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海绵城市”核心是实现控污、防灾、雨水资源化和城市生态修复等综合目标,通过机制建设、规划调控、设计落实、建设运行管理等全过程、多专业协调与管控,保护和利用城市绿地、水系等空间,优先利用绿色基础设施和科学结合灰色雨水基础设施,共同构建弹性的雨水基础设施,实现雨水径流的“渗、滞、蓄、净、用、排”,应对极端暴雨和气候变化,恢复城市良性水文循环,保护或修复城市的生态系统。
二、 LID只是一种源头处理改善水质和增加少量滞蓄空间的理念,海绵城市建设高于LID;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 “水多、水少、水脏和雨中看海”的现状,应该多学科、多部门协同努力,除了LID,排水水管网设计、城市排涝设计、城市防洪规划等三方面统筹做好顶层设计,不能“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三、 城市河道、湖区、湿地是天然的洪水调蓄区,也是城市最大、最重要的海绵体,它们是维系城市水文平衡的天然载体。所以要尽可能增加城市的水面率,这是解决洪涝的关键措施。
四、 杭州的海绵城市建设,必须要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起来。目标导向就是要在新建区域全面按照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建设。问题导向就是要对现状城市建成区进行仔细分析,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比如内涝问题,黑臭水体整治等。老城区搞海绵城市不是要把城市再刨个底朝天,全市都搞成大工地,而是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低影响开发的组合措施。
五、 真正建设好海绵城市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海绵城市建设,要防止简单化,建设海绵城市渗透在诸多细节中,并不是对原有的一切推翻,而是择机与传统结合,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作者系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