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杭网原创 | 房产 | 汽车 | 图库 | 宽频 | 娱乐 | 旅游 | 数码 | 体育 | 家居 | 公交 | 时尚休闲 | 消费头条 | 新闻 | 论坛
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6年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治国理政·杭州篇>民生保障>
杭州上城区实施"零贫困家庭"工程见闻
发布时间:2016-03-22 16:07:43 星期二

    有政府托底,俺老百姓放心

    月收入虽高于低保水平,但因生病、就学等原因,实际生活在低保线以下的贫困家庭如今不用再发愁了:在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杭州市上城区今年推出"零贫困家庭"工程,用以帮助现行救助政策无法覆盖或已享受救助政策但生活依然困难的贫困家庭。截止到5月底,已到位救助资金340万元,实际投入资金47万多元,已帮扶救助第一批214户困难家庭,真正做到对贫困家庭"精确帮扶"和"动态性消除贫困"。

    政府"托底",确保辖区居民实际生活不低于"最低生活线"

    杭州市上城区现有31.5万人口,其中低保户1260户,困难户1400余户,扩面户201户,需要帮扶的困难人群共约7000人,占杭州市困难人群总数近1/3。

    上城区民政局副局长金水根介绍说,经过几年不懈努力,上城区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日渐完善,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逐步改善,受救助的困难群众呈逐年减少趋势。但是,在帮扶救助"普惠制"政策下,仍有不少家庭"相对贫困",还有少数贫困家庭由于其致困的特殊性无法纳入"救助圈"范围内,如有的家庭收入虽超过低保线,但因家庭成员患病或上学而致贫;有的残疾人家庭因生活不能自理雇请保姆而造成实际生活水平低于贫困线。

    如南星街道复兴街社区的陈连强与陈连土兄弟都是重度肢体残疾人,生活无法自理,需要请保姆照料生活。陈连土离异、有一儿子还在就读。虽然兄弟两人的退休工资共有1000多元,但在支付保姆工资和陈连土儿子学费后,基本的生活就成了问题。按杭州市政府困难救助的政策,他们有退休工资,就不可能享受到任何救助,但他们的实际生活的确很困难。

    类似这种"尴尬"的困难家庭还不少,上城区经过摸底调查发现共有254户,而且这样的困难家庭还在不断地产生。很多家庭的贫困都是动态式的,随时产生也随时消失,尽管杭州市对这些困难群众也采取了一些救助措施,如每年春节的"春风行动"等,但逢年过节时的一次性补助和其他临时性措施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帮助这些困难家庭脱贫。为了提高这些家庭的生活品质,"零贫困家庭"工程应运而生。

    上城区区委徐祖萼书记说,"零贫困家庭"工程旨在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使帮困工作从以往临时性、分散性、救急性的模式转向驻地式、长期性、个性化、动态化,真正使救助工作做到精确覆盖和全覆盖。

    "零贫困家庭"工程以政府为主导,以街道、社区为基础,以区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为依托,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救助的主要对象是本区户口且实际居住的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必须是区属企业工会会员)贫困家庭。救助标准为救助后该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达到杭州市城镇居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340元。

    杭州上城区的"零贫困家庭"工程打造了"四大运作机制",即贫困发现机制、帮扶运作机制、资金募集机制、考核激励机制。

    为此,上城区政府专门成立了"零贫困家庭"工程推进领导小组,牵头负总责;由街道组织力量进行贫困家庭专项摸底排查,查清救助底数;由区慈善总会总体负责资金的募集与管理,采取社会力量为主、政府托底救助的资金募集与运作机制,通过开展爱心银行、定项捐助、慈善晚会等,多渠道募集社会资金,争取每年募集600万元,区政府筹措专项资金作为托底救助经费,并建立相关的考核激励机制。

    "零贫困家庭"工程实施后,南星街道将陈氏兄弟纳入救助中,通过区教育局、区残联提供子女就学补助、街道提供每月500元生活困难补助等,帮助他们解决了就学和生活的实际困难。


    "一户一策" 个性化帮扶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根据不同困难家庭的不同情况,"零贫困家庭"工程进行个性化救助,实行"一户一策",做到"出现什么困难解决什么困难"。

    紫阳街道北落马营社区的退休工人姚女士,虽然丈夫与刚大学毕业的女儿都有工作,可每个月光支付自己肾移植的抗排异药一项费用,就得花700元。姚女士家常入不敷出,实际生活水平较低。在社区干部的牵线下,姚女士与紫阳街道党工委书记签了"救助协议",并拿到了第一笔500元的救助款。

    湖滨街道东平巷社区71岁的姚美华老人身患高血压,每天都要吃价格不菲的降压药,这使得老人的生活很拮据。社区与辖区内"华东大药房"沟通,药房答应免费为老人提供一年的降压药,并派保健医生定期上门帮她测血压。

    受惠于"零贫困家庭"工程的还有外来务工者,在上城工业园区工作的外来务工者王立宏,前些天老为儿子生病所欠的医疗费发愁,听说能享受"零贫困家庭"工程的救助政策,就递上了申请。区慈善总会急事特办,当天就送去了核准补助的医疗费1000元钱。

    "零贫困家庭"工程着重要解决的是部分群众因看病就医、子女就学、就业困难等问题导致的生活贫困。清波街道清河坊社区一户姓马的三口之家,月收入只有1500元,而儿子却考上了需年付5500元学费的"成人大学",由于不在普惠制范围内,马家面临要么儿子辍学,要么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掉到贫困线之下的两难选择,一家人为此焦虑不安。在"零贫困"工程的帮助下,由清波街道牵头,社区共建单位吴山指挥部与马家结对,支付其儿子读书期间的基本学费直至大学毕业。

    "很多贫困家庭的脱贫希望就在于孩子能学业有成,找到工作。为了防止贫困的代际相传,解决因学致贫困难,是'零贫困家庭'工程的重点救助内容。"上城区副区长宦金元说。

    "零贫困家庭"工程实行动态救助,建立发现、帮扶、解决机制,做到"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建立责任人和走访制度,及时发现家庭变动情况,使需救助家庭及时纳入,脱贫家庭及时退出。

    各显神通,创新脱贫机制

    在原则统一的前提下,上城区的六个街道在具体实施"零贫困家庭"工程中各显神通,从实际出发,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帮困工作各显特色。如湖滨街道延伸"红色帮扶"工程,依托原有的"四大银行"启动"阳光无忧在线"。南星街道提出"六个零"工程,即残障人士家庭权益保障"零盲点"、家庭生活"零贫困"、康复服务"零遗忘"、就业安置"零遗漏"、教育培训"零空白"、融入社会"零距离"。

    今年1月初,湖滨街道依托"四大银行"启动民间救助机构"阳光无忧在线"系统,至今已受惠238户,共计256人。早在两年前,湖滨街道借鉴银行存取的模式,相继建立湖滨地区"四大银行",即:"爱心银行"、"图书银行"、"时间银行"、"岗位银行",为需要帮助的群众建立了社会化的资金援助、教育援助、生活援助、再就业援助机制。

    "有了四条腿,还要有一个桌面",湖滨街道今年依托运行成熟的"四大银行"模式,启动"阳光无忧在线"帮扶救助体系,即通过每个社区的帮扶救助员通过调查摸底收集信息,传递给阳光俱乐部志愿者,由其联系合适的辖区单位、志愿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东坡路社区单亲家庭孙志根父女,家庭条件差,但够不上低保条件。通过"阳光无忧在线"牵线搭桥,辖区内的省新闻出版局和他们结上了对子,此后,由该局每年为其女儿提供价值1000元以上的图书和学习用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家的经济困难。

    清波街道劳动路社区的姐妹编织社,让"4050"女性足不出户,在家门口捧起了"饭碗"。负责人徐启明说:"编织社是公益性质的,像我们负责人拿的是社区干部的工资,不揩工人的油。一般人一个月能赚五六百元,勤快的一个月能赚一千五、六百元。"编织社成立于2002年8月,目前有100多个"姐妹",其中70%多是下岗失业者。编织社以来料加工为主,通过缝、绣、编、勾、织、穿六大工艺技术发展业务,在市、区妇联等部门的牵线搭桥下,与多个服装厂家和公司签订了加工业务的协议,还和一些外贸公司确立了业务往来,确保了编织社员工工作的连续性。编织社来者不拒,上下班来去自由,很多失业下岗的女工慕名来此,从20多岁到70多岁的都有,其半面墙上贴满了密密麻麻的编织社成员的名字和联系电话。

    劳动路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林国庆说:"编织社是非正规组织就业劳动组织,给成员缴纳养老金,保底制度让她们放心。而自由的工作时间既可以照顾家里,又可以赚钱,是解决女性就业的一个出路。"劳动路社区类似的创新组织还有"巾帼家政服务社"等。

    除了医疗救助、助学帮扶、就业援助外,"阳光无忧在线"还进行精神生活的帮扶,中山中路339号内有四位高龄老人,信息员了解到他们有想亲眼看越剧的渴望,与"阳光俱乐部"的戏剧队联系,队员们披凤戴彩上门演出;东平巷社区的李茹芬下肢残疾,多年未出家门,"时间银行"的志愿者则陪同她饱览西湖的秀色。

    " '零贫困'工程设立了刚性目标,底线是保障贫困家庭的实际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杭州市低保家庭'生活标准,这种兜底救助使老百姓心里有依有靠,更加放心了,但同时也给政府的工作增加了压力。"上城区区长陈红英说。

来源:新华社浙江分社    作者:    编辑:叶海涵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