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杭网原创 | 房产 | 汽车 | 图库 | 宽频 | 娱乐 | 旅游 | 数码 | 体育 | 家居 | 公交 | 时尚休闲 | 消费头条 | 新闻 | 论坛
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6年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头条新闻>
习近平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检验标准
发布时间:2017-08-14 13:38:49 星期一

     7月26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上再次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检验标准,他指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2017年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一、得到人民认可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只有让人民群众满意了,让人民群众认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算真正实现了。习近平指出:“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习近平指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只有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这些突出问题,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习近平指出:“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穷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有人掉队。习近平指出:“‘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比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是一个突出短板。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因此,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我们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全党全国要勠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对所有困难群众,我们都要关爱,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温暖。”

    2017年8月1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二、经得起历史检验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的不懈追求。“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回顾历史,小康社会的标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始终在不断调整、不断提高。《诗经》中,用“小康”这个词来表示安乐的生活状态。《礼记》中则将小康社会定义为“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新中国成立后,建设小康社会被正式提上日程。邓小平同志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提出分三步走的宏大布局: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世纪之交,在提前完成了原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党中央又提出了“进入”小康以后,还有一个“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并形成了新的翻两番、“三步走”战略。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则作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进入”到“建设”、“全面建设”,再到“全面建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可以看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是从历史中走来的,也必将接受历史的检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承接历史,也连接未来。它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和关键环节,只有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中国梦。我们即将建成的小康社会,是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全面小康,不是“政绩工程”,更不是“面子工程”;它一手托举着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一手托举着中华民族的梦想;它告慰先人,激励后人,启迪世界。我们即将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美好社会;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丽中国;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正义中国;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进步中国。习近平指出:“必须考虑更长远时期的发展要求,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样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艰巨使命,也是我们应有的历史担当。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切实关心和扶持各类困难群众,努力建成人民群众满意、高质量的小康社会。”

来源:学习中国    作者:    编辑:周夏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