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7年专题>西湖区>五年华章>
西湖区“紧密型教育共同体”五年铸就辉煌路
发布时间:2017-03-14 15:48:05 星期二

大力统筹教育均衡发展的典范之作

学校抱团发展 为每一个西湖孩子提供最优质教育

让更多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从2011年到2015年,正是一轮“十二五”。

翻开这五年,西湖教育大力统筹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七大战略、不断培育优质品牌学校,为西湖区的每一个孩子提供了最优质最适合的教育。而其中最浓墨重彩的篇章,当属“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正是这一强大推手,不仅保障区域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更是推动一方教育整体又迈上新台阶。

众所周知,闻名全国的“名校集团化”始于西湖区,而2011年8月“紧密型教育共同体”适时推出,着力突破发展瓶颈,创新城乡间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正是名校集团化推进过程中迈出的又一坚实大步。这五年来,“紧密型教育共同体”以优秀管理团队输出为特征的优质教育资源拓展新形式,实行“捆绑式”结对,推进城乡学校理念、特色、管理的一体化,让更多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五年奋战,成效有目共睹。“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受援和支援学校双方收获满满,成为杭城统筹教育均衡发展的又一典型范本。去年,省委主要领导批示:方向对,要坚持抓下去。今年四月,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西湖区通过创新实践名优教师交流共享机制,打造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杭州市教育局还在西湖区召开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现场会。

这是激励,是鞭策,是信心,鼓舞西湖教育人风雨兼程去实践,披荆斩棘去创新。这一教育智慧之作的累累硕果,值得细细品读!

典范核心

紧密型教育共同体之“精髓”:

委托管理 资源共享 捆绑考核 第三方评估

2011年7月,首批组建“杭十三中教育集团-周浦中学、杭十五中教育集团-袁浦中学、保俶塔实验学校-西湖第一实验学校、学军小学-转塘小学”紧密型教育共同体4个。2012年7月,组建“文三教育集团-九莲小学、文一街小学-翠苑二小学、求是教育集团-西溪实验学校小学部”共同体3个。2013年2月,组建“竞舟小学-周浦小学、星洲小学-甲来路小学、闻裕顺学前教育集团─周浦幼儿园、闻裕顺午山幼儿园─转塘幼儿园”共同体4个。

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成为典范之作,关键得益于如下举措:首先,实施委托管理,由名校校长任共同体组长,所派优秀管理团队承担受援学校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职责;其次,双方在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制度章程、校园文化等方面深入协作,在教师发展、课程改革、社团建设、德育工作等方面深入实践,让薄弱学校全方位享受名校资源;再次,实施捆绑评估,依托浙江大学专家团队实施第三方评估,按学年进行捆绑考核,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设立业务经费和专项奖励经费予以保障,并在编制调控、职称晋升、职务聘用、考核奖励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与以往的结对学校相比,这种“捆绑式”的共同体让相对薄弱学校真正享受到名校的“教育精华”,有效快捷地提升了受援学校办学水平。

精彩共享

精神引领

西湖教育人勇挑重担融入大发展

学校实现文化融合 名师名校长担起更大责任

作为有担当、有基础、有想法的教育方阵,西湖区的名校、名校长、优秀教师一直担当在前,责任在肩,用实际行动挑起区域教育大发展的重担。

五年的实践,使学校间实现文化的全面融合。文化融合被各共同体学校看作是“生命线”,注重对学校原有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逐步构建丰富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如周浦中学有序融入十三中教育集团的办学文化,对学校愿景、教育理念、核心价值观、师生礼仪、文化标识、特色发展等方面系统分析。转塘小学从“扎实校本研修”、“打造高效课堂”、“打造学校学习型团队”等方面打造学校文化。经不懈努力,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学校文化得到融合发展,学校办学层次得到了提高。

五年的实践,名校长在岗位诠释西湖干部精神。杭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长汪建红,在周浦中学的晨会、课堂、办公室,经常可以看见她的身影。十五中教育集团前任总校长计国勇,无论多忙,每周三总要赶到袁浦中学,参与各种研讨活动,指挥团队一起深挖袁浦中学曾经辉煌的精神实质。陈竹根,保俶塔实验学校校长,同时兼任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学校——西湖第一实验学校校长。一上任,他就做出一项安排:该校三年级以上学生,每学期安排两个半天到保实的游泳馆来学游泳课,要力争让每一个孩子学会游泳。年逾五十的他,去年也刚评上省特级教师,满怀雄心壮志:让受援学校建立一支和城市学校同等理念和行为的教师队伍!2011年学军小学是最先派出团队到转塘小学进行支援的学校。接到任务,学校二话不说,立即派出六人团队来到转塘。“我们要真正走进转塘,看他们最需要什么、最渴望什么,那我们就从这里入手。”校长汪培新满满的西湖教育情怀。

五年的实践,为教师搭建了“生长”新平台。王丽兵老师,是第一批从学军小学派去转塘小学任教的代表,在他的带头下,数学教研组在团队建设、论文撰写、教案评比,优质课的选送等,获得了一项项之前想都不敢想的荣誉。好消息传来时,转塘的老师们感动了自信了:原来我们也能做到! 骆欣苗老师,2011年从十三中到周浦中学任教。作为一名德育主任,她深知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德育工作首当其冲。她在周浦三年的时间里,从营造校园文化入手,让每一个孩子找到在校园的存在感,让每一位孩子都自信起来。骆老师感叹说,经过这样的历练,真正感到了作为一名教育人的责任。还有许棣老师,新学期刚从十五中来到了袁浦中学;郑蓓蕾老师,从文一街小学到了翠苑二小;李贤艳、李一帆、戴晓凌等等老师……他们正以一腔热情投入到农村学校的新岗位中。可以说,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又让西湖区“教育人才蓄水工程”有新的生长,在双方学校的岗位上交流锻炼,建立名师工作室分站,在西湖教育均衡优质的背后,就是这样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作支撑。

学校样本

共同体双方携手共进焕发新活力

受援学校正在发生大变化 教育发展后劲实现新增强

五年不短,足以在一所学校、一批教师、一群学生中,种下一颗颗小种子,有些种子还在发芽成长,有些种子已经开花结果。“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恰如那个播种能手。经过实践,受援学校初步形成了个性化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学生成绩提升和综合素养发展成效较为明显,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变化一:内涵建设走向深入

如今的转塘小学,在校园布局、硬件设施、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等多方面取得大幅提升,已成为区内一所新优质学校。教师各类优质课评比、教科研工作均在全区名列前茅,学生的个性特长、文明习惯等都得到全面发展,组建了海模科技、车模科技、空模科技、电子制作等社团,培养了一大批学校科技明星、科技积极分子。可以说,这所学校真正实现了从硬件的改善到“气质”的改变。

变化二:课堂状态全面激活

袁浦中学积极借鉴、融合十五中先进规范的学校管理制度,实现了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前不久,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和老师在听了学校的课之后频频点头:“课堂活跃,学生积极主动,老师智慧引导,是新课改的最好呈现!”学校连续两年中层干部满意度调查达90%以上,家长对教师满意度调查达95%以上。

变化三:校园精神明显改观

再看周浦中学。学校办起阅读节、学术节、心理健康节等多个社团,学生的精神面貌大大改变,老师们也干劲十足,频频到外地上公开课,区级以上的课题获批30项,超过了前面近十年的总和,无论获奖的比例还是获奖的等次,都在全区前列。周浦中学推进导学课堂改革,参与浙江省中小学教学实验,近三年接纳200多所学校参观交流,教师外出讲座、开课达400多节次。

变化四:办学自信日益提升

西湖第一实验学校,学生综合素养、学业成绩都稳步提升。学校的社团建设开展地有声有色,学生参加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共有32个社团近300人次获奖。过去小升初,总有家长千方百计让孩子往城里跑,而现在本地生源的比例从40%提高到75%左右。学校的办学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

除了第一批的学校外,紧接着的西溪实验学校、九莲小学、翠苑二小、周浦幼儿园、转塘幼儿园等同样精彩不断,无论是校园文化还是学校管理,无论是师资团队还是学生成长,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五年,不是一个终点。共同体双方并没有站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而是已经在思考下一步怎么更好地走:“如何更多加强学生交流?”“如何把辐射面更多地向家长延伸?”“如何建立起更长效的发展机制?……相信,这一个个疑问,必将带动共同体走向新的发展平台。

权威报告

第三方浙大教育学院评估报告显示

91%的家长对受援学校充分肯定

逾70%的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方法有大改观

在“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推进中,西湖区教育局依托浙江大学教育领导与政策研究所专家团队力量,建立第三方监督体系,进行全程跟踪、动态评估。评估报告显示,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宗旨, 强调在“输血”基础上的“造血”功能的培育,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有效地带动了区域教育整体实力的大提升。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整体的办学水平。更多学校,有机会快速提升育人水平。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实施以来,双方学校实现突破发展搭建大平台,促进了受援学校在育人理念、管理制度、教学方法、师资建设、校园文化方面的革新,使得学校建立更为科学的育人观与发展观。问卷调查数据还显示:97%的学生和100%的社区代表对受援学校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一所学校,最大的软实力就是教师。更多教师,有机会实现专业发展。通过教研制度搭建、专业发展方式的创新、优质教研文化的形成,搭建了可持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机制。以转塘小学为例,利用共同体平台,借助10大名师工作室和共同体学校一体教学研讨活动,同一学科共同听课、磨课和展示公开课等形式,并通过与学军小学师徒结对、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学军小学挂职锻炼、双方多维度的教研互动等渠道,积极转变教师观念,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行为的最终指向,肯定是学生。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更为公平卓越的教育。通过优质教育资源输出共享,受援学校办学品质日益提升,学生享受更为公平卓越的优质教育服务。如学生普遍能更加积极学习,学习自信日益饱满,更有收获。评估报告显示,经过近年来实践,首批4所受援学校“70%以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较大改观”,学生成绩提升和综合素养发展成效较为明显。

要取得长足的发展,管理体制很关键。更多名校,有机会拓展发展空间。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是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共赢的平台,双方开放式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吸收,名校也从中受益,在文化理念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余地和空间,有利于名校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家长满意度,也是衡量办学的一个重要指标。更多群众,对受援学校越来越满意。调研显示,参与共同体的4所受援学校90%以上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表示满意。当地政府和村社对学校的面貌改变表示肯定和鼓励。学生对学校的评价满意度也在90%左右,“生源流失”现象大大减少,真正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近享受优质教育。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西教 记者 张向瑜    编辑:实习生 尹文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