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与“海绵城市”共成长
发布时间:2017-09-26 17:23:42

   

    ——记杭州市市区河道整治建设中心规划技术处

    杭州市市区河道整治建设中心为市建委直属事业单位,中心规划技术处主要负责对市区河道综保工程的技术管理与指导,包括编制市区河道综保工程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市本级河道综保工程技术前期等工作。目前团队共有工作人员6名,平均年龄37岁,全部为中共党员,83%为本科或研究生学历,曾牵头负责中东河综保工程成功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多项课题研究荣获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杭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是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强、知识储备丰厚的年轻团队。

    2016年1月,杭州市全面启动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其日常工作由中心规划技术处承担。让一群搞技术前期、规划编制的人,突然去接手海绵城市建设,从知之甚少的“门外汉”一步步变成现在的行业专家,杭州的海绵城市建设之路,不仅见证着一座“会呼吸”城市的诞生,更记录着这支团队的成长,记载着他们的汗水与欢笑、挫折与收获。

    起步之初:在跌跌撞撞中迈出坚定一步

    2015年11月的某天,规划技术处副处长李国君接到领导通知,近期规划技术处将具体牵头负责杭州市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各项筹备工作。在接下这个工作任务的时候,李国君便意识到,这或许会是他工作近二十年来遇到的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了。当时,处室职责尚未调整,处里的同志还承担着峰会前夕河道整治项目的技术前期以及“河长制”等大量工作,能接手这项任务的人手非常有限。李国君咬咬牙,决定自己牵头,会同处里的金敏莉、陆瑛一起,着手开始申报工作。

    如今,回首那段艰难的起步阶段,李国君笑谈:“那可真是兵荒马乱。”从杭州市决定申报试点城市到最终评审,只有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那段时间,李国君和同事们经常碰到的“尴尬”情况就是,明天市领导、建委领导就要听取杭州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汇报材料了,今天晚上,大家一起加班,一边翻阅学习海绵建设专业知识,一边整理汇报材料、梳理工作思路。李国君作为处室负责人,在牵头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同时,还身兼市政府重点工程第三监督组工作,时常要奔赴各地河道检查。因此,海绵城市申报的重任大多落在了处里的两位“女将”身上。尤其是金敏莉副处长,丈夫是名医生,工作非常繁忙无暇顾及家庭,金敏莉要独自照顾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常常是等到一家老小都休息了,她赶紧加班撰写材料,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1-2点。

    拼尽全力的付出,得到的是丰厚的回报。在这三个月里,李国君带领着团队先后起草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杭州市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杭州市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指导图集》等多个重要文件,完成了PPP方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等申报材料的各项准备工作。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杭州最终未能成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但杭州的申报材料却得到了住建部和省建设厅的高度认可,并为2016年杭州全面启动海绵城市建设打下了良好开端。

    探索之路:像“海绵吸水”一样求知若渴

    尽管未能跻身国家试点城市,杭州却没有停下海绵建设的脚步。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防涝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全面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在建委设立市海绵办,具体推进工作由河道建设中心规划技术处承担,自此,杭州正式进入“海绵时间”。

    在经历了艰难的起步之后,规划技术处的全体同仁们意识到,理论知识的匮乏无疑是摆在海绵建设工作之前的最大“拦路虎”。为了学习先进经验,李国君带着同事们在大半年内分别跑遍了上海、嘉兴、镇江、济南等地调研学习,对杭州各区实施海绵技术的应用典型组织实地考察,每月还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业务培训、理论研讨。即使坐在办公室里,也经常能看到大家针对某本理论书籍、某项海绵新技术、某块透水砖新材料在进行激烈的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意见和想法。在这样求知若渴的学习氛围中,在这种独立而不孤立的工作环境里,大家都力争在最短的时间里,如海绵一般,学习到最多的专业知识,加快推进杭州海绵城市建设。

    比如园林景观专业出身的陆瑛,是大家眼里公认的“学霸”,曾负责过中心许多重要的水环境课题研究,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在学习海绵建设专业知识方面,她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学霸”优势,结合工作经验,先人一步思考、探索如何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杭州这座“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的现有优势进行更好地融合,为此她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常常与各个试点项目的设计院专家探讨如何从植物配置、选型等方面,打造更具有杭州特色的海绵城市。

    又如洪兵,海绵城市作为一个全新领域,不仅给原先负责河道技术前期的处室人员提出了新要求,更对他这样的军转干部带来了挑战。那段时间,洪兵几乎是没日没夜地抱着海绵建设的专业书籍在学习、充电。白天参加各大实施方案编制讨论会、示范项目考察剖析会、专家解读研讨会等等,晚上回到家还不忘抽空看两眼书。小女儿不解,问:“爸爸,你是不是考试不及格,所以天天要看书呀?”洪兵失笑,回答,“因为爸爸又当了一回新兵,所以不能落在人后,要多看书多学习,才能做好工作呀!”

    未来之城:“会呼吸”的海绵城市值得期待

    2017年,杭州海绵城市建设进入深化推进阶段。为实现到2020年,25%以上的城市已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要求,市海绵办围绕“以点带面、全市谋划、全域推开”的工作思路,新年伊始便跑遍了杭州13个区、县实地调研、对接,科学制定了2017年海绵城市建设续建项目35个、开工项目125个、完工70个的目标任务。同时,借力杭州全面推进城市国际化的契机,搭乘城中村改造、三改一拆、河道综保、地块开发、快速路网、地下管廊等项目建设的“顺风车”,确定了余杭未来科技城、下沙金沙湖、上城美政花苑等一批具有规模效应的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片区和重点项目。

    面对海绵城市建设大踏步推进的良好时机,面对100多个建设项目和任务,李国君和他的团队很清楚,如何统筹、规范地管理好全市海绵建设项目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对此,李国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统筹推进全市各区海绵城市建设计划,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机制的重任交到了处里的两个年轻人——陈鹏和童昀身上。“因为我相信,年轻人比我们更有干劲、更有想法。事实证明,大半年下来,他们做得比我预想的还要好。”李国君笑谈。尽管是办里年纪最轻的,陈鹏却承担着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牵头跟踪、督促全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计划推进。在经历了月牙河“河长制”等工作历练后,陈鹏积累了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在跟踪、督促各区海绵建设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保障了年度目标任务的有序推进。而童昀作为《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体系体制研究》课题的牵头人,充分发挥了事无巨细的耐心和细心,反复与课题组成员研究、商讨完善课题大纲,深入各地实地考察调研,努力从制度层面,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体系,提升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这个夏天,杭州经历了梅雨、台风等强降雨的多次袭击,但主城区的内涝积水情况和往年相比却有了极大的改观。尽管当前杭州的海绵城市建设各个项目才刚刚铺开,海绵城市建设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但我们相信,只要有着这样一群为“海绵”而狂的建设者们,将“海绵”的种子铺洒在杭城各地,杭州的城市环境会更加自然、更加生态,也更加美丽。工作还在路上,会“呼吸”的海绵城市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