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7年专题>贯彻党代会 迎接十九大>地方新闻>
浙江第四大都市区首次出现在省党代会报告
发布时间:2017-06-16 18:39:41 星期五

    共鸣,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这几日,“旁听”省党代会金华代表团的分组审议,深切体会到,面对报告里“金义都市区”这个词,代表们的心情除了兴奋,还有几分沉重。

    兴奋,是因为这是“金义都市区”首次写进省党代会报告,成为浙江省的第四大都市区,将在引领浙江新型城市化、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扮演重要角色。

    沉重,是因为依然任重而道远。有很多数据表明,金华市区作为中心城市的首位度还不高,综合承载能力还不强。

    两种感情的强烈冲撞,让每位代表陷入思考:“金义都市区”建设的短板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

    浙中金华,百工之乡、八婺文化的基因,成就了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县域经济,如金华市区汽摩配、义乌小商品、永康五金、浦江水晶、兰溪棉纺织,错位竞争、各具特色,在全国颇具盛名。然而,长期以来,这种以县域平台为主的模式,造成发展上“小马拉大车”的问题,让金华“城”的聚合功能不足,缺乏联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劲。

    回望过去,县域经济成就了浙江的辉煌。但现阶段,“两个高水平”目标的实现,要求浙江必须从传统县域治理向现代市域治理转变和迈进,加快建设四大都市区,着力做强市域经济,大力提升都市区综合能级和国际化水平。

    金华地处“浙江之心”,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建设“金义都市区”,是省委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更是加快浙中城市群建设、实现浙中崛起的战略选择。这为金华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但是,如何打破县(市、区)各自为政的发展格局,让“金义都市区”的建设加快落地,是眼前金华必须破解的重要命题。

    “打造‘三条廊道’,是建设‘金义都市区’的最好载体,具有战略性、基础性作用。”分组审议期间,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来自企业、社区、农村的基层代表,都把答案聚焦在“三条廊道”上。

    金华要建的“三条廊道”,即综合交通廊道、浙中生态廊道、金义科创廊道。目前,交通和生态廊道已在建设之中,科创廊道也即将全面启动。从交通、生态、科创的共谋共建,金华努力打破以县域平台为主的发展状态,用廊道把散落在八婺大地的“珍珠”串起来,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圈连,促进城市集聚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区经济转型。金华市区到义乌约长50公里、宽20公里的核心地带,将打造成为代表都市区发展水平和城市品位的黄金主轴。

    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是木桶定律;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这是筷子理论。相信“金义都市区”引发的共鸣和思考,也必将引发未来五年这片浙中热土所有元素的同频共振。

来源:金华市网络经济发展局    作者:    编辑:张一寒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