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满红(敬业奉献)
发布时间:2017-08-18 星期五

耕耘田间孺子牛 服务基层好书记

在生活中,他是一位体贴的丈夫,也是一名慈爱的父亲;在工作中,他是一位有原则有理念的企业领导,也是一名有情怀有理想的“第一书记”。他,放弃别人梦寐以求的事业身份,成为了一名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他,放弃优越的发展空间,从繁华的大都市只身来到了边远的小山村,在走乡串户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就是我们身边的党员——应满红。无论在经营压力繁重的管理岗位,还是事无巨细、样样工作都需亲力亲为的农村工作一线,应满红始终保持识大体、顾大局、守纪律、讲奉献的工作态度。


勇于突破,从事业单位走向企业管理

2008年初,应满红主动放弃事业身份,通过干部选拔和考核,成为一名国有企业的专职副书记。2011年12月,西湖景区资产经营集团正式成立,他担任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和副总经理职务。2012年2月,集团公司纪委正式成立,他也成为了第一届纪委书记。

从一名中层管理人员到企业高层管理者,他经历了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大跨越。为了尽快了解公司经营情况和人员状况,他深入基层,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不断探索工作新方法,积极为公司发展出谋划策。他利用自己之前的专业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分管企业争取业务,让这家连年亏损的企业迅速扭亏为盈;为顺应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他为景区保安服务公司的脱钩改制四处奔忙,确保改制后企业人员平稳过渡,经营业绩也连年提升;他深入调研景区旅游纪念品市场情况,以一篇《西湖景区旅游纪念品开发之浅析》调研文章,为企业在旅游纪念品项目的开拓提供决策参考。正是由于这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优秀的工作表现,应满红先后获得西湖风景名胜区2012年度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2014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2015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和“最美西湖人”等荣誉。


不忘奉献,从大都市来到小山村

应满红深知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使命与责任,他所追求的不是安逸的生活和光鲜的身份,而是在不断奉献中体现的人生价值。2015年初,作为杭州市优秀干部代表,来到淳安县金峰乡任农村指导员,兼任蒋岭上村第一书记,为西湖风景名胜区与淳安县的“联乡结村”工作增添纽带。在任期间,他用自己真诚的胸怀、辛勤的汗水,使昔日的后进村发生了根本变化。

蒋岭上村位于淳安县金峰乡的偏远地区,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较低。2015年1月,应满红第一次踏上蒋岭上村这片土地,开始驻村指导工作。为了方便工作,应满红到任后便在村里租了间房,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作”。他挨家挨户深入了解老百姓的实际需求以及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并将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工作思路记录下来。在他的工作笔记中,那密密麻麻的文字体现的是一名党员干部对人民的责任。

为了一心一意当好这个“第一书记”,应满红甚至说服了妻子辞去工作,在千岛湖镇租了房子,举家从省城大都市“迁移”到小县城,还把儿子转到淳安上小学。即便如此,应满红还是只顾忙着村里的事,很少有时间回家,更不用说陪妻子儿子逛逛县城,游游千岛湖。看到应满红每次回家都是一副“累瘫了”的样子,妻子对丈夫既埋怨又心疼。

起初,蒋岭上村的村民也以为应满红是在作秀。可时间一长,村民感到这个“外来户”干部是来做事情的,不是来做样子的,和他们原先印象中的干部不一样。他们渐渐被应满红的真心感动了。正因为心系蒋岭上村百姓,心系山村的发展建设,应满红原本一年的挂职两次延长,这一待就是两年半。

在淳安金峰乡挂职的两年半时间里,他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劳作”,组织修水库、筑新路、改村貌、促经济,极大改善了山村的落后面貌。他以敬业的工作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当地百姓的拥戴,为“联乡结村” 工作增添了纽带,展示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讲求方式,从小事情到大格局

“百姓百姓百条心”。在最初的工作中,应满红深刻感受到,村里的百姓之间关系不够团结,村民之间存在亲亲疏疏,而且村两委班子成员之间沟通也不顺畅。他意识到,村干部之间如果不能团结一心,即使自己百倍付出,这出“独角戏”始终不会出彩,百姓更不会满意。自己担任“第一书记”是暂时的,帮助培育好村班子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将村两委班子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起民主恳谈会制度,开诚布公进行交流,化解班子成员的不同意见,凝聚共识,推动工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始后,他将党员群众对班子的意见认真剖析梳理,列出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并将村干部承诺内容张贴到村务公开栏,接受村民监督。同时,他还明确了班子内部分工,特别是将村里的工程项目责任到人。

应满红带领班子解决的第一个难题是开路。蒋岭上村水库建成已有60多年,早就存在塌方危险。但修缮水库需要开辟一条运输大路,因涉及征用部分村民的菜园、果园,问题久拖未决。为此,应满红晚上挨户走访,白天在田间地头测量。对于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他挨个打电话做工作;对于一时想不通的,他就开车到村民打工的工地、企业当面沟通。只用了1个月时间,应满红就带领村委解决了这个盘根错节的大难题。

“干部多付出,百姓就有盼头。作为派到后进村的‘第一书记’,我有责任让蒋岭上村的班子重新焕发生机。” 在应满红的带领下,村班子成员带头领办项目,修缮祠堂、污水整治、物业房新建、生活用水设施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大大改进。村干部也通过干事和为民服务得到了锻炼,树立了威信。

应满红为了带好书记这个头,主动将个人2015年、2016年两年的下乡补贴共计20400元捐给村里发展产业,并协调联系了西湖景区梅家坞村与蒋岭上村结对子,每年由梅家坞村出资10万元,用作村里集体经济发展。他的举动不仅带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使曾经颇为紧张的干群关系得以缓解。越来越多村民理解村干部工作,支持村里的决策与发展。昔日环境脏乱差、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的“落后村”逐步向整洁秀美、人心向上的“样板村”进行转变。


用心干事,从困境发展到强村富民

要想百姓生活好,增收致富是关键。应满红驻村后紧紧围绕农民、集体双增收,谋思路,想办法,更好开展服务。

山核桃是淳安的传统支柱产业,但是蒋岭上村地处半山腰,交通条件较差,村民们种植的山核桃往往很难销出去。加上收购商压价,他们村的山核桃售价一直比邻村低。老百姓虽心有不甘,但一直来也没别的办法。应满红来了以后,始终将此事挂在心头。在征得村两委班子其他成员的同意后,他组织人员以每公斤高于收购价4毛的保护价,统购全村山核桃,并自掏腰包买来脱蒲机,脱籽、晾晒、挑籽,他都亲力亲为。在送货到临安加工时,因为担心山核桃被偷走,晚上他就窝在货车内睡觉。成品出来后,他又连夜赶到杭州,马不停蹄地进行推销。这次统购统销,让村民们增加了几百到上千元不等的收入。当应满红看到村里农户种植的南瓜、玉米、蔬菜等农产品卖不出去时,二话没说就把促销任务揽了下来。他通过杭州的亲朋好友,帮助联系相关单位的食堂,把村民生产的土豆、板栗、水蜜桃和茶油等都销了出去,这让村民感动万分。村会计方建民说,“以往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村里农户种植的土豆吃不完,不是喂猪就是烂在地里。应满红来了后,他自己贴油费、跑邮寄、当搬运工,硬是把全村的土豆都销售一空,自己却把左手弄伤了,半年都未痊愈。”在应满红的提议下,村里还成立了土豆合作社,集资了21万元,复耕了30亩土地,全村有27户加入了合作社。两年来,他带领农村合作社销售土豆等农产品总量超过30吨,形成了产销两旺的良好发展局面。

“强村要放眼长远,富民要寻求后劲。”应满红通过调研分析,提出蒋岭上村除种植高山蔬菜、发展绿色农业外,还可发掘乡村生态民俗游的潜力,打响“火把抢县官”这项极富特色的市级非遗民俗品牌,以及“登山览胜”高山摄影点品牌。为此,他多次邀请杭州市园文局、相关旅游企业等到蒋岭上村实地察看观山尖、村祠堂、元冈庙等,千方百计为村里的持续发展找项目、做推广。现在,蒋岭上村不仅摘掉了软弱落后村的帽子,强村富民之路也越走越宽。仅去年一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就增加了3000元,比上一年度增长26.6%;村集体经济收入近10万元,比上一年度翻了近两倍。


心系民情,从领头人到贴心人

在村民们看来,应满红不仅仅只是一位会干实事的领头人,他早已走进百姓心中,成为了他们的贴心人。村民大小事都喜欢找他评理论事,他也总是事无巨细帮助说和解决。有时村民会邀请他去家里吃饭。吃饭时,大家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有说有笑,气氛极其融洽、欢乐。吃完饭,他总不忘留下饭钱。

在应满红的眼里,这些淳朴的村民就是自己的亲人了,他也处处对村民关怀备至。只要听说哪个村民生病了,或是家里生活困难,他都会自掏腰包上门看望。村民方保洪家庭困难,老婆患有糖尿病,儿子不仅患有糖尿病还有癫痫,自己也因车祸受伤。得知此时后,应满红个人两次出资共2200元对方保洪进行资助,并发动杭州相关企业提供慰问金5000元的和米油等实物。村民方常山一次肾结石发作,连夜到城里住院,应满红是第一个来看望他的“亲人”。村民叶年梅全家病残,是村里最大的困难户。应满红不仅为她家争取低保、联系资助,还不时和爱人一起到菜场帮她卖菜,又从千岛湖镇争取来料加工,每天帮她运送原料和成品,不厌其烦、从不间断。74岁的方德香不会忘记,每次应书记路过家门口,总会关心地问她几句“大娘,气管炎有没有好点?吃不消就少干点活。” 村里有其他生病、生活困难的农户,他都给予300、500元不等的资助。两年半下来,应满红个人为村民们无偿资助的各类经费已逾万元。

村里居住的老年人多,而且大多都没外出旅游过,有的甚至连千岛湖镇都没去过。于是应满红与村干部们商议,利用重阳节的机会带老人们走出山村,去看看杭州、游游西湖。他向杭州西湖景区的单位“化缘”,不占用村集体一分钱,组织近50名60岁以上老人坐船游了西湖,坐电瓶车逛了景区,还在楼外楼吃了中饭,让许多足不出户的老人看到了山外的风景,终身难忘。

不久前,当得知自己即将结束挂职回杭后,应满红用今年半年的下乡补贴买了48只电茶壶,送给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还将剩余的9000元钱作为“特殊经费”交给村委班子,留作今后对特殊困难家庭的慰问金。他并托新当选的村书记方小杜向金峰乡党组织上交了1000元特殊党费,表达了自己对党和群众的热爱。

7月8日一大早,在金峰乡蒋岭上村村口,留在村里的村民几乎全部聚在那里,依依不舍的送别相处了两年半之久的“第一书记”应满红。朴实的百姓们纷纷拿来自家的土特产一股脑儿塞给应书记,希望他带回杭州。那堆满在车头的笋干、菜干、玉米、菜籽油……饱含着百姓对这位书记的爱戴,也映射了应满红与百姓的深厚感情。

在即将离开蒋岭上村的那一刻,挂在应满红心头的依旧是那里的百姓。他说:“可能这一辈子,对蒋岭上的牵挂真的是放不下了。我向老乡们表态说,我给蒋岭上这辈子当终生义工。什么叫义工?就是干活不要钱的”。

没有私心,而得民心!应满红同志用高度的责任感和实际行动为山村带来了希望,赢得了全村400位村民的信任和爱戴。他的精神充分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杭州文明网   作者:   编辑:陈俊男
相关阅读:
    [上一篇] 童有希(敬业奉献)[下一篇] 段姣娣(孝老爱亲)
    版权所有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www.hzwmw.com 浙ICP备06032142  E-mail:hzwm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