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杭州发展最耀眼最动人的色彩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10-15 11:27:29 星期日   

徐晖 摄

西溪湿地景区 供图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向世界发出了这样的“中国声音”。作为“美丽中国”、“两美”浙江建设的示范区,杭州始终坚持“环境立市”、“绿色发展”的战略理念,扎实践行。近年来,杭州的绿色发展从“顶层设计”到“落地生根”,落实最严格环保制度,健全法制建设,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体系逐步建立;近年来,杭州各地因地施策、创新方法,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良好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惠及民生;近年来,杭州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以发展方式之变,根治环境问题,坚持不懈追求“绿色GDP”,真正让百姓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完善“顶层设计” 加固“四梁八柱”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确立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厘清责权,强化举措,对有损环境的行为坚决说“不”,让制度和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早在2012年,杭州市就启动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先后印发实施了《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杭州市环境功能区划》等系列规划,形成了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四级生态规划体系;积极推动地方立法,《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均已于去年批准实施;值得一提的是,杭州把“美丽杭州”建设的关键指标和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体系,将治水、治气、治废等年度重点工作纳入全市综合考评,节能目标和污染减排考核分列“一票否决”项目;今年8月,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浙江,杭州以此为契机,探索形成杭州特色的环保治理机制,出台了《杭州市建设全市域大气“清洁排放区”的实施意见》、《杭州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等重要文件,推出“清洁排放区”建设,让群众呼吸上更加清新的空气……杭州持续以改革的方式抓生态文明建设,一项项改革措施密集出台,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落实绿色发展“做什么”和“怎么做”的时代课题。

杭州卓有成效的“治水”过程,产生了许多国内领先、颇有借鉴价值的创新模式。比如杭州“治水”采用“河长制”,市委市政府领导干部挂帅,各级负责人担任“河长”,亲自上阵监督治水;创新河道水质“三色预警”,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已整治黑臭河水质开展连续监测,并发出预警通报。当同一条河被红、黄色预警累计两次以上的,对河长及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体系的实践已在杭州大地上“生根发芽”,正在长成“参天大树”。

推进“三五共治” 又见“天蓝水清”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爱护眼睛就是珍爱生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语重心长地叮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杭州正是秉承这一理念护好这一方青山绿水。

如何让天更蓝?2013年起,杭州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开展“五气共治”(燃煤烟气、工业废气、车船尾气、扬尘灰气、餐饮排气)。2015年底,杭州率先在全国成为无钢铁生产企业、无燃煤火电机组、无黄标车的“三无”城市。空气质量也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从2013年到2016年,杭州PM2.5的年平均浓度逐年下降。去年,市区空气优良天数260天,比2013年同比增加43天。显而易见,杭州的“气”质越来越好,更多的蓝天白云出现在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里。

如何让水更清?2014年,杭州启动“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今年年初,杭州将“今年年底要全面剿灭劣V类水体”写入市党代会报告,誓将治理水环境进行到底。在势如破竹的整治行动中,污水死塘、污染河道等“城市污点”纷纷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碧波荡漾,以及周边老百姓竖起的大拇指和脸上的笑容。2016年杭州获得了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荣誉奖——“大禹鼎”,至今年8月份,杭州县控以上劣V类断面均已“摘帽”。同协河民间河长詹国荣每天骑公共自行车固定巡河2小时,雷打不动。他时常感慨:“3年前的黑臭河,现在终于变清澈了。”打开杭州河道水质APP,同协河的水质已经是Ⅲ类水。

如何让环境更清洁?“垃圾”是每个城市不得不面对的“成长烦恼”,杭州也不例外。在“十二五”时期,杭州已启动了“五废共治”(生活固废、污泥固废、建筑固废、有害固废、再生固废)建设,不仅治理生活垃圾,还要治理工业垃圾、建筑垃圾,还要让垃圾变废为宝。2016年,杭州在全国首次颁布《杭州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规划》,“垃圾不落地、垃圾不外露、沿途不渗漏”的清洁直运模式在全市推广。到2016年底,杭州清洁直运已实现主城区全覆盖。大家生活的小区内,再也没有蝇虫飞舞、扑鼻恶臭,出门时心情都变好了。

2016年8月,杭州通过国家生态市创建考核验收,成为中国省会城市中首个“国家生态市”。

共谋“绿色发展” 汇聚“金山银山”

53岁的朱小奎在城里做了半辈子的生意人,2年前却把全部积蓄——300多万元都投在了老家余杭区径山镇四岭村的老房子里,开了一家民宿。这个“十一”,客房爆满。得益于“五水共治”、“违建拆除”、“生活垃圾分类”等措施,径山镇生态环境焕然一新。“今年6月到8月,订房都订不到,生态环境真能赚到钱!”朱小奎激动地说,他相信,径山镇的发展将超越传统的乡村发展路径,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做到极致。

萧山区浦阳镇江西俞村,杨柳依依,绿水潺潺。2020年建成的杭州水上旅游南线,起点在武林门码头,终点就位于江西俞村。这条旅游线路能延伸到萧山,与浦阳江水质的改善不无关系。浦阳江是萧山的“母亲河”,杭州重要的生态屏障。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萧山总投资超过42亿元对浦阳江治理工程进行全面治理,水质得到了大幅改善。栽下梧桐引凤来。就在不久前,萧山区与银泰集团签下200亿元的超级大单。

余杭区运河街道是浙江省远近闻名的“黑鱼之乡”,经济发展了,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污染。2015年起,运河街道铁腕治水,关停黑鱼塘,整治面积达2100余亩,转型建成“荷塘月色千亩莲藕种植基地”,并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形成旅游休闲之地,走出了一条以生态循环农业推动全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绿色发展之路,农民收入不减反增。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杭州人在这条道路上努力探索绿色发展之路——以环境治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以发展方式之变,根治环境问题。以上这些都是杭州经济与生态环境改善和谐发展的缩影。近五年来,杭州坚持不懈追求“绿色GDP”,加快工业、农业转型,以服务经济为引领的“三二一”产业结构特征鲜明,节能环保、新能源、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更加低消耗、高效率的服务经济逐步替代了大进大出、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经济,成为绿色经济发展的主导和支撑。去年,全市生产总值11050.49亿元,居全国经济总量超万亿元城市第十位,年增长9.5%,增幅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今年上半年,杭州实现生产总值5689亿元,同比增长8.1%,城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1%和8%。

“绿水青山”正在杭州大地上生长出惠及民生的“金山银山”,“既要经济指标的GDP,又要绿色的GDP”,一条青山绿水,江山如画的绿色之路,蔚然铺展。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汪玲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