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黄鳝 赛人参
发布时间:2017-05-25 13:29:44 星期四   

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最适合夏天吃

粽子最好在两餐之间吃或中午吃,不要吃凉粽

黄鳝、黄鱼现在最肥美

做个香囊,驱蚊避虫

江浙一带,在古代,端午节最初是老百姓祛病防疫的节日。端午节期间正值黄梅天,天气闷热、潮湿,容易损伤脾胃,诱发肠道、呼吸系统疾病,古人称之为“恶月”或“百毒月”。为此,民间盛行用芳香来辟瘟驱邪、预防疾病,如佩香囊、插艾叶、挂摆菖蒲等。

“其实端午节里各种各样的习俗,像吃粽子、挂艾草、吃鸭蛋、佩香囊等,都不是古人随便想出来的,里面蕴藏着中医的养生密码。”陈意教授说。

一汤一粥一羹,五道食疗方

健脾和胃,补益气血

粽子特别适合夏天吃 吃粽子的4个注意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发明的。陈意教授说:“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粽叶也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来说,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特别适合夏天吃。”

陈教授提醒,作为一种传统食物,粽子在吃的时候也有一些讲究,大致有以下四点——

1.注意保存,趁热吃,尤其是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目前,市面上的粽子按其包装和保存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新鲜的、冷冻的、真空包装的。新鲜粽子买回家后最好当天食用,吃不完要及时放进冰箱保存;冷冻和真空包装的粽子都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在其标签保质期内都可以吃,但要将其分类分袋放进冰箱;如果是自己家里包粽子,现煮现吃口味最好,也最安全。注意冷藏不超过3天,冷冻不要超过7天。粽子剥开后如有黏丝,说明可能不新鲜了,最好别食用。

2.最好在两餐之间吃,如果做不到,中午吃为宜。另外,粽子不易消化,老年人、儿童、胃肠道功能不好的人不适合多吃,更要避免吃凉的粽子。

3.高血糖、高血脂患者要慎吃。对于高血脂和消化不良的人来说,肥腻的肉粽子并不是好的选择,不加猪油和肥肉的豆沙粽、小枣粽等可以试试。高血糖者要避免粽子蘸白糖的吃法。加了小枣、蜜枣、甜豆沙的粽子,也要少碰,建议吃杂粮粽或八宝粽。另外,吃粽子时可搭配营养均衡的菜肴,多吃清淡的蔬菜和含有优质蛋白的肉类或大豆制品,这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4.控制量,建议一天只吃半个或一个。粽子大多用糯米做成,缺乏纤维,黏度高、不易消化。一次吃太多,容易影响正常进食,尤其胃肠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如果担心浪费,不妨买迷你粽。

吃粽子的两点建议

还有两个建议,大家不妨参考一下——

1.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些茶水,以帮助吞咽和消化。甜的粽子,如枣泥、豆沙馅,可配些薄荷茶、绿茶;咸的粽子,如椒盐、蛋黄等,可配乌龙茶,既能衬出咸甜口味的特点,又更加爽口;肉粽含油多,如,鲜肉、火腿等,可配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等,也还可以配一些蔬菜水果。

2.根据自身体质选粽子。消化不良的人,适合吃清爽的北方小枣粽,不宜配太油腻的菜;容易上火的人,不要吃火腿、牛羊肉馅料的粽子,也不建议吃油炸的粽子;胃酸过多的人要少吃甜粽子,否则,容易出现烧心感,吃咸味的肉粽会略好一些。

吃五黄,辟邪祈福

雄黄酒有毒,已不用作内服

每到端午,江浙一带有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的是黄瓜、黄鳝、黄鱼、咸蛋黄,以及雄黄酒(由于雄黄有毒,现已经用普通的黄酒来替代)。

黄瓜,农历五月正是黄瓜上市的季节,加之此时天气潮湿闷热,而黄瓜性属寒凉且富含汁水,端午时节吃点凉拌黄瓜,既能生津解渴又能消暑开胃。

黄鳝,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民间素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说法。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

雄黄酒,雄黄性温、味辛,能燥湿、杀虫、解毒。临床上外用可治蛇虫咬伤,神经性皮炎等,但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极强的砒霜,因此,现在已不再喝雄黄酒了,民间大都以撒在床下、角落等,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黄鱼,端午节前后是大黄鱼的主要汛期,此时的黄鱼身体肥美,鳞色金黄,发育达到顶点,味道最好。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吃黄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咸蛋黄,鸡蛋黄是一味滋阴的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鸭蛋本性偏凉,味入心,具有滋阴清肺的作用,在阳气旺盛的时节,可以帮助祛除体内的湿热。

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

端午自己动手做香囊

端午过后,天气开始变得炎热,蚊虫等开始滋生,为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因此,民间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

“中医认为,在香囊中加入艾叶、肉桂、白芷、砂仁等中药,具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等功效,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陈意教授推荐一个自制端午香囊的方子,周末在家大家可以动手试一试:即,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各两克,丁香1克。先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布袋中,缝合好。对香味敏感的人,最好不要佩戴。

艾叶菖蒲,提神通窍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

“临床上,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陈意教授说,“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民间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说法。”

泥鳅山药汤

原料:泥鳅250克,山药50克,红枣10枚,生姜、盐、味精、食用油各适量。

做法:先将泥鳅养在清水盆中,滴几滴食用油,每天换1次水,让泥鳅排尽肠内的脏物,1周后取出泥鳅。锅内放食用油烧热,加几片生姜,然后将泥鳅于锅中煎至金黄色,加水1200克,放入山药、红枣,先用旺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煎熬30分钟左右,加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补气养血。

莼菜黄鱼羹

原料:鲜黄鱼1尾(约750克),莼菜100克,料酒、精盐、酱油、白糖、葱段、姜片、蒜蓉、湿淀粉、麻油、食用油各适量。

做法:将黄鱼去鳃、内脏、鳞洗净。莼菜去杂洗净,切成小段锅内放适量清水及葱、姜、料酒、黄鱼,用武火烧沸,改火烧至鱼肉熟透,捞出拆下鱼肉。另一锅内放入食用油烧热,放入葱、姜、蒜煸香,放入鱼肉、莼菜,加入酱油、白糖、盐和鱼汤至入味,用湿淀粉勾芡,起锅盛入碗中,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开胃益气。

黄鳝粥

原料:粳米100克,桂枝末3克,生姜5克,山药20克,薏苡仁30克,黄鳝250克。

做法:黄鳝去内脏洗净后切段,其它材料洗净,一同放入锅里,加水煮成粥即可。

功效:健脾补肝、利湿,消水肿,补中益气。

神仙鸭

原料:鸭子1只(重约1500克),莲子、红枣各50克,白果20克,白参3克,黄酒、酱油各10克,鲜汤500克,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先将莲子用水发涨,去皮去心;红枣洗净去核,白果去壳,白参切薄片;鸭子洗净,将酱油和黄酒混合后,抹在鸭子的表皮和腹内,放置2-3小时;将红枣、莲子、白果、盐、味精混合,填入鸭子的腹内,再把鸭子放在大碗里,加入鲜汤,放上白参,上笼蒸2小时左右,鸭熟后出笼即可。

功效:健脾养胃、补益气血。

海米拌黄瓜丝

原料:嫩黄瓜300克,海米50克,大蒜15克,麻油5克,味精2克,酱油、香醋各适量。

做法:先将嫩黄瓜洗净,用沸水烫过后切成丝;香菜切成段,大蒜剁成蓉,海米用沸水泡发;将黄瓜丝放在盆中,加入酱油、醋、麻油、蒜蓉和香菜拌和即可。

功效:清香脆嫩,咸酸味美,开胃消食,益肾固精。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葛丹娣 通讯员 于伟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