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 汽车 | 图库 | 宽频 | 娱乐 | 旅游 | 数码 | 金融 | 体育 | 家居 | 公交 | 时尚休闲 | 消费头条 | 新闻 | 论坛
 
当前位置: 聚焦第十四次党代会
关于文化软实力 杭甬如何唱好“双城记”
2017-04-25 12:04    杭州网

(一)

前阵子,第二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宁波博物馆展出,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现身开幕式,并作了一堂印学专题讲座,主讲篆刻艺术创新路径。

陈振濂祖籍鄞县,对家乡宁波自有非同一般的感知和情谊。这次讲座,陈振濂除回顾恩师沙孟海对其的影响外,还大大肯定了一番展览本身的格调和质量。“一个好的展览不仅仅是专家的展览,也是要体现文化历史。放在公共空间,让老百姓来看,要讲究‘到达率’,这对提高大众审美有好处。”

大师回乡看似寻常,可要是结合宁波在城市文化建设领域亮出的一系列组合拳,这一则小新闻倒也透出不少积极信号——作为海丝发源地,宁波这座以制造业和外贸经济闻名于世的城市正在努力抛却困扰其数十年的“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通过顶尖文艺人才的引进、培育,以及不断将优质文化活动推向广大普通市民,文化宁波的未来,正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仓廪实而知礼节。奇怪的是,宁波人低调、务实、重商的个性很容易使人忽视宁波这座城市还有“书藏古今”的优良传统在。

“相比杭州、上海等城市,宁波文化的影响力在改革开放后,实际上是有一些被边缘化的。”有此感叹的不止家乡人陈振濂。要寻访一座有文化气息的城市,远不说北京、成都、西安,就是省内,文青们的第一选择总是杭州、绍兴。谈及宁波,无非是经济发达,至于文化?那里除了河姆渡天一阁,还有什么?

“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的热络犹在眼前,宁波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又旗帜鲜明地喊出打造“东方文明之都”的口号。当城市经济不断攀上新高,宁波人在文化软实力上对标大城市第一方阵的雄心再明显不过。

(二)

一座城市的文化史,也是这座城市的“名人史”。艺术领域,宁波历史上出过马衡、潘天寿、沙孟海、应野平等一大批名家。可如今,宁波本土书法家、画家几乎很少有在全国叫得响的。这让陈振濂感到忧虑。

“宁波的艺术家恐怕还难说已经形成高原,更没有高峰,缺少杰出的领军人物引领,文化领域少有建树。”日前在接受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专访时,这位书法圈赫赫有名的学者型艺术家说。

在陈振濂看来,缺少领军人物固然有偶然因素,但更多恐怕是一座城市长期以来文化特质不够鲜明、文化集聚效应不强的反映。反过来,没有名家、大家,一座城市也将很大程度上失去文化的向心力,青年艺术人才也难以在本地找寻到契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向。

宁波邀11位文艺大师在甬设立工作室。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唐一军为陈振濂颁发聘书。

如何破题?耐心培育后备人才的同时,文艺大师工作室的建设或是一条捷径。今年年初,宁波一口气从全国引进了包括陈振濂在内的11位文化艺术界顶尖人才在甬设工作室,让不少同类城市“眼红”。

“就力度而言,还没有哪座城市可以和宁波相比!”陈振濂赞赏道,“大师的存在,就是为当地确立了一个标准。就像一座山,你只要远远看着它的高度,就知道努力的方向。”

而在微观上,陈振濂也希望宁波本土艺术家在创作中不能局限于小我的表现,要打开视野,以更广的维度来关注社会,表达时代,同频共振。“很多书法家只会对着书本抄写唐诗、宋词,只有形式表达,却没有实现内容的创作和表现,这比较缺乏想象力。”

文艺大师工作室如何更好发挥作用,考验的是文化决策者的眼界和智慧。是否可以通过大师们的努力,让更多更高质量的文化活动、文化品牌引入到宁波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下整座城市的文化能级?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这些人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陈振濂说。

(三)

去年年底,在位于天一商圈的117艺术中心,“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胡朝霞书法工作室普及点开班了。一个小小的开班仪式,在陈振濂看来却是格外的“意义深远”。为何?

有山有水的地理风貌造就了宁波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飞速发展的城市经济则为繁荣基层文艺奠定了基础。将散落大街小巷的文艺资源集聚起来,让广大普通市民都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是“一人一艺”工程的初衷。

宁波实施“一人一艺”工程,繁荣基层文艺。

相比其他大城市,宁波人喜欢赚钱,但还不怎么会花钱,在文化培训等方面花钱更是近几年才开始慢慢养成习惯。而文化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熏陶。作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振濂对学校开设的“社会表演学”课程赞赏有加。“待人接物也需要专门训练,对一名大学生来说,接受这方面的培训和浸染十分必要。”

“一人一艺”也一样。陈振濂说,这项工程实际上是把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双方连接起来了。“有点共享经济的意思,听说现在宁波一些画廊、展厅、文化站也组建了平台:展览空间共享平台, 以后艺术家办展将非常便利。这方面宁波又是走在了全国前列。”

顶层设计有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落地问题。“一人一艺”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宁波市民参与文化生活的自觉,并进一步激活宁波这座城市的文化消费潜力,值得观察。

(四)

2009年对于陈振濂是关键的一年。这年4月,陈振濂在六和画廊做了一个“心游万物”诗书画印的鉴赏会,5月,个展“线条之舞”在小河直街问世,12月,“意义追寻——陈振濂北京书法大展”在中国美术馆拿到破天荒的六个展厅。三个展览都非常成功,陈振濂说,正是这三个展览让他明白了一个好的书法展览该怎么做。

可是前两年,当陈振濂希望把一些创新实验的书画篆刻新构想尝试移植到家乡的时候,他却遇到了阻力。由于担心没有足够数量和欣赏水准的观众,主办方最终没有信心把活动做起来。

“中产阶层参与高质量文化活动的频率,是衡量一座城市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这里讲的中产阶层,既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更是文化范畴的。就这方面来说,宁波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拿交响乐来说,上座率如何?如果连续演出几场,观众愿意来么?”

杭州有中国美院、西泠印社、浙江美术馆博物馆……作为省会,杭州集中较多的艺术资源不难理解。

“比如说展览,杭州某一个私人画廊就能做出很有质量的展览。宁波艺术爱好者会隔三岔五跑到杭州,反正很少听说有杭州人跑到宁波看展的。”陈振濂说,当前宁波与杭州的艺术交流主要是单向的,而良性的“双城记”一定是互动频繁、交流密切的。

从数量上来说,宁波各类博物馆、陈列馆并不在同类城市之下。只不过,硬件设施加紧建设之余,如何培育出一批有国际视野的艺术策展人,引进常态化的高端艺术展,对于迫切想要提升城市文化品味的宁波而言,已成为更加现实的课题。

宁波美术馆

(五)

在陈振濂看来,结构合理的文艺人才队伍、机制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熟的市民文化消费习惯,基本上,是这三者撑起一座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评价坐标系。

“宁波最大短板是起步稍晚,但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优势。后发先至嘛,起点既高,很多东西可以灵活尝试,作为计划单列市,本来也没那么多固化的条条框框。”陈振濂说。

一个城市的文化由它的人民、地理、气候、历史等综合要素塑造。城市的文化决定了城市的气质。那么宁波呢?这座文脉深远的港口城市该如何复兴自己的城市文化?

宁波市政协委员、职业书法家陆爱国直言,国内很多城市千篇一律,宁波在名城名都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打造宁波独有的文化标记。

看看杭州吧。因为G20,杭州大放异彩,而支撑杭州得以瞩目的关键在于,城市有机更新中既保留了历史文脉,又有充满当代气息建筑的璀璨光芒,城市格局有了质的飞跃。当时记者的朋友圈里,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杭州,一定是非常爱这座城市的人,在建设她、管理她、发展她”。

可实际上,杭州在成功举办G20前,也有一个漫长的改革过程。如何理性定位、如何扬长避短,一定程度上考验着决策者的水平。

对于山水相依、靠山面海的宁波来说,海洋文化、海丝文化、港口文化、甬商文化、阳明文化等丰富多彩,挖掘提炼好宁波的文化资源,让文化因子浸润人心,将成为这个城市的核心内蕴。

2016年底,《宁波市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宁波市文艺人才培养扶持办法》《宁波市文化精品工程扶持奖励办法》三个“重量级”文件相继出台,引起强烈反响。这些文件站在历史发展的新方位,为宁波文化发展奠定了基调。

“宁波创新土壤十分丰厚,宁波文化人也该像宁波帮那样,敢闯敢干,勇于破除一切思想、理念乃至体制藩篱。一定要有恢复城市文化吞吐量的决心。”陈振濂说。

春来风光好。对于刚刚开启新一段历史征途的港城宁波来说,有没有可能再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领域“思想解放运动”?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作者:    编辑:余彦君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余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