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7年专题>杭州市党员干部“廉洁好家风”主题教育活动专栏>我们的家风故事>
诗书传家 公益惠人
——书香人家的廉洁家风故事
 
2017-08-25 10:36:29   杭州网

一个家庭藏书超过三万册,这在杭州、乃至全国估计也属鲜见。这个家庭就是曾获得“杭城十大书香人家”的荣誉称号的蔡云超、俞宸亭家庭。

父亲蔡云超,6岁学书,10岁学诗,40余年笔耕不辍,在书法上具有深厚的艺术造诣,被誉为“浙江碑廊书法第一人”,是中国书协会员、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副会长、钱塘书画研究社社长、杭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

母亲俞宸亭,杭城著名的城建作家,爱穿旗袍,醉心文创,数十年行墨未止,以追随林徽因为人生愿景,最爱城建与文学的不息变幻,著有《亦闲集》《西溪寻踪》等几十本专著。

长子蔡为圳,南京林业大学林木工程专业在读研究生。爱好文学、书法、摄影,作品多体现年轻人所独特的思考,不仅留心家常旧梦,也关注社会的风云变迁。

幼子俞舒扬,今年刚参加完高考,因为在清华大学领军人才选拔考试中的优异表现,被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降分特招。三次获得全国鲁迅青少年文学奖一等奖,24次获全国各类作文大赛金奖(一等奖),至今已发表400多篇作品,出版《亦闹集》《画锦堂辑》《亦青集》等多部个人专辑。

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教子有方的书香人家

一走进蔡云超的家,首先就会被楼上楼下二十多个摆满书的书柜吸引住,在这一家人中,不管是父母和孩子都是超级爱读、超级爱写的书痴。一家人发表的作品和获得的荣誉证书足足装满了五个书柜。

他们信守“一本书影响一个人”的理念,多年来践行书香门第的气质风骨;他们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到节假日,就全家出去采风,回来必写札记。攒得多了,还出了一本全家作品合集《亦闹集》,把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家庭故事,一个个喜闻乐见的城市变化,一幅幅人生之旅的美图美景,以及一张张笑脸、一声声欢悦都记录其中。

“尊人谨让,言辞无妄。忠诚宽厚,孝以身示。德义永守,诗书传家。”这是蔡云超的人生信条。同时,他也通过言传身教,把这几句话作为家训,传承给儿子们。

蔡云超家算是城里少见的大家庭,“不但与公公婆婆同住,连二哥一家三口有时也住在一起。儿子们和侄子们都在的时候,家里吃饭是九个人。”俞宸亭说。

面对这样一个大家庭,如何指导孩子们学习与做人?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陪伴。“虎妈”俞宸亭有一个秘密武器,她有一本“育儿手记”,清晰记录了孩子们成长的每一点滴过程。小时候,孩子们最想听的睡前故事,就是由妈妈朗读小时候的育儿手记。读着读着,孩子落泪了;读着读着,孩子睡着了。

而“慈祥的爸爸”则开设了“书房作客”。如果孩子犯了错,爸爸就把孩子们请进书房作客,畅谈人生,往往从三皇五帝讲到近现当代,博古通今,讲两三个小时都刹不住车。这比直接批评更让孩子“痛苦”,因为打游戏、看电视的时间都没有了。而且,还必须站着。

不仅如此,一家子还坚持用书信的方式进行对话。“妈妈(老爹):我写作文得到的第一笔稿费,送给您。在您想我的时候,就打开钱包,看看我送的稿费,就像见到了可爱的我一样。”俞宸亭读起这张儿子写给自己的字条,眉眼间充满着美好的回忆,这张纸条是舒扬在小学二年级时写的,那是他第一次拿稿费。每次重大节日,爸爸会用书法写信,妈妈也会写一封信,表示纪念。而孩子们,在每年父母亲的结婚纪念日,也会用书信的方式,表达对父母亲的深厚感情。

百善孝为先。只要是在家的日子,每天晚饭前,孩子们都会摆好筷子盛好饭,再请爷爷奶奶吃饭;除夕夜,孩子们要给爷爷奶奶写“福”、“寿”。每次外出,都会给爷爷奶奶外婆阿姨和父母亲买礼物。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与父母们住在一块。但换位想想,老年人真的很孤独,我们家一直就与父母同住,上楼下楼扶一把,什么是幸福,这就是幸福。”蔡云超说。

坚持做一件善的小事

蔡云超和俞宸亭都热心公益事业。

早在十多年前,他们就参加了贫困地区的公益支教。

2011年,夫妻俩创立桐荫堂,倡导“香熏清明,茶叙清谈,手写清心”,开设了杭州市唯一一家民营的纯公益性质的人文创意讲座——桐荫堂公益文化创意讲座,把由各领域、各行业专家担当主讲的“文化菜单”送入各学校、各企业、各社区,期期座无虚席。至今,书院已成功举办公益讲座260多场。

公益讲堂桐荫堂外景

他们还密切关注乡村孩子的学习,积极筹款为贫困地区的孩子送书、送文具、送课桌椅。这几年,他们做公益的足迹到达过杭州建德、丽水遂昌、山东枣庄、甚至西藏那曲等贫困边远地区。

为了有更大更便利的场地办好公益讲堂,这一对给人戏称为“横竖都是二”的傻瓜,卖掉了一套他们唯一可以公开交易的房子,把中山北路的公益书院搬迁到了石桥路的经纬园区。就为了实现一句话:开好医治人心的大药房。而这句题词,由杭州市原政协主席叶明所题,至今,仍挂在桐荫堂公益书院的正门上。

2016年,俞宸亭通过在那曲援藏的朋友了解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西藏那曲,学生们的生活、学习条件相当艰苦。因为缺钱,一些学校的井挖得很浅,学生们平时喝的都是不达标的地表水;课堂上也缺少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热心公益的她坐不住了……

2017年1月,桐荫堂书院联合下城区妇联、下城女企业家协会,在城北体育公园举行了义卖,发起了“那曲文化走亲公益众筹”活动。在微信朋友圈里,俞宸亭郑重宣告:“自1月25日文化走亲众筹活动发起之日起至7月20日,在桐荫堂微店里售出的所有产品货款将全部用于捐赠那曲二中800套课桌椅的购置”。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达200多天的众筹,所有爱心物资款项终于到位,共募集了现金12.8万元,杭州直达那曲的运输邮资3.5万元,以及重达8吨的书本、文具、体育用品等。其中,12.8万元的800套课桌椅的众筹款,已经打入那曲援藏指挥部的账号内。不久,崭新的教室里,就会坐上一个个洋溢求知欢笑的藏族少年。

“针对西藏那曲的公益众筹行动并没有结束”,俞宸亭说:“明年,我们还会再次发起众筹,为那曲捐赠十座村级医务室……”

秉持着“坚持做一件小的善事”的理念,蔡云超和俞宸亭也让他们的孩子更多地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共同传递爱心。从小到大,蔡为圳和俞舒扬跟着父母和学校,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今年7月15日,为了筹集给那曲县的藏族孩子的善款,蔡为圳和俞舒扬顶着38℃的高温在武林广场义卖,募捐到一万多元。用舒扬的话来说,“我做公益是为了帮助别人。没想到,这和清华大学的理念不谋而合。”他去过遂昌、枣庄、那曲等地,还和当地的同学交上了朋友。

俞宸亭向那曲二中捐赠募集款项

书香之家的清廉浙江梦

修身不易安邦志;处世长存仁厚心。

俞宸亭是一位有20多年党龄的党员。蔡云超也曾长期担任西湖区文化局领导职务。他们对传统文化、对祖国、对生活的土地以及这里的人们都充满着爱与坚守。

“你首先要热爱杭州这座城市,只有带着无比的热忱,才能真正了解这个城市,才能创作出真正属于这个城市的文字。”她也经常说,“每个人想起一个女共产党员时,总是与不爱红装爱武装,总是与剪着齐耳短发,终身衣着朴素结合在一起。而我,就希望,成为一个像风一样的女子,穿着旗袍,开着吉普,永远保持优雅和美丽,在城市和乡村中行走,记录下最真实的文字,让文学和建筑,和一切手作的美好的传统的东西,都能在自己的笔下飞起来,也能留存下来。”

正是带着这种无比的热爱,她主持了杭州市区河道整治与保护、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保护与利用、运河文化创意园区、西溪谷区域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有机更新、体育场路文化创意产业带、杭州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等60余项重大城建课题。

蔡云超则教导孩子要秉公、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做人做事要有骨气,要有公心,多为国家、为人民做事。他要求读大学的大儿子暑期到建设单位去参加实习。前几年,蔡为圳参加了秋石高架的建设,与筑路工人在工地同吃同住一个多月,培养克己勤勉的精神。

父母的言传身教,深刻影响着孩子的追求。如今,读研究生的大儿子早已入党,并成为所在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的副书记;小儿子也提交了申请,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

“做一个像爸爸那样的干部,将来成为一名清正廉洁的公务员。”这是刚考入清华大学新雅书院的俞舒扬的人生愿景。

“世界很大,人却很小。人的梦很大,世界却很小。”这是《亦青集》中舒扬的一句话,也印证了这一家人,清白在人间,又寄予自己的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美好祝福。

 

晒晒咱们的家训

 
来源:杭州廉政网    作者:    编辑:沈妍    
分享到: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