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入河水自清 滨江治水三年始得I类水质
发布时间:2017-10-17 15:45:42 星期二   

治水三年,滨江交出最好成绩单。

尽管当下只有山北河一条河流监测到I类水质,但无疑给地处钱塘江下游的滨江,在治水公共事务上带来足够的信心——摸索许久之后,在大江大河内联外通之上,找到了一条治理内河的科学之路。

版图上划定72公里42条河道蓝线的滨江,和多数江南水乡一样,有着桨声灯影的过往,也有着“雨天看海”的尴尬——而如今,在修葺华家排灌站、率先尝试ppp治水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之后,引钱塘江入河让整个水系变得清澈,并试图恢复河流原本的婉约模样。

山北河惊喜

山北河在滨江版图上并不知名。

地处滨江南部,并与邻区萧山交界——前些年,这条河宽不到10米的支流,还是一条结结实实的臭水沟。滨江区河道监管中心主任杨寿国说起之前的巡河经历,“就看到菜农在河边舀水洗菜,有些打虫药剂的袋子,随手扔在河滩上。”

 今年年初,山北河被彻底“挖”了一遍,连河床上的陈年淤泥,都起底了。通常来说,两区交界的河道,常会有些边界问题难理清,但杨寿国说,“也不管这些了,先弄起来再说,治水这个事情,也是不分你我的。”

这么一弄,臭水沟不臭了。慢慢地,几两重的鲫鱼也游回来了,杨寿国有时候巡河,还要防着别人钓鱼——毕竟,就像刚发芽的花苞,就这么掐走,以后还能有花吗?

上个月的一次第三方水质监测,给了滨江方面极大的惊喜——山北河的水质,达到了I类水质。

杨寿国知道其中“秘密”,除了河道清淤之外,引钱塘江入河,是此番治水的“功臣”。

引钱塘江入河

山北河的上游,3公里之外连接着华家排灌站,而华家排灌站之外,即是浩荡的钱塘江。

钱塘江的江水不好引,潮汐不说,还挟带泥沙——本来内河河道就沉积着淤泥,如果直接引水入河,不要说透明度,几十年下来,可能连正常的河道都会堰塞。

去年年底,造价上百万元的华家排灌站正式投入使用——而这仅仅是引钱塘江入河的开始——每秒10立方米配水流量,能决定什么时候引江入河;另外方面,滨江开创了全国治水ppp模式的先河——他们引入了本土环保企业聚光科技,一起参与治水。

杨寿国说,“这么做的目的,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事实上,这种政府购买公共产品和专业服务的模式,效果也是立竿见影——从华家排灌站的航拍图来看,站外钱塘江一侧,滔滔江水略显黄色,而站内华家河一侧,已是碧水蓝天。

林杰是聚光科技“滨江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的项目经理,他解释称,“我们主要是对钱塘江引进来的江水进行预处理,去除泥沙和悬浮物。现在排到华家河的水,透明度在2米左右,基本能够看得到底。”

I类水的开端

如今,华家排灌站以每小时36000立方米的流量,每天20小时向滨江水系不间断配水。

而首先流入华家河的清澈水质,不经停顿又在河网密布的滨江,自新浦河、杨家墩河、高教河等大小河道,自西向东而去——杨寿国一个直观的感受是,引江入河之后,滨江的水质明显得到了改善,就连那条去年老是搞不干净的高教河,今年也好几次测到了II类水质,“以前老看到浮在水面上的污花,现在已经没了。”

山北河I类水质的出现,带给他们治水希望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引江入河的治水决心。早些时候,滨江区副区长兰斌在手机上看到这组监测数据时,感慨地说,“要是滨江每条河道都是这样,那就好了。”——这种诉求和希冀,不仅来自官方,同样来自民间。好在这种大江入河水自清的愿景,不经意间已在山北河上有了开端。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杨蓥晖 通讯员 余小平 宋桔丽   编辑:曹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