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触及生活方方面面 革新浙江社会经济模式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11-30 11:18:23 星期四   

浙江在线11月26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申思婕)今年4月,一条名为《两老外在杭州体验无现金生存》的视频在网上火了一把。视频中,在杭州居住6年的澳大利亚小伙子Tim Clancy带着美国朋友Geoffrey Banta,体验了“智慧杭城一日游”。两人只带着手机,扫扫二维码就完成了买菜、坐公交、乘地铁、吃饭等一系列活动。Tim感叹:“出门只带手机,又轻松又便捷!”

“一机在手,说走就走”已经成为许多都市居民的生活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经济”开始走进大众视野。今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让企业和群众广泛受益受惠。这是“数字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而在互联网强省浙江,数字经济的触角已延伸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电商、物流,到健康、养老,互联网对浙江人而言,带来的不只是一系列触手可及的便民服务,更催生了一场生活方式的改变。

“新零售”催生消费观念转变

花了1000多块买了一支笔,做出这样行为的不是什么“土豪”,而是杭州一个普普通通的27岁青年。

今年27岁的谭孝诚在杭州一家地产公司工作。“工资不高,品味不低”是谭孝诚对自己的评价。平日里,谭孝诚喜欢逛京东、网易严选。盒马鲜生开业时,他也去凑了个热闹,享受了一次海鲜“现买现做”。

“网红”超市盒马鲜生,顾客可以在超市里享受海鲜“现买现做”

“虽然没什么钱,但是现在开始追求生活品质。之前买了一支限量款的1500块的笔,它的设计理念我非常喜欢。”

以谭孝诚为代表的,正是都市里的消费升级人群。他们逐渐告别了“蜂拥追逐式”的消费阶段,开始呈现出追求更好品质、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这样的变化,互联网在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在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对网络渠道的依赖程度持续加深。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发布的《2017(上)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网购用户达到了5.16亿人,预计2017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将达到5.4亿人。

在网络上,消费者可以看到他人对商品的相关评价,订阅购物指南,分享个人的购物经验,也可以关注购物达人的推荐评测。海量的信息获取渠道为追求品质消费带来了可能。

“以前(购物)是点对点的联系,现在是把原产地、经销商等等所有的东西拉到你的面前,是大面在与你联通,选择的信息几何倍的倍增。”谭孝诚说。

大批的创业公司和企业也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寻找市场机会。例如今年与许多移动社交平台、自媒体大号合作的一家杭州创业公司——伴手礼品牌“熊猫有礼”。

“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为创意买单,比如之前我们推出的‘西湖盛宴’创意礼盒,里面是杭州的特产美食,其中加入了6个西湖景点的特征,三天就卖爆了。”熊猫有礼发起人兼董事长姚晓东对浙江在线记者说,熊猫有礼拥有自己的设计团队,每件礼盒都寄托了设计师的情感,通过年轻人喜欢的自媒体平台、网红直播间等渠道销售,让消费者找到情感认同,成为品牌的粉丝。

线下实体店也开始拥抱新的消费趋势,“新零售”的概念应运而生。去年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线下新零售业态超市出现。顾客即可以在超市里买东西,也可以在超市“吃吃吃”,大厨会现场烹饪买好的海鲜,还可以在盒马app下单,享受超市“上门服务”。

一些传统实体商超也在探索新零售转型。今年8月,世纪联华在杭州西湖文化广场开出新零售业态超市——“鲸选”,对消费场景、商品陈列和货架布局等进行了升级改版,探索超市的品项精选化、品质高端化、品牌精致化、品类集中化。

运动类app掀起健康新热潮

“今天又占领封面了!”王建方时常发出这样激动的感慨。今年34岁的他在杭州一家事业单位上班,每天睡觉前,他都要打开“微信运动”看一看,谁今天走的步数最多占领了封面。

王建方是一个运动爱好者。除了参与“微信运动”走路,王建方还精通各种运动类app。“有专门跑步类的nike running、咕咚,也有偏向于做操类的keep。”王建方告诉记者,这些app可以记录用户的运动过程,例如轨迹、运动量大小、时间,还可以在上面与网友交流分享,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也可以在app上查找附近的运动场地。

王建方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组建了一个微信群,每天,群友们都会“打卡”,即发送app上的运动记录到群里。“大家通过这种方式互相监督鼓励。”

2016年下半年,国家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被列入国民幸福产业,全民运动健身上升调整至顶层国家策略。在此大环境下,资本对互联网+的偏爱也理所当然地同步延伸到“互联网+运动”。

这些运动类app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跑步型、健身型、减肥型、内容型。以健身型app为例,用户可以通过这些App制定自己的健身课表,也能从里面的健身教学短视频中学到各种健身动作的细节技巧,降低了大众健身所需要的时间成本与金钱成本,为全民健身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

为了更好地了解运动效果和身体的健康状况,王建方还买了跑步手表,“主要为了记录自己的运动轨迹、心率、强度等等,以前开始运动时我还得打开app,现在直接手表按一下就行,结束之后它会给我一个总结报告,我可以跟微信好友分享。”

近年来,智能手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兴起,它们通过与手机app等软件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发货量达到2160万部,较去年同期增长8%。中国制造商小米超越苹果、Fitbit等知名厂商,成为可穿戴设备市场全球发货量冠军。

除了在运动中发挥作用,可穿戴设备的使用领域还扩展至医疗与健康,例如健康智能手表等设备,一方面能够让使用者了解自己的体征数据,实现疾病预警,另一方面能够把收集到的数据反馈至医护人员,让他们做出更加个性化的医疗决策。在这些设备的帮助下,医疗人士认为,将来每个人都会利用互联关护技术来帮助管理自身健康。

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模式升级

今年83岁的徐奶奶家里,有一位靠谱的朋友——智能药盒,它不但可以装药,还能按时定点地发出声音提醒老人吃药。遇到紧急情况,徐奶奶只需要按下药盒上的按钮,就可以联系到子女。子女下载相关app后,也能在手机上看到老人服药的情况。

智能药盒的创始人是徐奶奶的外孙曾镜锵。因为外婆年纪大了常常忘记吃药,激发了曾镜锵的创业灵感。今年9月,这个项目获得了温州创客大赛的二等奖。

不止是智能药盒,在今年的许多创业大赛中,都能够看到智慧养老方面的项目。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养老领域,使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成为可能,助推着养老模式的升级。

今年2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简称《行动计划》),智慧养老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行动计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业体系,建立100个以上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

目前,很多技术或产品已经投入了老年人市场,不少子女都为老人配备了智能拐杖、智能手表等设备,这些设备一般都有实时定位、紧急呼叫、自动报警、心率测量、健康管理等功能,儿女可通过管理软件进行轨迹查询、围栏告警等随时掌握老人的状况。

政府同样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服务老人的工作中。浙江蓝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业务经理蒋湖斌告诉浙江在线记者,目前公司已经与浙江一些地市的政府和养老机构开展合作,“政府和养老机构通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可以了解所管辖区域老人的健康数据,相应地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老人走失了,只要他佩戴有具有定位功能的老人用设备,我们的后台上就可以看到他的方位。”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记者 申思婕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