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杭网原创 | 房产 | 汽车 | 图库 | 宽频 | 娱乐 | 旅游 | 数码 | 体育 | 家居 | 公交 | 时尚休闲 | 消费头条 | 新闻 | 论坛
专题首页
代表委员聚焦产业升级动能转换
发布时间:2017-04-11 11:15:43 星期二

    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杭州加油提速!

4月9日,杭产机器人亮相深圳“第五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通讯员 茅徐锃 记者 李忠 摄

    代表委员名片

    邵立春 市人大代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吴 谦 市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科技创新部副部长

    陈励君 市人大代表、浙江华日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正刚 市政协委员、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楼 未 市政协委员、杭州市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战略管理部部门总经理

    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启动万企转型升级和企业上云计划;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加大工业技改力度;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深入实施“互联网+”“标准化+”“品牌+”“机器人+”等行动——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工作,这两天成为市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

    从经济换挡提速,动能转换,到产业升级,迈向高端智造,杭州的产业群体和从业者增添了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创新驱动

    制造业升级“智造”

    2017年是我国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关键一年,工信部等将出台一系列举措和行动,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持续落地和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据了解,包括杭州在内已有30个城市提出了创建试点示范城市的申请目标。

    去年《中国制造2025杭州行动纲要》的出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一组组经济提质增效的数字,都为杭州的加快行动作出了注解。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一号工程”,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振兴实体经济,做大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机器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培育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新型显示、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工业经济的主平台,邵立春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邵立春表示:“在全国范围内,原来的国家级开发区都面临转型升级的课题,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加快推进创新驱动为引领、转型升级为核心、产城融合为支撑的三次创业,争做城东智造大走廊的引领区、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示范区、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新城区。”

    杭州的一些传统老牌制造企业,也正悄悄实现华丽转身。去年,有33年历史的华日实现搬迁改造。占地25万多平方米的宽敞厂区,单体达10万平方米的超大厂房,达到了年产200万台套制冷产品的规模,生产能力比原来翻了一番!

    搬迁带来的不仅仅是场地、规模的扩大,更是智能制造技术、生产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华日新基地技改投入高达10亿元,全面实施“机器换人”,生产效率比原来提高了48%。

    不固步自封,主动拥抱“互联网+”,是陈励君的切身感受。她说,杭州“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也包括工业中。华日冰箱里就采用了多种高科技技术,变频、无霜、静音等。坚守实业,从制造跃升为智造,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做好“店小二”

    完善公共服务平台

    大企业有实力大投入,升级“智造”,更多的中小企业怎么办?这是走向“中国制造2025”的现实问题。

    成立两年多,投资孵化140多个创业项目,这是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取得的显著业绩。吴谦认为,突破旧有园区的“房东”模式, 建立政府主导的公共研发平台、数据共享平台,是小企业走向 “小智造”的一个可行途径。

    他举例说,有个原来在中关村初创的芯片企业,2015年引进杭州后,当年营收600万元,去年就实现净利1.4亿元!业绩爆发式增长的奥秘,产品技术在业内领先是一方面,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园区一开始就采取用风投跟进形式,将两者利益完全捆绑在一起,园区也真正承担起“店小二”角色。目前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就有技术入股、咨询顾问入股,也有投融资入股等方式,通过种种组合拳,跟企业建立利益捆绑的股东关系。

    吴谦建议,政府部门要支持加快园区二次创新、三次创业,做好园区的指导和服务,考量科创园区时可以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性指标替代原来的税收刚性指标;园区则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通过技术服务、咨询服务、投融资服务等方式创造价值。

    在经历了金融风波的洗礼后,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已成为更多企业家的共识。楼未从一名金融从业者的角度观察到,现在,不少企业已经从原来的“弃实奔虚”逐渐向“脱虚向实”转变。

    在“脱虚向实”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也要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的功能。楼未说:“我们目前已提出了‘金融服务+’的概念,从租赁、担保、基金等各个条线全面综合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坚守工匠精神

    打造“杭州质造”品牌

    是不是都走向智能制造了,人的作用会越来越少?

    在工业机器人企业的掌门人李正刚看来,恰恰相反。要做到产品优秀,更离不开“工匠”精神。

    在今年央视特别节目《新春嘉年华》中,新松机器人的舞台“首秀”可谓赚足了眼球。不过,作为技术高度集中的产业,机器人制造并非几个人单枪匹马就可以完成的。杭州新松的智能装备之所以能赢得客户的青睐,更离不开整个团队的力量。

    李正刚说,我们在引进人才时,不能只盯着高端人才,企业同样渴望更多的中坚骨干。

    什么是中坚骨干人才?比如,新松这样的制造企业非常渴望那些在本专业有扎实基础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一线技术人才。他们对于企业来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与老牌工业城市相比,杭州具备轻装上阵的优势,产业发展上避免“散、乱、弱”的弊病,更能形成合力。同样,在人才引进和培育上,更要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北上广等大城市由于生活成本提高,一些人才正在“逃离”,选择到周边城市就业。李正刚认为,这对于杭州来说是机遇,政府应该鼓励引导对于这类中坚骨干人才的引进,通过住房、教育等政策给予优惠,吸引他们来杭州就业,为杭州城市快速发展添砖加瓦。

    陈励君对此也是感同身受。她表示,对照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工业企业的任务非常重,实现智能制造,光一个企业一个产品是做不到的。除了创造更多更好的环境,在人才的引进、财政税收、市场开拓方面,都需要给予制造业更多支持。

    从“杭州制造”到打响“杭州质造”品牌,离不开人才,离不开工匠精神。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郭峰 凌怡    编辑:许佳炜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