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现场(资料图)
“现在开庭!”法官黄忻落座审判员位子,敲响了法槌,“杭州互联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原告吴某诉被告某科技有限公司网络购物合同纠纷一案……”这是11月24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在线开庭审理时的一幕。偌大一个法庭,没有原告席、被告席,也没有书记员,法官面前有一块联网的大屏幕,屏幕上实时显示主审法官和原、被告的画面,在线“隔空”审理案件,就像开启了多人视频的模式。
原告吴某因个人消费需要,在被告某科技公司天猫平台上经营的店铺购买了一个激光脱毛仪,原告收货后,发现被告产品宣传页面存在多处虚假宣传和违法宣传等行为,令原告被误导而陷入错误购买,故诉至杭州互联网法院。大约20分钟后,法官敲响法槌,庭审结束。整个庭审过程均在网上完成,当事人在线参与庭审,植入的语音识别系统会自动生成笔录,书记员无需参与庭审,当事人在核对电子笔录后点击确认。
庭上不见原、被告,视频里头来交锋——这是这家刷新世界司法史的“神奇”法院成立以来审理的诸多案件中的一个,在外界看来特别具有创新价值的司法探索,每天都在这里演绎。
杭州互联网法院自5月1日试点至今,互联网诉讼平台已受理案件4050件,结案2006件。已关联当事人的案件100%在线开庭审理,开庭平均用时28分钟,平均审理期限51天。
“回应群众对互联网时代司法的新需求,运用‘互联网+’带来的新动能,抓住司法体制改革的新机遇,杭州互联网法院就这样应运而生。”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艳东说。
从立案到审理,从举证到质证,从开庭到调解,都在网上进行,打官司就像“网购”一样方便。改革创新的背后,是司法为民、司法便民的理念使然,也是法院信息化建设从量到质的跃升。本案中,原告住所地在湖北,按照传统的诉讼模式,需要专程来到杭州递交诉讼材料、开庭,饱受奔波之苦。而现在,仅需登录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即可完成起诉、调解、举证、质证、开庭全流程,诉讼参与人的任何诉讼步骤即时连续记录留痕,当事人可以“零在途时间”“零差旅费用支出”完成诉讼。
目前,杭州互联网法院已经开始尝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涉网案件进行多模块比对分析,梳理规律和特点,形成结构化、标准化的互联网裁判规则,辅助法官裁判。
“显然,互联网法院能够在技术创新上走得更远,为智慧法院建设提供样本。”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杜前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下一步,杭州互联网法院将汇集案件大数据,全面梳理、深入总结探索涉网案件审判规律,根据涉网案件的属性和特点,以更高标准对审判流程进行再造再优化,为丰富、完善有关诉讼制度和司法政策提供系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