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齐下才能让海绵城市施展最大效用
发布时间:2017-09-18 14:26:10



   

    建设海绵城市,既要美了“面子”,更要换了“里子”。

根据《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自2016年起,杭州市区各类新区、园区、开发区的开发建设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建成区要结合棚户区(危房、老旧小区)改造整治、城市有机更新等项目建设,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推进建成区的整体治理。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海绵城市的建成,最主要的作用便是提升城市防涝能力、减少径流污染改善水环境。

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主要承担了杭州市海绵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副主任何卫华对杭州的整个海绵建设如数家珍,在他看来,海绵建设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非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要形成“三步走”。

首先要抓源头,也就是大家最直观看到的各项实施工程。无论是新建项目还是改造提升,都是利用技术手段,从顶层规划设计开始,通过不同的展现方式,把海绵技术融入其中。

接下来是市政雨水管网建设。生活污水直排河道,雨污合流、私排、偷排,道路、垃圾堆放点造成面源污染……这些城市治理顽疾和基础设施的承载力不足,导致了城市水态环境的恶化,提高雨水管网的建设标准,是海绵建设不可或缺的一步。

雨水最终会排到河网水库,因此最终要让河网水库发挥作用。

何卫华说,城市河道、湖区、湿地是天然的洪水调蓄区,也是城市最大、最重要的海绵体,它们是维系城市水文平衡的天然载体。“要尽可能增加城市的水面率,这是解决洪涝的关键措施。”

“三者缺一不可。”何卫华认为,尤其是现在短时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三管齐下才能让海绵城市施展最大效用。

对杭州市而言,五年内至少要有100平方公里要达标,其中六区建成区325平方公里,五年内至少要有65平方公里要达标。

何卫华介绍,在重点区域选择上,将以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建设。包括大型枢纽及立交桥下绿化空间共9个,主城区范围内石祥路、石桥路等6条泄洪通道,面上共选出27个地块,共约159.19平方公里。

从各区来看,也都拿出了自身特色。

何卫华介绍,在滨江区,奥体中心、智慧新天地、白马湖一带将是重点打造区域。未来,在内涝防治上将达到50年一遇,达到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道路中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cm的目标。

同时,今年下城区将结合城中村改造之势,顺势推进,在旧貌换新中积极融入海绵建设理念;江干区的海绵区域一方面将结合城东新城、钱江新城扩容区等新区开发,还包括了丁桥西等大型居住区;余杭区则在创新高地未来科技城内布局海绵体。

“老城区建海绵城市不是要把城市再刨个底朝天,把全市都变成大工地,而是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低影响开发的组合措施。”何卫华解释说。

今年是杭州海绵城市全面推进年,展望未来,何卫华希望每个阶段都能上一个新台阶,他也相信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在防洪减灾上有大跨越,让城市不再“看海”;面源污染不断减少,水质提升明显。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李媛   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