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7年专题>杭州市党员干部“廉洁好家风”主题教育活动专栏>我们的家风故事>
一斗米
 
2017-09-14 14:02:11   杭州网

记得儿时,一心向往组织,常思加入少先队,便咿咿呀呀背诵自己也不懂的《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父亲对我的愿望总是笑而不语,在我一再胡搅蛮缠下,父亲操着浓重的乡音说,小伢子想要加入组织是好事,但先要做到“三不愧”,要善良些,朴素些,对别人有用些。当时不解什么叫“三不愧”,反正估计是很正气的话罢了。

父亲一辈子从事于稼穑,躬耕于田野,他的世界就是一亩三分地,正是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中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中,锤炼了父亲正直、善良、朴素和乐于助人的品格。在以往农村,家家专注于耕种,相互毗邻的水田山地之间,往往由于小问题产生矛盾,譬如,稻田的灌溉、山地的锄草等等。每到夏日,如果没赶上风调雨顺,田地的灌溉往往是头等大事,谁都想自家田地灌溉充分,父亲总在谦让中先人后己,他说,争来争去,反而容易错过时机,不利于庄稼成长。正是这些朴素善良的念头让父亲在乡民中赢得口碑,庄稼也往往大丰收。那段岁月,我年幼,时常像个小跟班跟在父亲后面,每每发生的点点滴滴犹如雨露浸润着我的童年世界。

一件刻骨铭心的事让我深切感受到“三不愧”的内涵。父亲说,我的爷爷曾在饥寒交迫之际受人馈赠一斗米,爷爷曾许诺一定如数归还,不幸的是,爷爷临撒手人寰之际依然无力兑现诺言,爷爷在世曾再三叮嘱父亲,大致意思是萍水相逢,不能凭白无故受人一斗米,虽然人家是积德行善,但是我们要做到不贪不欠,今日拿人一斗米心安理得,明天拿人一斗金也会若如无其事,人穷不能志短,要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后来,当初那位馈赠爷爷一斗米的人家举家外迁,不知所踪。父亲比爷爷幸运,赶上新中国和好时代,通过辛勤劳动,可以衣食无忧了,但父亲一直耿耿于怀的是那一斗米,经过多方打听,后来终于知道那户人家搬迁至宣城广德县,父亲两次赴广德,终于找到了当年那位恩人的后代并按照爷爷的交代,如数归还一斗米,而此时已经过去快50年。区区一斗米,价不值几何,然而,一斗米所折射出的从爷爷到父亲那种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和“三不愧”的精神光芒。

而今,父亲已于地下与爷爷常伴去了。可是父亲那手握铁锹打田间地头走来的身姿,那被肩上重担压弯了腰而依然甩着手坚持前行的背影,那为归还一斗米而辗转近50年时光的执着信念,长存我心。而不愧天,不愧地,不愧心的家风秉承,我也在潜移默化中滋润着下一代,希望后来人不管是为人、为学、为官都要坚守底线,不忘初心,真正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

 
来源:杭州廉政网    作者:朱振东    编辑:沈妍    
分享到: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