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 汽车 | 图库 | 宽频 | 娱乐 | 旅游 | 数码 | 金融 | 体育 | 家居 | 公交 | 时尚休闲 | 消费头条 | 新闻 | 论坛
 
当前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杭网聚焦>中央环保督察在浙江>生态浙江>
深化治污 守护海上大花园
2017-08-23 11:32    杭州网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前不久,国家环保部发布《2016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全国11个沿海省区市中,上海和浙江水质被列为极差级别,浙江优良点位的比例为28.6%

记者从省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情况并不尽然:2016年,我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有所好转,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2015年上升13.9个百分点;符合或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2015年下降20.4个百分点。

到2017年底,浙江将全面清理非法设置、设置不合理、经整治后仍无法达标排放的入海排污口,蓝色家园将展露新颜。

水质落后成因多元

这份《2016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根据国控环境质量点位监测数据,近海岸海域水质分为:“优”、“良好”、“一般”、“差”和“极差”。在全国61个沿海城市中,温州、台州等6个城市近岸海域水质为“差”级,宁波、嘉兴、舟山等6个城市近岸海域水质为“极差”级。

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浙江正在面临治理蓝色海洋的重大挑战。综合分析,水质落后原因多重。

不同地区海域有着自然禀赋的差异。东海之滨的浙江,由自然属性所决定,海域历史氮磷本底较高。长江口来水占我省海域来水的80%左右,带来丰富营养盐的同时,也使海域长期受长江携带入海的污染物影响。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母亲河”长江,一路东奔入海,至下游浙江,滔滔江水中已经携带着流经十余个省市后积累下的物质,呈富营养化。

根据调查,我省近岸海域受长江携带入海污染物影响明显,已成为水质富营养化严重的主因。

根据杭州湾及舟山渔场近岸海域的污染负荷现状评估结果,进入该研究区域的无机氮约90%来自长江。而氮磷超标、水质富营养化,恰是我省近岸海域劣四类水质和四类水质占比居高不下的原因。

除了外源性影响外,我省海洋污染自身成因复杂。东海沿岸,是中国人口最密集、工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近岸海域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唐静亮介绍,我省近岸海域水质中主要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主要来源为陆源污染物排放。

海洋治理着力解困

面朝大海,浙江一直着力理清这本生态账。

在坐拥“两湾一港”的宁波,环保一线工作多年的市环保局污防处处长费良汉在半年前,对市域范围内有多少入海污染源,心中并无底数。港口经济发达的宁波,过去仅限于对入海排污口的监管,忽视了养殖碶闸、入海河流的监管,对入海污染物总量的统计和监管基本上处于“糊涂账”。而账单难清算,几乎是一个全国普遍现象。

2016年,我省印发《关于开展入海排污口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将入海排污口整治提上议程。上半年各设区市已陆续完成入海排污口排摸、调查、登记工作,共核实非法和设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114个。其中,已经被认定为非法设置的排污口87个,被认定为设置不合理的27个。省环保厅专项制定《关于开展非法和设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的通知》,确保在今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设置、设置不合理、经整治后仍无法达标排放的入海排污口。

治理遇困的原因也在于缺人管。除了入海排污口、养殖碶闸、入海河流方面的“留白”外,大片滩涂长期处于监管“真空”。好在浙江已经出台《关于在全省沿海实施滩长制的若干意见》,到今年底,浙江所有市、县、乡(镇)沿海的海滩都将设有“滩长”。各地海滩上曾存在的非法占用海滩、非法占用及破坏海岸线、非法“造、修、拆”船舶等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行为都将有专人监管。

近两年,我省还陆续出台《浙江省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十三五规划》、《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等,为海洋保护提供有力支撑。此外,《浙江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浙江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浙江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也已经完成编制,将为我省规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根源斩污海陆联动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这一浙江治水的名言依旧适用于海洋。

据调查,我国海洋污染80%以上为陆源污染,其中入海河流的污染又占陆源污染的八成以上。

河海相连,水水相通,这场海洋保卫战先从陆上打响。2014年以来,我省全面推进“五水共治”“一打三整治”、特色重点行业专项整治等综合治理措施,陆海统筹实施治污减排,创新科技手段,陆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舟山普陀,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聚汇处。就是在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海岛区,所有存栏量100头以上的养殖场,全部纳入数字监控范围。虾峙岛上的沟头井养殖场就是普陀区范围内纳入监控范围的最后一个养殖场,环境执法大队队长王国明印象尤为深刻:“从普陀出发到该养殖场单程就需要两个多小时。养殖场地处山上,甚至车子都开不上去。”而今,王国明坐在普陀区环保局的监控中心内,就可以看到隔海之外的沟头井养殖场实时污水排放情况。不止是普陀区,在舟山全域已形成覆盖水、气、固废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环境监测预警。

天罗地网的环保压力成了海洋修复的动力。省环保厅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7条入海河流水质均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6个入海溪闸断面水质均较2013年明显改善,且均已消除劣五类;95个日排放100吨以上的重点入海排污口总体达标率为92.2%。“自2003年起,我省近海总体水质持续改善,只是尚未发生水质类别飞跃。”唐静亮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面对浩瀚无际的海洋,改变难以一蹴而就。但点滴之间,平静的海面下正积起改变的力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江帆 通讯员 邵甜 卢艳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