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6年专题>G20这一年 杭州在蜕变>精彩G20进行时>精彩峰会>
 
G20峰会后杭州再出发
发布时间:2016-09-29 09:49:20 星期四

聚焦峰会红利全面释放,当好落实峰会成果模范生

“让我们以杭州为新起点,引领世界经济的航船,从钱塘江畔再次扬帆启航,驶向更加广阔的大海!”习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会发表的重要讲话,成为引领杭州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发展的行动指南。

9月26日,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市委宣传部(外宣办)、杭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了“G20峰会后杭州再出发”改革论坛,邀请来自政府、企业、媒体、学术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围绕杭州如何当好落实峰会成果的模范生作交流报告。与会者一致认为,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是杭州人民的骄傲,所带来的红利不胜枚举;抓住G20杭州峰会机遇,放大峰会效应,是杭州的光荣与梦想,也是推动杭州发展的最佳机遇。

论坛采取多媒体联动发布,杭州网进行全程网上直播,杭州电视台、杭州杂志进行全程报道。市委政研室、市委宣传部、市政府研究室、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建委、市商务局、市农办、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杭报集团等市直部门单位,以及来自有关区、开发区、集聚区的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G20峰会之后,杭州怎么办?

原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研究员 郭占恒

G20峰会以后,杭州应该深刻领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杭州的厚爱和要求,把峰会的成功举办,转化为大步迈向国际化的新起点,进一步彰显杭州历史文化重镇和商贸中心、创新活力之城、生态文明之都的特色。

要彰显历史文化名城。彰显历史文化,不仅是彰显杭州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拥有独特的跨湖桥文化、良渚文化、西湖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更重要的是彰显历史传承和厚德载物,彰显杭州的人文气质,包括最美杭州人现象、斑马线汽车让行人现象、公共自行车现象、景区博物馆不收费现象、街坊邻里互助现象等,使广大市民真心热爱、关心、服务、管理这座城市,使外地游客羡慕这座城市。

要打造创新活力之城。杭州应围绕创新活力之城的目标,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为重点,高水平规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把滨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把临江高新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制造中心;构建国际前沿和高端产业集群,形成万亿级信息产业集群,打造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在重点领域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抢占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

要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利用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健全的优势,支持构建eWTP(世界电子商务贸易平台),以杭州为基地,实现“全球买全球卖”。同时,打造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加强与国际机构和国家部委的合作交流,引进一批有世界影响的国际会议、高端论坛项目。拓展“互联网+旅游”模式,加快发展智慧旅游、共享旅游等新业态。提高延安路商业街国际知名度,推进武林、湖滨、吴山、黄龙等商圈融合发展,重点建设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等国际化商业中心。用好杭州航空口岸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争取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试点,加快进境免税店落地和大型免税购物中心、区域性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

要建设生态文明之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G20峰会的共识,是杭州发展的追求,也是人类发展的真谛。近年来,杭州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美丽杭州”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为全体市民的共同行动,把“五水共治”与“五气共治”一起抓,实现了空气质量的连年好转。今后应继续加大力度,率先落实G20峰会达成的绿色发展成果。

要规划建设好“杭州都市圈”。杭州目前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人均超过1.8万美元,财政总收入超过2200多亿元,是国家六大都市圈之一,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一。今后,杭州应按照国家发改委颁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加快规划建设好“杭州都市圈”,范围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市。重点是发挥创业创新优势,培育发展信息经济等新业态新引擎,加快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湖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全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的先行区。目标是成为长三角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世界级城市群中最富有创新活力和江南韵味的都市圈。

归零整装再出发 杭州旅游国际化任重道远

市旅游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 李虹

G20峰会的成功举办,令“杭州”这两个字,从过去必须和上海连在一起,变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名词。但是,在自豪和骄傲的同时,我们应该多一些冷静和理性的思考,要把它当做新的挑战,用新视野去做新规划,为世人的更高期待作更长久的努力。

我们要思考的是,杭州因何而生、何去何从。杭州在创新、活力、联动、包容四个维度上都非常不错,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杭州不处在大版图的区域中心位置,因此要扬长避短求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自己的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历史环境,也包括蓬勃向上的多产业交汇融合的现实环境。目前杭州发展路径基本上是两大维度:一是以传统历史文化和山水文化为基础,全力发展杭州旅游休闲业和会展业,把优势禀赋利用好,昂首阔步走向国际;二是大力发展创新创业,利用人才密集、资本密集、互联网电商背景下的现代服务业密集的优势,走出一条杭州特色之路。

杭州从“风景旅游城市”,到“东方休闲之都”,再到明确定位成“国际重要的休闲中心”,从2004年开始,连续实施了三轮旅游国际化行动计划,目前正在谋划第四轮。2015年,杭州的入境游客达到340万,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比较,这个数字都是可喜可观的。

但同时,杭州的“洋面孔”相对匮乏,杭州旅游国际化任重道远。接下来,杭州在旅游上主要要做好两件事:首先,在国际市场上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杭州故事。对于上海与杭州的关系,我们要“趋利避害”,不要“大树底下不长草”,我们希望“大树底下好乘凉”。希望杭州担当起长三角城市格局里的副中心角色,利用好G20契机,利用好“大树”底下长出来的“灵芝草”,和长三角周边城市维护好竞合关系。

其次,G20峰会之后,各行各业的服务水平大大提高了。这次G20峰会用到的酒店基本都在西湖边,而恰恰西湖边的酒店并不是以国际品牌为主。也就是说,这是杭州通过艰苦的努力,做到了软硬件的提升,提高了国际化程度,得到了各国元首的赞誉。但说到商业化、常态化,与国际品牌还是有一定差距。因此,在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过程中,服务水准要向国际水准靠拢、向国际先进发达城市水准靠拢,要与世界名城相匹配,而不是就近找到一个标杆就可以沾沾自喜。要以归零的心态,把一切打回原形,看清楚“自己是谁”,在这个高起点又是新起点上再出发,谋求杭州新的璀璨。

坚持“杭州特色”发展道路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新华社浙江分社副总编辑 方益波

我记得有句话特别好:“大树底下种好龙井茶”。假如把上海比作一棵大树,那么杭州就是善于结合自己的特点,走好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独特的发展道路。

最近网上有很多关于杭州是否已成为一线城市的热议,我认为,比下定义更重要的是,杭州文化的辐射力、杭州的发展理念能不能在全国、甚至国际上来说,都具有指导意义、标本意义,是否为社会良好发展起到了健康向上的作用,只有这样的城市才是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这种核心竞争力比简单的经济数字或是人口统计,以及传统意义上的“一线城市”更有价值。相对所谓的“一线城市”,不如个性化发展、差异化发展,更强更精更为重要。杭州的发展道路一直都在坚持这一点,从没有盲目迎合某种概念,而是把握住了发展的本质。

比如,利用资本和人才的洼地,发展文创产业,建设电子商务之都,发展普惠金融,打造城市发展国际化战略,发展信息经济一号工程,培养创业创新的“新四军”等等,都是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去奋斗拼搏。

杭州不是光靠苦干的,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巧干”。“苦干+巧干”体现出来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去年杭州进入万亿级俱乐部,关键不在于数字多大,而在于背后的理念是否先进,内在的创新驱动力是不是做到了足够的先进、足够的健康。有了先进和健康的发展理念,这个城市才具有了成为中国形象、中国道路的样本价值和寓意。因此,怎样把握创新驱动活力,这是杭州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接下去杭州翻篇再出发要坚持的。

本次峰会的主题词是“创新、活力、联动、包容”,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要“行胜于言”。这些都很符合杭州的道路。所谓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强,不在于规模,而在于精、美、强,内在发展的肌理更为关键。

G20峰会给了杭州非常重大的使命,也给了杭州一个平台充分展示内涵之美,让西方人看到中国人的生活精致和谐和以宋代文明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杭州责无旁贷担当起国家形象、国家传统软实力、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将传统和时尚之美结合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国际友人不用太多地学习汉字,就可以感受到中国的美学思想,杭州在国际上起到了传播中国之美、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使命。

峰会上各种文明的传播,无一不体现了大国文化,体现了“和”的概念。这是因为,杭州之美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结合,只有在美好的环境中,各种正能量、各种正面情绪会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我们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此外,峰会筹办工作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一方面扎实推进精细化管理,一方面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的优良传统,使专业工作和群众工作相结合。这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对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也具有启示意义。杭州在G20峰会的舞台上接受了一次世界级的检验,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同,这就证明了中国在管理上可以体现中国方案、体现中国道路。

用好历史遗产 打造文化智力型城市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 黄健

杭州自然山水好,人文风尚好,但杭州究竟是一个什么城市?我认为,杭州是一个文化智力型城市,是特有的文化和智力型构成了杭州。

白居易有一句词,“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最忆”这个词,为以杭州为经典范本的整个江南文化做了定位。江南文化是中国区域文化里最富有诗意的文化,它的唯美、细致、精致、华贵和对心灵的抚慰是一流的。江南文化是南北文化交流碰撞的产物,它赋予了杭州最深厚的东方神韵,是杭州最可贵的财富。

文化,是这个城市宝贵的资源。这个资源使杭州能够以无形胜有形。文化是什么?丝绸是文化,山水是文化,人际和谐也是文化,但是文化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世界。为什么说杭州是文化智力型城市?因为它是柔软的。软不等于弱,老子说“上善若水”,最高的境界像水一样,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江南恰恰以“柔”来取胜的。

G20峰会后杭州再出发,就要充分利用好文化这个重要的无形资产,尤其是最能体现东方文化神韵的那部分,贡献杭州作为东方文化的标本。

不要把历史单纯地看成是历史,它不仅仅是博物馆的展品。要创新,要使历史和现代形成对话,历史和现代对话以后历史就“活”了,所有的创新都是由历史来支撑的,这就是东方的“和”文化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运用在城市建设中,就是要尽可能地保存历史记忆,好好修复大杭州的历史文脉。

如果这个文脉没有修好就没有根,没有根,创新就像浮萍一样随风飘荡。历史基因里有很多创新的理念,一旦使得历史的文脉和现在的生活对应起来,我们的创新就充满了活力,我们就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是为了将来生活更加美好,这样,创新更有原动力。

G20峰会无疑载入了杭州发展史册,在这个基础上,杭州更应当作好文脉的梳理、文化的整理,要成为世界范围里的一个经典样本。西湖和大运河申遗成功非常有利于杭州树立样本。将来良渚或者西溪也能够申遗成功的话,杭州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多认可,国际地位也会再提升。举个例子,我招了两个学生,一个是意大利人,一个是日本人,我问他们怎么找到浙江大学,他们说,杭州有两个世界文化遗产,就是循着这两个世界遗产来的。可见,在世界上有声誉的城市,都必须是世界文化遗产乃至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将自然风光与先进技术有机结合 当好中国样本

浙江大学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徐敏

利用好峰会契机,持续做好相应的总结再出发,尤其在传播上要做大量的、精准的工作,才有可能使得这次峰会成为一次与世界成功的对话,才能把这个回声留在世界上,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杭州。

杭州在国际上的旅游金名片,是它的自然山水。我一直在思考,用一个什么样的“点”能够吸引外国客人到了中国就想来杭州。很多人来到中国,首先想要了解中国,尤其是西方人,最想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文化美学。比如西方人对“中国园林”这个概念是非常强烈的,也知道这是中国最美的东西。

而杭州恰恰就是一个“中国园林”。杭州城市的风景就是最能够代表中国的美学,就是中国山水美学的代表,我们要尽可能找到这个“点”和世界对话,并且在对话中用好世界的话语体系,让国外的人能够知道这个点对他们来说是有价值的,而且他们是理解的。

当然,仅仅一个“中国园林”略显单薄,我们必须紧紧跟随最热世界话题、中国话题、大众传播的话题、日常的话题,还有世界人民可能关心的话题、世界媒体可能关心的话题。当前“移动支付之城”这个话题就非常值得规划宣传,做好理论提升,系统性地向世界传输出它的意义和方向,给世界加深印象和理解。我们可以在移动支付的体验上不停地推陈出新,引起世界的注意,挖掘当中有趣的故事让社交媒体去传播。比如,一个老太太在路边卖烤红薯,招牌上写着“欢迎使用支付宝”,这种照片就很有意思,在社交媒体上很容易被传播。

这样一来,杭州的城市面貌和自然风光就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典范,“移动支付”就是杭州的“新招牌”。如果世界人民想了解中国园林、中国古代文化,就看中国杭州。而要了解现代中国,了解中国人到底生活得怎么样,也应该来杭州。杭州不仅是中国样本,也是中国人生活品质的典范。

建设“三城”用好“三个榔头” 推动杭州经济生生不息

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宗年

如今的杭州已是名副其实的创新活力之城。杭州人敢为人先,反映出了杭州创新的内在本质特征;杭州已经基本构建了在全国、甚至在全球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才高地。去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海康视察时看到1万多名专业人员,曾感慨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杭州拥有这么多朝气蓬勃的人才,不愧是创新活力之城。

同时,杭州也是创业成功之城,从改革开放以来浙商敢为人先,至今仍为“常青树”;到2000年左右市委市政府提出一号工程,在“八八战略”的推动下,形成的一大批创业成功的企业,创造了更大的财富效益;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人才众多、企业众多、财富众多,三波创业热潮滚滚奔腾。

杭州更是包容发展之城。如今在滨江不仅有非常成功的大批民营企业,还有外资企业,以及像海康这样的国有企业,几乎都是在竞争非常强的、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领域。各种所有制都能够在一个地区有很好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现象,得益于环境与市场化兼具的包容性发展。

同时具备这“三个之城”,在全国没有第二个城市,杭州是唯一。

G20峰会后,杭州发展面临“三个榔头”:首先是G20峰会本身,为杭州往后办会提供了经验,累积了更高水准;二是离杭州几十公里之外的乌镇要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来宾都会顺道来杭州参观考察,同时促进杭州旅游业等产业发展等;三是2022年的亚运会,各行各业都会受益。

利用好机遇契机,通过今后一段时期的努力,我们可以展望一下五六年以后杭州经济的模样:届时,杭州应该出现了一批世界级的企业。接下来我们要把国际化作为重大的发展战略来走,打造世界级企业。所谓世界级企业有几个要素:规模大、行业精英、品牌一流,五六年以后杭州必然会有一批企业出类拔萃,这是代表杭州具有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支撑力量。第三波创业热潮中会冒出一大批的成功企业,目前的孵化型小企业正在变成中型的上市企业,为后一波走向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这是杭州经济生生不息的非常重要的基础。

要进一步总结和交流包容支持的经验,把各种发展相得益彰发展的好现象、好做法从滨江拓展到科技大走廊、拓展到其他地区、拓展到全市,甚至可以拓展到整个杭州都市圈。这样杭州的经济界、企业界才真正为杭州成为世界级、国际化大都市做了贡献,符合时代前进的节奏,引领经济发展潮流。

老字号乘势而上 把丝绸作为杭州的城市名片

万事利集团总裁 李建华

万事利为G20峰会提供包括国礼、宴会丝绸产品、总统套房床品、礼宾服装、丝绸艺术品等五大系列产品。密集的报道给万事利带来了空前的关注,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万事利。到今天为止,万事利员工都是24小时上班,可以说G20给我们带来了最直接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提升。

服务G20,受惠于G20,最深的感触是,从企业角度出发,“杭州概念”应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这在G20峰会以后,已经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今天杭州的企业可以非常自豪地告诉客户,我们是“杭州制造”,因为杭州已经成了全世界最美丽、最有品质的代名词。

借G20峰会之势,老字号也在发奋图强,乘势而上。首先,包装上应该精益求精,在G20和B20上得到那么多国际友人的喜爱,增加了我们的信心和热情,我们希望做得更好更精,把丝绸做成杭州自己的奢侈品,杭州的一张城市名片。其次,作为传统企业的产品,应该自信地讲出自己的文化故事。过去只卖产品没有谈文化,仅仅把丝绸当做一块面料,当做保暖遮体的面料;万事利要把丝绸当做中国的文化、当做杭州的文明来展示。

更重要的是,来杭州的人,看到西湖很美,但是带不走,这时杭州的丝绸就是一个很好的纪念品和宣传品,可以带回其珍藏、回忆。杭州已经成为世界的丝绸中心,万事利有信心在后G20时代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杭州丝绸。

进入后峰会时代,我们首先将会在国庆节以后出版《G20上的丝绸密码》,把过去做过的努力都编写成书,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这本书了解丝绸作为杭州元素怎样在G20上呈现。

借鉴G20峰会的经验,持续做好未来三年的产品开发,G20峰会的产品对杭州丝绸行业,乃至传统企业的发展都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同时万事利也在积极做好跨界合作,做好茶叶、陶瓷等产品的同步利用与开发,并与王星记等企业联袂,拟做一个“杭州三宝”的项目:即丝绸、扇子和茶叶,希望未来来杭州的游客能把这三宝带回家。我们期待借G20东风,把万事利品牌推向新的高度,把万事利的产品推向更多的消费者,让来杭州的人喜欢杭州、爱上杭州,为杭州的城市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

人文和互联网完美结合 让这座“智慧城市”变得更加性感

蚂蚁金服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经理 彭锋

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世界电子商务之都,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在社会、经济、人文、生态等各领域的发展成就,引起世界瞩目,这个曾以西湖美景著称的城市,已经悄然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之城,人文和互联网的完美结合,让杭州这座“智慧城市”也变得更加性感。

蚂蚁金服是杭州本土企业,创新试点首先在杭州试点,然后复制到全国。现在,杭州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金融中心,智慧城市的杭州模式、数字普惠金融的蚂蚁模式,已经成为全球的典范。G20峰会前后,蚂蚁金服承担了移动支付之城、信用改变城市生活、全方位国际交流等三大项目合作,支付宝实现地铁、公交、机场、景点、酒店的全覆盖,为市民和国际友人创造移动支付极致体验,并参与G20相关论坛和交流活动,积极搭建杭州普惠金融模式和蚂蚁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国际交流平台。

我们认为,未来二十年社会发展一个大的趋势是超级大城市或城市群,好处是知识技术创新的集聚,挑战是城市拥堵、公共服务均等化智能化统一性、城市的宜居性,而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有效应对这些挑战。

从技术发展趋势看,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底层基础设施,包括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共同推进的城市大脑建设。在此基础上,蚂蚁金服的实名账户、移动互联网服务、支付能力、数据安全等能力,提供智慧城市的应用层服务。支付宝也不仅仅是支付工具,定位是“一站式生活平台”,而城市化的发展,市民的政府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都离不开政府的渠道、业务、数据的开放和共享。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绿色出行的项目合作,进一步推进支付宝与杭州地铁、杭州公交的合作,加快推进公共自行车信用租车的合作进度;进一步推动智慧旅游项目合作,扩大支付宝与杭州景区、互联网政务项目合作;进一步深化支付宝与公积金、社保的合作;进一步推广“信用借还(雨伞+充电宝)”的项目。我们希望,杭州智慧城市模式不仅仅是杭州人民的,也是浙江的,更是中国的,未来还会是全世界的。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步恩撒 摄    编辑:高婷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