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民俗专家说,“动”起来的端午节更精彩,更有节日味道。我很欣赏这种观点。
“动”,是“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的意思。联系到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也就是公众要通过富有情趣的节日参与、节日活动,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激活传统价值共鸣感:通过赛龙舟比赛,让开放融通、精诚团结、力争上游等传统价值,融入人心。通过有仪式感的“亲手包粽子”活动,将包粽子祭奠屈原等内涵得到传承,更让温馨的节日味道、传统文化敬畏感等观念得到传播。通过诵读《离骚》、举办端午节诗歌朗诵等等活动,激发人们的家国情怀等。
不要小看这个“动”,对于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而言,我们为之注入鲜活灵动的现代化动力和营养,注入美轮美奂的信息化色彩,让传统文化从静止状态走向热闹活泼的状态,从个体行动走向不约而同的公共参与,传统价值就能重新释放出夺目光彩。一个小小的“动”,真的具有出神入化的文化感染力和精神征服力。每个人都能在动态化、生动的节日中,找到了充实快乐、精神收获,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想不热闹,都很难。
厚重、庄重和凝重的传统节日易让崇尚浪漫的今人,生出距离感,以致于传统节日都成了吃喝和旅游节日。这当然不是传统节日本身的问题,而与传承方式缺乏新时代信息的哺育等有关。所以,这几年,我们很注重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创新型继承,注重让节日文化和内涵活起来、“动”起来,积极融入现代生活。人们的节日兴趣和文化认同感,马上就得到了激活。前文中的人欢马叫的端午节的情景,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果将传统节日和文化比作一个巨大的水泊,它的美和精彩,当然要有源源不断的“动”、流动,来支撑、完成。有了“动”,才能汲取到更多养分;有了“动”,才能完成必要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汰选沉淀;有了“动”,才能和生态环境和公众完成亲密互动和沟通。让“文化的湖泊”去除寂寞之态,呈现生机活力。
让端午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动”起来、活起来,积极融入现代生活,释放出光灿的文化光彩、饱满的社会活力。成为人们的“精神上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