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单位活动信息简报(第28期)
发布时间:2017-05-03 星期三   杭州网   来源:杭州党建网

淳安县石林镇千岛湖村山区农民增收问题现状及解决对策

市检察院第三调研组

三农问题,是我国长期面对的老大难问题。而农民的增收问题,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核心。本调研组结合实际,重点对农民增收问题进行细致调查和研究,采用入户访谈、座谈、文献查阅等方式开展相关工作,最终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以期为我市进一步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增收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千岛湖村农民的收入情况

千岛湖村位于浙西山区,由湖畔新村、徐坑、高峰、吾山尖、半坑等5个自然村组成,共130余户、470余人。该村自然资源禀赋主要集中在山水、林地资源。全村森林覆盖率96%以上,山林面积13726亩。其中,经济林总量占比约40%,毛竹4500余亩。茶园零星分布,总面积不到1000亩。近年来,千岛湖村农业经营体制和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民收入呈现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2016年千岛湖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821元,低于石林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942元和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125元,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772元和淳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11元。

(二)农民增收基础较脆弱。由于千岛湖村农业“靠天吃饭”的特性,农民收入受市场风险、自然灾害以及疫病影响较大。比如湖畔新村不少农户提出,因为天气的原因,今年茶叶产量减产,减产比例超过30%,将影响家庭增收。

(三)农村贫困阶层的脱贫步伐明显加快。千岛湖村尽管与浙江富裕地区农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但在走访的52户村民中,新建小型农居别墅村民超过70%,只有1户村民还住在一层的老房子中。其致贫原因为家中劳动力缺乏,老人年事已高,长期卧病在床;妻子劳动力有限,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

(四)农户收入不平衡问题日益凸现。千岛湖村部分村民通过经营农家乐、开办民宿、创办企业等方式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年均收入超过50万元。而少数村民因生病、年老或劳动力缺乏,家庭生活日益贫困。同一地区不同村与村之间相差较大。比如湖畔新村相对富裕,几乎家家户户都盖了临湖小别墅,有的家庭装修费用超过30万元。而位于山腰的高峰村相对较差,还存有土坯房及一层老房。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制约千岛湖村农民增收因素,从深层次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结构缺乏系统性、战略性调整

1.从事农业生产与从事第二、三产业收入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作为当地支柱产业及农户主要收入来源的茶产业,价格始终走低,就算是明前的新茶,市场价格也很难超过600元一斤。直接导致其上游的茶青采摘产业链缺乏运转动力,茶青的收购价格基本在30—40元一斤,超过50元的时间节点非常短暂。在采茶季节,青壮年劳动力开足马力去采摘,获得的茶叶收益也仅仅是一两万块钱,与在外打工从事建筑、保姆、旅游等工作的收入相比,存在不小差距。

2.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茶叶销售信息、茶叶改良技术的缺乏,制约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全村乃至全县大宗农产品低层次趋同,总体质量不高,名优产品比例低,适销对路产品偏少,造成农产品结构性过剩,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跌现象更替出现。在千岛湖村,茶叶种植的品种基本是“乌牛早”,采摘的时间较早,但茶叶品质不高,虽然在上市时间上有优势,但茶青的收购价格仅35元左右一斤,且呈现按天下滑趋势。不少农民反映,“龙井43”等优质品种茶树种植较少,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茶商收购意愿低,进一步挫伤了茶农种植积极性。

3.农产品缺乏品牌引领、龙头带动。淳安全县经营着千岛玉叶的地域茶叶品牌,直接的竞争对手就是西湖龙井,该品种位列十大名茶之首,竞争压力巨大。淳安县缺乏茶叶产业的龙头企业,无法形成对整个区域产业的带动和提升。村民单兵作战、单打独斗的场景不断上演,演变成同档次、同类别产品供应的价格大战,形成内耗。

(二)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在走访农户当中,不少农户都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为“零”。大多数农户的子女大学毕业之后,都选择在上海、杭州工作,而不愿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当前,千岛湖村大多数农民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模式上,诸如茶树如何改良、毛竹如何提升产量等增收关键性要素,村民缺乏获取渠道和来源。同时随着失地农民逐年增加,大龄失地农民文化程度较低,缺少就业必需的技能,年轻的失地农民不愿意从事重体力活,导致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劳动力转移的流向和流速不够理想。

(三)基础设施差。千岛湖村在淳安县内交通较为闭塞,到淳安县城的距离甚至远于到相邻的建德市。乡村公路网、山区林道建设虽在不断推进,但不同乡镇及村落道路设施建设不均,财政投入不均。部分地区交通硬件建设和改造,跟不上农民的现实需求。溶洞旅游、农家乐、民宿等农村新型经营模式受制于交通、电力等要素制约,难以推进。

(四)涉农领域科技支撑乏力。在千岛湖村生产经营一线,利用高新技术进行农产品深层次开发和综合利用方面进展缓慢,新型农机、新型生产设备价格相对较高,在没有预期政府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农民自发性选择使用有限,农产品附加值始终位于低位运转。大多数农民信息较为闭塞,对互联网、大数据的使用还处于“蛮荒状态”。能够从生产经营的角度利用电商平台的农民较为稀缺,农产品供求信息、人力资源交流信息的采集、传递、利用手段原始简单。

(五)体制性、制度性障碍有待消除

1.农业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千岛湖村的村民和全国的农民一样,不仅面临农产品买方市场形成后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风险,而且连续遭受到“禽流感”等突发性事件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冲击,影响农民增收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交替出现。

2.农民看病难问题依然普遍存在。部分村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少数贫困和特困农民投保资金缺乏,影响农村医保推行。

3.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不明显。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没有形成,稀缺的湖景农宅无法进入商品流通市场。同时,土地供求之间缺乏必要的中介组织,土地流转进展较慢,流转层次较低,制约了规模种植经营,降低了土地资本的增值作用和农业整体效益。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思路

针对当前该村增收难的形势,需要突破原有的思想观念、政策体制的束博,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努力拓宽增收空间,构筑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实现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以下为有关意见建议:

(一)建立千岛湖区域公共品牌,在绿色有机上做文章。 建议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指挥下,成立千岛湖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协调机构,全县各单位、部门,特别是农办、林业、水利、银行、宣传等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千岛湖农产品的区域公共品牌。建议明确千岛湖区域品牌的建设标准、适用的产品、地域,针对主干产业特别是茶叶、有机蔬菜等产业,加快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实现源头的严格管控。严控化肥、农药使用,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从基地、生产、加工、流通全产业链的有效监测和管控,实现从“地头”到“餐桌”的真正可追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以及其它各类营销组织作用,按照“公司+农户”“工厂+农户”等模式运作,整合现有品牌资源,形成统一的标准制度。政府、媒体、企业等各个主体,加强对“千岛湖农产”区域品牌及茶叶、蔬菜等主导优势农产品的推介力度,提高在全省全国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不断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科技、信息服务的支撑作用,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议进一步优化茶叶、毛竹主导产业,提高产业的规模化水平。加大对现有农产品种养的改造和整合力度,提升规模层次,优化区域布局;按照“扶大、扶优、扶强”原则,强化资金、科技、服务支持,扶持一批产品开发层次高、发展潜力大、辐射面广的茶叶、毛竹加工企业,不断加强主导农产品深层次开发。围绕农夫山泉产业链做文章,在农夫山泉的现有产品体系中进行谋划,或者从农夫山泉中划出农业的子品牌进行市场布局,让当地农户、农民进行生产要素的配套与对接,推动产业结构的科学化调整。

(三)加大财政投资和扶持力度,打造“住在千岛湖”的民宿产业品牌。建议强化政府引导,在现有的规划格局下,以县市财政资金为主、社会资金为辅,甚至采用“PPP”模式,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湖道路改造、美化,村容、村貌的整治等方面来。以湖畔村等环湖村庄为改造重点,扶持、引导居民进行民宿、农家乐改造,形成区域性“民宿小镇”,一村一特色,一村一风情;通过税收、配套等资源倾斜,招商引入隐居集团、原舍民宿、诗莉莉、阳光纳里、邂逅时光等国内知名民宿品牌龙头企业在石林、在淳安落户,开设直营店或者加盟店;加强市场推广力度,通过行政手段、宣传手段进行整合营销推广。发挥城市的带动和辐射功能,加快与上海、杭州、金华、温州等周边相对发达地区的旅游产业对接及推广力度。

(四)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提升产业农民的综合素质。千岛湖村农民收入要提高,农民、特别是产业农民的素质首先要提高。建议从淳安县、石林镇的层面,狠抓农村劳动力素能的培训,增强致富就业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失地农民和种养殖大户的培训力度,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他们运用先进农业技术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就业创业水平。

(五)加快低收入群体的分类脱贫步伐。低收入农户是增收难度最为严峻的群体,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另一类是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缺乏其它致富门路的纯农户。根据这一实际,建议区别不同情况,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强分类指导:对第一类贫困人口继续推进中央、省、市各项政策在千岛湖村的落地,探索采取五保对象的集中供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民政救济;对第二类加大帮扶力度,从资金、技术、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转变其观念,调动其自身创业和增收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展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特色种养业,或引导他们克服恋土观念,摆脱土地束傅,鼓励进城务工、外出经商等,帮助拓宽致富门路,实现收入的稳定增加。从“千岛湖”经济,向“千岛湖人”经济转变。

(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对农民创业增收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进行克难攻坚,促进山区农民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协调增长。一是科学调配财政投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农村教育事业等涉农惠农领域的投入力度;配套涉农创新奖励基金,对于涉农产品、服务等品牌创建进行政策性奖励。二是调整对乡镇的考核机制。松绑经济考核紧箍咒,破除GDP考核藩篱,鼓励乡镇干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治村理镇。三是创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建议与各地浙江商会、温州商会、杭州欧美同学会等进行对接,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向当地农业企业或产业。四是推进涉农金融体制改革。着眼解决农业项目建设和农民创业的流动资金问题,建议探索设立农业风险基金、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本地金融机构划出专项信贷额度用于千岛湖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农业生产经营、民宿产业发展等。五是推进社保保障制度革新。优化山区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覆盖,不留死角;探索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医疗保险“零差别”对待。六是深化就业、户籍制度改革。解决目前城乡居民两种身份、就业和待遇不平等的问题,降低就业、创业成本;取消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不合理规定和收费项目;探索城镇户籍与农村户籍的“可逆性流转”。七是探索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在一定区域内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土地的“准流转”制度;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利用,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为千岛湖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进而促进三大产业协同发展。

作者:   编辑:郑海云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上一篇] 市直单位活动信息简报(第27期)[下一篇] 市直单位活动信息简报(第29期)
      中共杭州市委组织部 主办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浙ICP备06052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