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7年专题>西湖区>五年展望>
抢抓机遇 补齐短板 提升国际化
美丽西湖将更具国际范
发布时间:2017-03-14 15:34:18 星期二

    在7月26日召开的西湖区委八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西湖区为下一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这,既是为了抢抓G20峰会和杭州承办亚运会的重大机遇,又是为了顺应西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站在历史坐标中,此时此刻的西湖区,要如何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

    会上,有了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

    《中共杭州市西湖区委员会关于全面提升西湖区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实施意见》审议通过。西湖区要全力打造杭州国际化大都市“互联网+”创新创业核心区、商务旅游休闲特色区和国际文化交流重点区。

    面对杭州全面开启建设世界名城新征程的重大机遇,面对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西湖区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突出峰会圆心,提升区域品质影响力

    加强项目长效管理。

    今年上半年,西湖区对标国际化,高质量实施130个峰会项目,精心打造了最美浙大路、最早完工的杭州南入城口、最具人文历史的弥陀寺公园等10个标杆工程。

    接下来,对已完成的峰会项目要进行“回头看”,狠抓后期长效管理,探索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把“五精”标准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细节,让广大群众真正受益。

    坚决维护平安稳定。

    重点要做到巡防、排查、化解、整治“四个到位”。

    巡防要到位,充分发挥专兼职巡防队伍、楼道长、小组长、在职党员和志愿者作用,精细管理网格阵地。

    排查要到位,按照11个专项组责任分工,开展重点排查、精准排查、深入排查、滚动排查。

    化解要到位,细化完善重点涉稳问题化解方案。

    整治要到位,全力抓好治安、消防、交通、食品、网络等各领域综合整治。

    全面改善区域面貌。

    全区集中1个月时间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高标准做好空气、水等环境保障项目演练,8月19日前完成水环境专项排查整治,深入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整治行动,抓好背街小巷净化亮化美化,实现全年绿化扩面1000亩以上的目标;加快基础公共设施配套改造提升,推进老旧城区有机更新;扎实推进“做文明有礼的杭州人”各项行动,切实提升西湖人的文明素质。

     突出鲜明特色,提升开放辐射带动力

    坚持规划引领。

    综合考虑功能、产业、居住、生态、人才等因素,构筑“一廊一带两核两圈六镇多园”发展格局,建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特色功能空间。探索学校、公园等地下空间连片综合开发。

    完成、完善南北区块等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优化完善之江地区、沿江生态带、重点区域的规划,坚持大疏大密、高低错落、舒展大气的规划特色,彰显区域面貌的国际化水平。

    坚持开放引领。

    优化“四环四沿”旅游产业格局,充分发挥“四养同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宋城等资源优势,加快推进西溪湿地景区管理体制一体化,努力打响世界级的旅游品牌;大力实施“旅游全域化”战略,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龙坞茶镇”、“花海双浦”旅游新景区,培育运动康体、乡居慢活、民宿文创、绿道骑游等特色旅游;用好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世贸中心、黄龙体育中心等会展资源,汲取近年来举办云栖大会、首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总决赛等成功经验,吸引更多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会议会展项目落户西湖区;加快推进黄龙和蒋村“两大商圈”集聚发展,打造一批国际化的商业特色街区,吸引更多国际品牌集聚。

    坚持文化引领。

    挖掘展示西溪文化、之江文化、西山文化、茶文化、留下千年古镇等西湖特色文化,加强西溪湿地、钱塘江古海塘等文化遗址保护和开发,传承西湖龙井茶采摘和制作技艺、九曲红梅茶制作技艺、蒋村龙舟胜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弘扬西湖特色传统文化;加快推进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四馆”和西湖文体中心(浙商文化中心)项目,大力提升西溪创意园、之江文创园品质,积极引进国际文化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出一批文学创作、影视戏曲、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本土文创精品。建成灵隐、西溪等一批城市文化公园和留下2个文体公园建设。

     突出转型升级,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

    以优质资源为支撑,加强战略合作。

    充分发挥辖区资源优势,加强与高校系、浙商系、阿里系、海归系合作,实现区域经济高效、优质、快速发展。

    按照省市要求,大力推进西湖大学筹建;加快阿里系项目推进速度,特别是云计算首期产业园、云谷国际公学等项目要抓紧办理手续,年内开工;大力引进外资企业和项目,做优做强“淘富成真”平台,加快富士康研发团队和优质项目落户。

    以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提升产业能级。

    坚持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构建国际前沿产业集群,从而提升区域产业能级。

    坚持狠抓“一号工程”,全力实现信息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5%以上的目标。要积极推进数字内容产业等新兴文创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年度文创产业增加值占比达36%以上、总量突破350亿元的目标。

    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为关键,加快区域协调发展。

    做强做优小镇产业、环境和旅游,6个小镇要全面加快,做到环境快改善、谈判快敲定、政策快兑现、企业快落地、人才快集聚、产业快做强、配套快提升、产出快提高、带动快见效。加快培育和科学推进商贸小镇、西溪国际影视小镇、工创小镇、基因健康小镇等4个新小镇的申报、建设。

    以优质项目为抓手,强化引资投资融资。

    加快制定峰会期间一揽子的招商方案、招商计划,加强地块推介;紧盯实现固投增长10%的年度目标不放弃,“五力合一”干到底,沟通对接出效果,细化分解抓落实,克难攻坚加快推。

    突出生态治理,提升宜居环境吸引力

    “五水共治”要誓夺大禹鼎。

    全面高质量完成年内95个防汛排涝项目,全面消除劣五类河道水体、实现污水“零直排”目标,全力争创全省“清三河”达标区,加快推进50个治污项目和28个河道水质提升项目建设,完成“五小”整治480项。要紧盯东穆坞沉砂池项目,确保7月底完工,完成西溪湿地主航道100万方清淤,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之江污水处理厂一期等重点治污项目。

    “三改一拆”要打赢攻坚战。

    加快完成4个新增无违建街道创建和10个城中村整治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谋划好“城中村五年攻坚战”,统筹推进全区城中村整治工作。

    “交通治堵”要治出新气象。

    配合省市推进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完善城乡综合交通网络,优化街坊路和住宅区内道路系统,加快停车场(库)建设,探索推广“智慧停车”等模式。

      突出民生改善,提升精准服务保障力

    推进教育均衡。

    加强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超前实施布点和建设;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年内开工2所、续建8所,深入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建设;加快推进智慧校园提升行动和城乡教学科研一体化工作;争取引进一批国际化学校。

    优化健康服务。

    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推进“健康西湖”建设;推进养老服务业改革创新十项举措,推广古荡长者服务中心模式;加快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网络。

    加强就业帮扶。

    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鼓励企业优先吸纳重点群体就业;推广“三位一体”劳动关系协调平台。

    创新社区治理。

    加快网格化基层治理,开发网格电子地图,推进智能门禁系统建设,实现网格内力量部署、人员信息、场所信息的精准定位;深化社区治理,深化社工“下沉式”服务,推进“邻里之家”镇街全覆盖建设和规范运行,争创全省首批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西湖区上半年的成绩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404.43亿元,同比增长11.2%,高于全市0.4个百分点

    完成财政总收入131.9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86亿元,增幅分别高出全市7.24%、5.48%

    浙商回归省外到位资金50.3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64.6%

    市外到位内资100.8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4.5%,实际利用外资2.96亿美元,完成年度计划50.4%

    80个区级以上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64.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7.5%

    信息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24.6%、文创产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22.5%

    提升城市国际化,西湖区准备这么干

    《中共杭州市西湖区委员会关于全面提升西湖区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实施意见》

     打造“互联网+”创新创业核心区

    全力推动云谷小镇、紫金众创小镇、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成为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核心创新创业基地;

    加快建设西湖大学、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等“一校一院”;

    引进和培育相关领域核心企业、科研团队与服务运营商,打造“云上西湖”品牌;

    加快打造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西湖园区等重点园区。

     打造商务旅游休闲特色区

    充分发挥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世贸中心等会展资源优势,汲取云栖大会、中国国际动漫节凤凰创意国际分会场及中国国际动画节杭州峰会等成功经验,大力发展会展经济;

    擦亮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这块金字招牌,深入推进西溪湿地景区管理体制一体化改革;

    全面完成龙坞茶镇整治建设,加快打造沿江生态产业带,重点培育运动康体、乡居慢活、民宿文创、绿道骑游等特色旅游;

    做优做强黄龙和蒋村“两大商圈”。

    打造国际文化交流重点区

    推进西溪湿地、钱塘江古海塘等文化遗址保护和开发,传承弘扬西湖龙井茶采摘和制作技艺、九曲红梅茶制作技艺、蒋村龙舟胜会等非遗文化;

    加快推进浙江之江文化中心“四馆”等重点项目,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项目。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高静玮 毛长久    编辑:许佳炜 实习生尹文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