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杭网原创 | 房产 | 汽车 | 图库 | 宽频 | 娱乐 | 旅游 | 数码 | 体育 | 家居 | 公交 | 时尚休闲 | 消费头条 | 新闻 | 论坛
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6年专题>温暖中国 浙江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文化暖人心>
【网络媒体走转改】塘栖镇河西埭村:文化礼堂飘年味 村晚唱响好日子
发布时间:2017-01-16 09:53:39 星期一

视频新闻

村民们自己来打年糕,寓意年年高

村民赵六余向记者展示他写的福字

礼堂前的八仙桌上摆得满满当当

    杭州网讯 双向六车道的马路拐进岔路口,就是杭州余杭区塘栖镇的河西埭村。灰色的马头墙配上翘角的窗檐,徽式的文化礼堂映入眼前,道路两旁悬挂着的两排红色小灯笼,门庭拉着横幅“河西埭村第一届年味节”。

    十六是个好日子 河西埭村年味浓

    1月13号,农历腊月十六,双数是个好日子,村民就跟自家搬进新房一样,来参加村里的文化礼堂乔迁之喜。今天,河西埭村文化礼堂正式启用,在这里办个“年味节”,村里的老老少少都赶了过来,晚上还会有村民们自己的晚会。

    礼堂门口,整鸡、大鱼、土肉、喜蛋、米粿还有各类粮食谷物,把五张八仙桌摆得满满当当。“这个青竹叶代表平静吉祥,红色的子就是红红火火呀。” 八仙桌上是老底子乔迁用供品,76岁的丁大爷正在给小孙女解释着,米粉做的五彩元宝叠成花瓶状,上插特定的绿叶和红籽,各有寓意。

    “嘿呦嘿呦……”刚蒸出来的糯米粉,在石臼里被用力捶打,几番捶打下就粘在了一起,成了一团快要成型的年糕。“能吃咯。”不知哪个村民说了这话,大家一哄而上,二十斤年糕就被扯成一个个小团子,村民蘸着碾碎的芝麻糖,大口大口嚼了起来。

    边上的赵六余可顾不上吃年糕,作为村民里的书法爱好者,今天他要给村民写对联。

    今年69岁的赵六余一点看不出已年近七十的模样,精神头特别足,与记者说道:“我提前准备了不少对联,一早就用手机在网上找好的对联,然后写下来,这才两个小时,200多对就被领掉了。“大家一起热热闹闹,这才像过年啊。”赵六余说。

村里的姚师傅正在蒸糯米

年糕打好咯

寓意五谷丰登

村晚开始啦

    排不完的村晚节目单 文化礼堂成为村民才艺展示大舞台

    听说这次有村晚,节目一开始征集,就有很多人来报名。塘栖镇文体中心主任孙晓云负责整场村晚,她说:“原本打算好的12个节目增加到了15个,因为报名的村民真的不少。”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

    丁华芳是塘栖第一幼儿园的老师,平常会去跳跳广场舞。去年,镇上办“水乡巾帼秀”,她报名参加了。在文化礼堂里,专业的舞蹈老师过来指导她们的舞蹈。这次演出,让她和其他九位村民一起成了一支舞蹈队伍。10个人的舞蹈队里,最小的20岁,最大的40来岁,有公务员、老师,也有普通工人。这次演出的成功后,文化礼堂的其他各类活动就开始有了她们的身影。

    “有了文化礼堂,我们不愁没地方排练、没老师指导,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有人看了,今天村晚她们的表演是旗袍秀,她们一点都不紧张。”丁华芳说,每周,她们的队伍都会互相约定,找上一个合适的时间,大家一起来文化礼堂,学习舞蹈。这次的旗袍秀已经跳了一个多月了,她们信心满满。

    孙晓云认为:“这是以活动带队伍,通过文化礼堂的活动带动起文化队伍建设。”而现在,有了文化礼堂的村里已经有了不少的演出队伍,有些舞蹈队甚至可以一下子准备四五个节目,村民的才艺越来越多展示出来了。

舞蹈《张灯结彩》

晚会上唱响新编歌曲《印象·塘栖》

村晚上,“十佳优秀人物”上台接受村民们送的鲜花

村晚好看,更要拍下来

村晚现场

    《印象·塘栖》唱出美好生活 表彰盛典给村民轮番颁奖 

    “想起那根青皮甘蔗和桂花糕”、“红的白的枇杷,甜甜糯糯”、“七十二条半弄,三十六爿桥”还有“水南庙”,晚会上,这首新编歌曲《印象·塘栖》格外吸引人。

    每一句歌词都是对塘栖的真实写照,村民地里种的青皮甘蔗是小孩子的最爱、八月打的桂花被外婆做成香甜的桂花糕、还有名扬天下的塘栖枇杷。当然,还有历史上辉煌的塘栖所拥有的七十二条半的弄堂、三十六座半的小桥。历史、人文、特产勾勒其间,再配上取景塘栖的视频,塘栖人的生活就在歌词之中。

    当然,不止这些歌。村晚舞台上,村里还办了个表彰盛典。评选出“十佳优秀学子”、“十佳优秀儿媳”、“十佳优秀人物”,浙大的学生、孝顺的儿媳、工商界的精英、教育界的学者都领上了一束鲜花。这些榜样,是属于村民自己的歌,也是村民一直要接着唱响的歌。

 
来源:杭州网    作者:实习生 洪明思 记者 顾平 沈达 陈钰    编辑:徐洁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