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治水功在千秋。寥寥的几个字却凭托着代代治水人的责任和辛劳。选择治水工作就意味着时刻倾听自然的脉搏。用自己的心血去谱写、铸造自然共振的节点。正是在这样的使命和这种热情的感召下,拱墅区河道监管中心、截污清水办副主任范能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慢慢清晰的诠释着治水人的辛劳和欣慰、伟大与平凡。
拱墅第一代治水人 完成治水项目1011个
2007年,范能开始参与治水工作,可以说是拱墅区第一代治水人,对于治水他可以说是游刃有余,如数家珍。在他带领团队奋斗的这些年,“五水共治”各类项目实施1011个,项目化推进截污工程近300个,改造公建单位的截污工程上千家。
谈起当初为什么选择治水工作?
范能告诉记者,自己从小生活在拱墅运河边,可以说拱墅的水承载了自己整个童年,对拱墅的土地,拱墅的河水自己都有着深刻的记忆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当大学毕业后回到拱墅,看到以前记忆中的河水变黑变臭,又正好有机会加入治水行列,就想将自己看到的,学到的,想到的都用于治水,拯救自己记忆中的美丽的拱墅河道。
2013年,范能开始担任截污清水办负责人,对治水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接触。多年的治水经验,让范能明白,治水关键还是治污。
但是刚刚到截污清水办不久,范能就被来了一个“下马威”。2013年对全区排污口进行摸底调查时发现,我区竟然有569个口子还没有截掉,进入河道的污水量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当时看到这组数据时,范能整个人都傻了。不过也正是这道“难题”,为范能后续治水工作开启了新方向——项目化治水。
范能带领着他的团队建立一口一档,为每个排污口量身定做合适的截污方案,经过2年多的时间终于用销号制的方式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了全区河道零直排工作。
今年拱墅区提出了“年底前全域消除劣V类目标”,范能就和河道监管中心同事们通过项目化治水方式,提出了“一河一策”方案,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为六大片区41条消劣河道制定了各自的治水方案,逐条治理,连点成片,使河道生态从单条河道逐渐往区片治理发展,真正让拱墅的水活起来。
别人带娃去玩水 他带女儿齐治水
2017年2月底,当别人还沉浸在春节的气氛中时,拱墅区的消除劣V类专项行动已经悄悄拉开帷幕。6大片区41条河道齐头并进,7大类108个项目整体推进。
范能白天需要主持召开消劣V工程施工技术论证、工程推进进度等各类会议,晚上又要在工地上抓工期询进度,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随着各项治水工程的推进,河道汛期也悄然到来。今年4月初的一次急降雨对河道在工程推进时的防汛能力来了一次大考验,范能整夜坚守岗位,巡查各大片区的水位情况和防汛工作,等天亮时才发现自己已经烧到了39度。可他吞了几个药片后又出现在了工地现场。喉咙哑了,就连比带划得做出各项工作布置。目前全区消劣工程正在顺利推进中,6月底主体工程将全部完成。
不过对于范能来讲,最疼心的不是治水过程中的难和险、不是身体的疲惫、不是条件的艰苦,而是因为治水无法准点回家时看到家人的焦虑目光、回到家后孩子们让他陪伴玩耍时的期盼目光。
范能家中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大女儿出生于2008年胜利河美食街“整治”前夕,小女儿则出生于去年峰会之年。因为今年消劣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范能就常常将自己10岁的大女儿带在身边。
“在这样的工作中,如果要兼顾小孩子的教育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她参与到你的工作中来,让她自己去感受,我的爸爸做的是什么。”正是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现如今他的大女儿也成为一名小小治水者。
十年间,面对着一条又一条重新清澈的河道,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绿意盎然的河景,范能说,能为水环境治理做出一点贡献,他感到非常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