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共绘“之”字画卷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10-12 12:51:32 星期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率先推进农村改革,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而在杭州,城乡之别,正在被逐渐缩小现实差距。过去的2016年,杭州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7908元,增长了8.5%,连续13年保持高基数上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0年的2.28︰1缩小到1.87︰1。

数字比较背后,是多年来杭州一整套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组合拳。此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一德指出,“杭州发展的‘大文章’在农村,农村有巨大的空间潜力。城乡是命运共同体、生命共同体,必须统筹谋划、融合发展。”

杭州之“城乡一体化”,首先在行政格局上的大调整。16年前,萧山余杭撤市设区,如今看来,融杭发展的萧山和余杭,已经成为全国此类改革中最成功的地方治理案例之一;及至这两年,富阳临安相继撤市设区,也使得杭州市区面积达到8002.8平方公里,就此成为江浙沪市区陆域面积最大的城市。而四地设区,也给未来杭州迈向国际化城市,在地域和规划上,留够想象空间。

杭州之“城乡一体化”,其次在于独具特色的“区县协作”稳健机制。比如,滨江的高新产业发展到一定层级,需要扩建厂房,而自身却囿于供地、劳动力等“瓶颈”。而今,他们选择了去郊县桐庐——像海康威视、富士达、英飞特电子先后有项目“联姻”桐庐。而在整个市级层面,各地累计到位协作资金20.88亿元,累计实施协作项目1322个,总投资288.37亿元——赵一德说,“区县(市)协作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有效机制,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重要抓手。”

杭州之“城乡一体化”,在于颇具带动力的产业和交通渗透发展。要输血,更要注重造血,杭州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如此。城西科创大走廊西延,一直从西湖区走到临安区;大江东东扩,在杭州东部的滩涂之地,再起一座制造之城——这种变化,已非表象上的城乡变化,而是不同地域上生产力的核心变化。另外,“要想富,先修路”的简单道理,大家都懂——就在明年,杭黄铁路的开通,将结束富阳、桐庐、建德、淳安没有高铁的历史,这似乎更被当地民众期待,当然,临安人民也有了盼头,杭临绩高铁的规划已经完成,届时,杭州的13个区县市,家门口都有着自己的高铁站,也使得杭州真正成为一座“高铁之城”。

杭州之“城乡一体化”,在于各城区土地上的自我改造和革新。

源于三年前的“三改一拆”,让杭州腾出许多城市中央以及边缘的空地,给这座未来欲打造成国际都市的东方之城,有了重新规划的想象空间。仅以当下而言,声势浩大的拆迁,也给更多原住民,带来改善环境的民生福祉。

杭州之“城乡一体化”,还在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市民更向往”。富阳东梓关新杭派民居早已盛名在外,而更多散落在杭州各地的乡村,同样在建设美好,桐庐的荻浦村、千岛湖畔的下姜村、新安江畔的桂花村、天目山麓的闽坞村……有人评价说,这里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实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二元结构的现实出发,从我国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传统、制度体制出发,既要遵循普遍规律,又不能墨守成规;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不能照抄照搬。

江水又东,钱塘流经杭州境内230余公里,“城乡一体化”,不在帮扶,更无高下,而是应在新时代背景下,以钱塘江为主轴,高水平打造城市带、产业带、交通带、生态带、景观带和文化带,共同把之江的“之”字,写得更优美、更雄厚、更恢宏。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杨蓥晖 记者 李婷婷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