统老街特色又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风貌街区。 再比方说余杭街道,将重点整治直街区块和城西路周边,综合运用拆迁、改造、整治、降层、治理等多种手段,结合危旧房改造、截污纳管、打通断头路等工作,采取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恢复“72条弄堂”的街区肌理,完善功能、导入产业、整合业态,打造特色小镇。 今后三年,余杭还将分两个层面治理“城中村”,其中“征迁类”城中村有11个,涉及总户数1722户;“整治类”城中村有5个,涉及总户数732户。 目前,此项工作余杭已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开展实体化运作。“我们将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到这些工作中来,既整治看得见、摸得着的外部硬件环境,也要着力解决小城镇居民在生活习惯、文明素养和乡风民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善内部软件环境,提升文明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 用创新实践破解要素制约 关键词:保护生态环境、盘活存量资源 2014年至今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余杭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超万亩。 转型升级需要空间。为有效破解土地资源制约瓶颈,余杭通过工业园区提升改造、科创园区建设、“空间换地”、“腾笼换鸟”等举措,积极推进存量资源再开发利用。截至目前,已改造提升工业园区25个,盘活存量土地2636亩,新增物理空间358万平方米。 余杭引导企业就地转型升级,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总部型、研发型等资源占用少、产出效益高的企业;鼓励企业利用存量土地和原厂房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截至目前,全区通过产业升级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40个。 余杭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深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向环境违法说“NO”,余杭环保部门今年首次推行与重点排污企业签订企业环境保护责任书,并以“致企业一份信”的形式提醒企业严守环保法律底线。 另外,余杭还有序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机制,累计完成275家企业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费用征收,共缴款6965万元;严格新项目排污总量许可,1-10月实施排污权交易项目19个。实施排污总量交易制度,对符合回购条件的实施回购;规范排污许可,强化实行排污许可证评查制度,以制度促进减排。 腾挪空间攻坚“环境转型”,为余杭高起点上的新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生活在余杭的人们,每天都在收获自己的幸福,城市在人们的努力下美丽着,人在城市的庇护下栖息着,共生共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