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前,风情河还是条沟。
断头了10多年,南面连不通北塘河,北面到不了建设河。不到2米宽的河道,淤泥越塞越多,水越流越细,最后整条沟,干脆消失在了乱草之中。
但梅雨季可不管这些,因为有水沟,又排不出去,反而更容易积水。以前这个季节,水积得和水塘一样,天气再一热,蚊子苍蝇都飞出来了,脏得难受!
从去年开始,高新区(滨江)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这条“死沟”挖成河,南北打通北塘河和建设河,形成滨江地区的一个内河循环体系,也改变以前“排涝水”多堵不疏的治水格局。
挖沟成河
东侧是萧山风情大道, 西边是滨江滨和路。
风情河的前身,一直以隐秘的方式,存在于两区地图交界处的荒草和芦苇之中,以至于开车途经风情大道时,只能看到一片茂密树林,却看不见这片水流静止的沟面。
去年年初,高新区(滨江)正式对这条断头10多年的水沟,彻底挖沟成河,既解决源头活水问题,也解决内涝问题。
对于这条沟的疏浚,滨江区河道监管中心主任杨寿国有话说,“最难的就是清淤,堵塞了太多年了,光清淤就清了140000立方米——这也是‘五水共治’以来,整个滨江清淤体量最大的一条河。”
疏浚之后的风情河,大约长2.4公里,而河宽从以前的2米,拓到目前最宽处15米——这项看着不大的工程,前后却花了一年多时间。“水深有2米,水质最好的时候,可以达到Ⅲ类水标准,”杨寿国说,“以前这条沟,水质富营养化很严重。”现在,天气晴朗时,这条由沟疏浚而成的河道,已清晰可见“白条鱼”成群游弋。
内河循环体系
从钱塘江进入,而后从风情大道流出,贯穿整个滨江的北塘河,是当地在地图上显示最为宽大的蓝色水系。
风情河的此次疏浚,南抵北塘河,北接建设河,又把两条主要河道,连接在了一起,“这样在滨江东部区块,形成了一个北有建设河、西有十甲河、南有北塘河,再加上风情河的内河小循环体系,一旦有积水,就可以迅速排到河里,再通过排灌站排出城市河道。”
在河网密集的滨江,通过打通断头沟渠来治理内涝,似乎并不多见。杨寿国说,“以前发生内涝时候,很多时候就是排水、就是用沙袋堵,而这次通过疏浚水沟来打通河与河之间的互通联系,增加河网的容量,也是排涝水一个新的办法。”
滨江不涝
风情河的疏浚,只是如今“滨江不涝”的一个治理缩影——从今年几次强降暴雨来看,滨江顶住了“小考”,并未出现“看海”局面。
不过,在内河河网相通和水系冗长的滨江,任何节点的治理,都会成为其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以辅助内河河网治理的铁岭排灌站为例,最近6月6日才正式使用——这座周边有着春波小区、滨康小区、铁岭花园等多个小区的排灌站,给治理城市内涝又加了一道“保险”,“这是一座内河排灌站,虽然体量不大,但有助于提升滨江东南片的河网排涝能力,并完善区域整体防洪排涝格局。”
杨寿国说,“治涝是一个内在又系统的治理过程,在暴雨或者洪涝面前,很少有河和湖做到独善其身,这两年滨江开始不涝,是因为从本质上在解决治水治涝的问题”——如今,从钱塘江“窜入”滨江的江水,通常会流经新浦河、高教河、山北河、白马湖,最终流入北塘河后,再次安然回到钱塘江,一路东去,奔腾入海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