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安全月动态 童心绘安全 安全视频 问卷调查 活动图片 征文作品展示 安全知识 政策法规
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7年专题>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征文作品展示>
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学习体会
发布时间:2017-06-01 14:30:44 星期四

    2016年12月18日国务院出台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该《意见》强调在“五个坚持”原则下,不断强化三种责任落实,深入推进三个体制改革,从二方面完善依法治理,科学建立四项防控体系,努力加强五个能力建设,是国家实现安全生产改革发展的五大目标任务。作为基层单位的所有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理会、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更好地指导本单位部门的安全生产改革创新工作,夯实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此次《意见》明确提出,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规定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要求建立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机制,建立事故暴露问题整改督办制度,建立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制度,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并将研究修改刑法有关条款,将生产经营过程中极易导致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违法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取消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改革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预防治理和安全生产国家标准制定发布机制,明确规定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有关工作。

    认真逐一条款学习《意见》精神后,深感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紧迫性。围绕《意见》的纲领性指导要求,结合本单位的生产实际,剖析当前生产作业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积极有效落实事业部的安全管控措施,推行依法管理、按章办事,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一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全面灌输“管行业管安全,管生产管安全”的管理理念。梳理编发本单位在编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成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明确机构成员及职责分工。从安全纲领性制度的建设来有效保障、推进事业部的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梳理完善本单位的生产作业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以及编制项目五大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等管理制度,夯实管理基础,规范日常作业程序,做到让现场每一位作业员工知晓作业流程,有章可循,能按要求操作,按规范办事。

    三是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以每月定期的安全生产例会为抓手,通过生产事故案列分析,剖析事故原因本质。不定期组织管理人员查找身边隐患,交流探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研究制定措施加以解决。

    四是营造各项目的安全生产氛围。充分利用各项目生产区域的梁柱,以漫画涂鸦形式展示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的安全注意事项及行为规范或悬挂安全警示宣传标识牌。并利用LED电子屏展现多形式安全生产主题内容,提升员工安全意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弦。

    五是持证上岗,杜绝违规违法作业。统计表明,90%以上的事故都是企业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所致,因此要确保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作业,必须依法生产。结合项目实际,需确保特种设备按时按期年检,保证设备性能满足生产要求,不达标不合格的设备应立即进行报废更新。确保特种作业人员持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有效证件上岗操作,同时应避免出现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的情况,决不能存侥幸心理以身犯法。对于上级部门查处的安全问题,必须第一时间予以整改,短期整改不了的应制定措施方案及时备案,有困难的无法解决的应立即上报上级部门或领导予以共同商讨决策,研究对策,决不能推诿拖拉、不落实、不整改,视隐患问题不见的不作为意识心态的出现。

    六是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建立现场应急处置演练机制,每月组织员工开展以火灾、水气泄漏、特种设备安全事件为主题的应急演练,掌握应急处置流程,不断提升员工应急处理能力。加强与合作单位的互动配合及协同作战,每季度开展一次综合演练,提高与合作单位间的默契度,确保实战中第一时间应急队伍拉的出、打的响、战的胜,把事故损失影响降至至最小程度。

    七是加大安全生产检查考核力度。以检查考核为指挥棒,以规范作业为导向,以事故零发生为目标,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各项目做到有自查、有整改、有考核、有台账,实行一日一巡查、一周一自查一联查、一月一通报一考核的强化检查机制。

 

 

                                                                                 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资源化事业部 周海炳

来源:    作者:    编辑:胡坚伟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