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之美,不仅在于其道法自然的山水画卷独特韵味,不仅在于其精致大气开放现代的国际范儿,更在于这座城市精心打造,以民生为本,厚植于每个百姓生活中润物细无声的幸福之美。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杭州是唯一一座连续十年获得这项殊荣的城市。这是这座城市的市民用自己的幸福感投票投出的荣誉。
近年来,杭州民生领域的改革不断破题和推进,让百姓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各个民生领域日趋完善的保障体系和制度,有力保障着这座城市的幸福感。老有善养、劳有所得、病有良医、学有优教的民生工程日益深化。
这座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克难攻坚、砥砺前行,不断共建共享和谐美丽家园,精心描绘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杭州新画卷。它正生发出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让这片大地焕发出无穷活力。
舒心养老温暖救助 为老弱人士多分忧
82岁独居的陈奶奶第一次上“托老所”。她说,“总不能老是窝在家里看电视,听说街道有了老年照护中心,我就去报名了。”她进的“托老所”是上城区紫阳街道恩慈长者照护服务中心。每天,她就像幼儿园小朋友,上午8点半“入托”,开心地做游戏、学手工、唱唱歌,到了下午4点半回家。在“托老所”里,大家还组建了小乐队,老年生活比过去丰富多了。随着人口日益老龄化,杭州积极推进并提前形成了“9064”养老服务格局,即90%的老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居家养老,6%的老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照顾养老,4%的老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家门口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了全覆盖,15-20分钟养老服务步行圈不断巩固。机构养老方面杭州每百名户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04张,领跑全国。同时,杭州实施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业。
家住下城区石桥街道的娄大姐,丈夫已故,家庭年收入仅2.5万余元,儿子就读一家外国语学院后,每年的学费支出就有8000元,人均月收入仅700多元,符合支出型贫困家庭基本生活救助,按规定,娄大姐家每月能多拿300多元的低保金。对家庭来说,解了燃眉之急。
近年来,杭州构建起了具有“杭州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它的核心是最低生活保障,却不仅仅覆盖最困难的这个群体,而是让更多生活实际困难家庭享受到了春风化雨般的帮助。
特别是去年在全国率先推出和实施的支出型贫困家庭基本生活救助,将传统“收入型”低保向“支出型”低保扩面,由综合性救助向精准化救助转变,全方面、多层次地减轻因病、因学致贫的这类支出型困难家庭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智慧医疗均衡教育 让看病求学更有品质
“现在我一般都是事先上网挂号,掐着时间来医院看病。看完病付费直接在自助机上结算,真的是一卡在手,看病无忧。偶尔临时挂号,也是直奔门诊大厅的自助挂号机挂号。不光我们年轻人,连老年人也习惯了用自助挂号机。”家住青园小区的张莹表示,现在的就诊模式比过去快捷便利多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杭州人享受到智慧医疗的好处。2012年下半年以来,市卫生计生委联合市民卡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智慧医疗”应用,分时段预约诊疗、市民卡诊间结算、24小时自助挂号、网上查询体检检验报告等,让看病更便捷。2014年,杭州市在国内率先推行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2015年11月起,所有市属医院还直通京沪,与北京、上海38家知名医院实现跨省转诊预约,看病越来越便捷。
2004年,赵德朝怀着创业梦来到杭州。为了孩子上学,他在丁兰街道买了采荷二小教育集团丁荷小学的学区房。三年来,赵德朝一天天看儿子赵呈坤的变化:“孩子不用舍近求远,在家门口就能读好书。”近年来,杭州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今天的杭州教育,已经迈入以优质均衡为主题的“后普及时代”。
杭州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亮点纷呈:以学校章程建设为核心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探索、以名校集团化战略为平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延伸、以美丽学校建设行动为抓手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为载体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以“阳光招生”制度建设、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市属高校产学对接和大学生“双创”为突破口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等改革实践,均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重大影响,被《人民教育》誉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杭州版本”。
在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近年连续发布的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与比较研究报告中,杭州教育现代化指标指数名列前茅。在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的发布中,杭州“教育幸福感”位居全国第四位。
绿色出行创新思路 让出行停车更便捷
“我去过很多城市旅游,杭州的公交车在人行道前会礼让行人,这让我印象最深。来灵隐游玩参观的人这么多,公交站里有序排队,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真幸福。”新年刚过,携家人来杭州旅游的江西游客廖女士说。“人行横道礼让”已成为杭州在全国的“金名片”。近年来,杭州公交还深化“博爱专座”、“文明出行,排队上车”等活动,创建服务品牌。绿色公交也在快速推进,主城区除快速公交车辆外,清洁能源、节能与新能源车辆达到100%。杭州人钟爱的公共自行车系统被国外媒体誉为全球最好的16个地区公共自行车系统第一名。
“停车难”,是很多城市无法避免的城市病。为了缓解这一问题,近年来,杭州市创新思路向地下要空间。最近,李鑫的儿子发烧五天。这五天里,他每天都要去市儿童医院。若是以前,早上8点的号子,李鑫6点多就要从家里出发,因为市儿童医院停车位紧张,不早点去,要在文晖路上等很久。这五天,李鑫停车却格外顺利。原来2016年7月,市儿童医院新建的机械式停车库,为医院增加了62个车位,总车位数达到112个,这些车位让很多家长停车方便许多。
近年来,杭州在学校、医院、老小区周边做了很多停车场建设的尝试。比如,2016年投入使用的密渡桥路地下停车库,是杭州市第一个井筒式地下车库,它用极少的土地资源换来了112个停车位。嘉里中心地下停车场,通过新建综合体的配建,新建了停车泊位1600个左右,其中公共停车泊位194个,有效缓解了延安路地区停车难的问题。此外,杭州市还将眼光瞄准了地铁、公交首末站等交通枢纽,以“P+R”模式建设公共停车场。经第三方评估,2015年底,杭州市停车泊位与车辆保有量之比已从0.33上升至0.50,在国内大中城市中处中上水平。
点睛之语
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两条腿齐步走 杭州民生领域经验领先全国
范柏乃(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杭州是唯一一座连续十年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殊荣的城市,这与老百姓的民生幸福感息息相关。多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强化对民生领域的直接投入,为改善和发展民生提供基本保障,杭州在民生建设上的成就和政策创新可以说是引领全国,许多先进经验在全国其他城市得到推广。
杭州的民生建设与经济发展,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保持同步,民生建设丝毫不滞后于经济发展。正因如此,杭州在民生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较大成就。例如,杭州居家养老服务的典型经验,已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公共自行车本身发源于法国巴黎,可就在不久前,连巴黎市长都对杭州的公共自行车赞不绝口,认为杭州公共自行车无论从数量、规模、运行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已超过巴黎的水平……
未来,杭州在民生领域的发展,应继续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大民生方面的资金投入,优化发展结构,确保民生投入与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同步增长,甚至要超过经济增长水平,这样杭州才能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杭州人民才能在民生的持续改善和发展中受益,享受到更好环境、更好发展、更好生活。
百姓声音
刘雪珍(大学路新村居民):
我是个糖尿病的老病号,还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自从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后,直接通过社区转诊大医院。出院后社区随访,血糖就慢慢稳定了,各项指标也好起来,社区的糖尿病慢病管理门诊真好。
俞国(富阳区常安镇横溪村村民):
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推出后,村里跟我们说,这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好事情,一年只要20元。我们子女给我母亲张小花一共买了四份,政府送了一份。2016年,我母亲在病房内上厕所不慎摔倒,赔了25万元,大大地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
桂传芳(袁浦中学毕业学生傅浩东的家长):
这几年自从实行教育共同体制度后,西湖区的农村学校发展真是快,袁浦中学就是典型代表。袁浦中学与杭十五中教育集团结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社团活动多,兴趣得到多方面培养。我儿子是学校第一位“五行”魅力学生,现在已进入杭二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