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 热点专题> 2016年专题> 治国理政进行时> 治国理政·新实践 |
【治国理政新实践·广东篇】从技术“输血”到创新“造血” 粤新型研发机构为创新驱动不断提供动能 发布时间:2017-08-01 19:55:19 星期二 在光启深圳龙岗区坂田生产基地,全球首条实现量产的超材料生产线运转平稳。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南方网讯 (全媒体记者/杜艳 刘光明宝)在广东惠州,由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惠州市先进制造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银行保险箱全自动化柔性焊装系统生产线,正加速运转着。一年多来,这项针对惠州三力公司特点开发的关键技术,有力帮助企业实现了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惠州市先进制造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可谓时下广东力推的新型研发机构的一个代表,而由于“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还不完全像事业单位”,这些机构被外界戏称为“四不像”。 数据显示,目前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已达180家,而得益于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及社会资本的踊跃,这些机构正在广东各地实现成长“加速度”,并与地方经济、企业发生着“化学反应”,为创新驱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技术“输血” 助力实体经济加速升级 每个星期,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院长纪红兵都要多次往返广州、惠州。2011年5月,作为中山大学与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建的科技创新平台,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落户在惠州大亚湾畔,成为广东省唯一一家专业服务石化产业的新型研发机构。 以新型环保溶剂产品研发和生产为主的惠州宇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就在与“四不像”机构的合作中尝到了甜头。“一个现实的成果是,我们的产量已经连续几年保持了30%的增速!”惠州宇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开发部副部长余良军说。 产能和产值的提升是一方面,宇新化工还通过产学研合作拿到了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立项、省工程技术中心认定等,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员工上班只要一打卡,他的工作量和生产效率就会在系统中显示,管理者坐在电脑前就能实时监控生产数据,实现对生产现场的综合信息化管理……在如今的东莞,一套由中科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自主研发的mes系统,正成为各大企业新宠,其不仅实现生产信息透明化,还大大降低废品率,助力企业效益实现飞跃发展。 “庞大的新型研发机构正为昔日的‘世界工厂’注入了更多的创新基因,推动了‘东莞制造’的加速发展。”东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东莞全市累计建设新型研发机构32家,累计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累计引进省市创新科研团队58个、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5个,其中省创新科研团队数量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打通壁垒 破解科研、市场“两张皮” 深圳龙岗区坂田生产基地,全球首条实现量产的超材料生产线正平稳运转,精度达到微米级。超材料生产线紧张运作的同时,“云端”号正漂浮在东莞生态园上空进行监测并实时预警,而“旅行者”号研发团队则筹划着即将开展的模拟载人飞行工作。 这些成果均出自于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7年前,我们不想走传统科研院所行政化的老路子,成立了‘民办非企业’性质的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现在看,这条路走对了。”光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光启专利申请总量超过3000件,其中超材料占全球这一领域申请量的86%。 作为产学研资的连接通道,新型研发机构正在将实验室里的项目有效推向市场,打通、整合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业孵化和市场销售的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科技创新“两张皮”问题。 去年,光启集团更是在以色列设立了首个科技基金及孵化器,瞄准机器人、航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通信与物联网技术、数字健康领域。“这个时代已不再满足于少数科学家把自己‘关’在实验室做研究,而是让更多的创新者参与这个领域,把小范围的技术突破和挑战变成真正的创新和产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光启创始人刘若鹏告诉记者。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广东华中科技大学技术研究院等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不仅成为专利申请的“大户”,更激发起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数据显示,目前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的数量已达到180家。而根据2016年广东省科技厅下发的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名单(2015-2017)显示,新型研发机构中广州数量居全省首位,其后是深圳和佛山。 着力“造血” 书写广东创新发展新格局 在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的展厅里,一场舞狮表演隆重上演,仔细一看,“舞狮”全由一条机械臂控制完成,动作灵活多变。这条机械手臂的核心构成,就是新型研发机构巨轮(广州)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轮研究院”)研发的工业机器人RV减速器,精度已经达到0.005mm,可以非常准确地完成类似舞狮表演中眨眼的动作。 “巨轮研究院的一大功能,就是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布局往哪个方向走,科研就往哪里发力,经费就往哪里投。”巨轮智能董事长吴潮忠向记者表示,早在2016年他们就被广东省列入政府年度专项资金扶持名单,仅当年一年就合计获得871万元专项资金拨款。 新型研发机构正以科技奇兵之势为广东创新注入活力。广东省市两级政府也开始陆续出台相关扶持和鼓励,着力“造血”,全力书写创新发展新格局。“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来深设立专业性、公益性、开放性的新型研发机构,我们将最高给予1亿元支持。”深圳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由于没有‘大院大所’,创新源头一直是我们自主创新的‘短板’。”珠海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静华介绍,珠海市与国内外重点院所加强合作,计划3年内安排10亿元财政经费,用于引进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根据项目特点,对重点新型研发机构的引进建设给予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支持。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就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Yissum技术转移公司、俄勒冈州立大学等相关科研团队形成紧密合作,深圳清华研究院与美国知名孵化器和加速器进行跨境孵化业务探索,并入股美国著名加速器Readwrite……各地机构在国际合作拓展方面也开始渐入佳境,不断引进国际人才和高水平科技项目,为广东创新带来世界前沿技术。 广东经验 三大趋势孕育“研发产业”广阔未来 在广东,一批具有实体化、资本化、国际化特点的新型研发机构快速崛起,为传统高校和科研院所跳出市场化门槛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依靠政府输血的平台活不好、活不长,是绝大多数新型研发机构负责人的共同心声,不少新型研发机构正在通过孵化器方式对接资本市场、通过引进企业和社会资金孵化科研项目。 深圳清华研究院院长嵇世山说,作为国内最成功的新型研发平台,该院的突出特点就是一开始就没有“皇粮”,而是形成了一整套技术股权投资体系来孕育孵化技术项目,“迄今为止我们一共孵化企业超过1500家,产值超过200亿元,其中研究院拥有股权的企业超过150家,如果没有投资平台、没有自我造血功能,我们就会成为政府的负担,走不了多远”。 展望未来,多位专家认为,以持续壮大中的新型研发平台为先导,广东省研发产业化前景已经日渐清晰。纪红兵等专家表示,随着科技要素在工业生产进程中的重要性持续提高,科研本身已经成为示范经济增长动能的重要引擎,未来以这些新型研发平台为基础,结合企业研发中心和传统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创新科技供应体系,将是我国科技体制转变的重要方向。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编辑:汪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