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7年专题>砥砺奋进勇力潮头—开好党代会迎接十九大>党代会评论>
加快社会建设的浙江经验
 
2017-06-07 13:13:58   杭州网

这些年来,浙江始终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省委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坚持党政主导和社会协同并行、制度供给和项目投入并举、盘活存量和用好增量并重,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加快社会建设的浙江经验杨建华 张秀梅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全面加快社会建设,是我省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也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既反映了提高人民福祉的基本愿景,也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基本保障。这些年来,省委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始终坚持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社会建设总体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

浙江社会建设

主要成就

这些年来,浙江始终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省委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坚持党政主导和社会协同并行、制度供给和项目投入并举、盘活存量和用好增量并重,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不断改善,社会结构加快调整,社会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平安建设与社会治理体系建构成效显著。我省社会建设已经迈入与经济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阶段,社会建设总体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

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高。一是民生投入不断增加。这些年来,我省按照“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的原则安排财政支出,全省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保就业和公共安全支出增长远高于GDP增速。二是城乡居民就业基本稳定。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大力推进就业创业服务城乡均等化,推动扩大就业向实现高质量就业、促进创业转变,基本形成了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良好氛围。三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5年居全国省(区)第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2年居全国省(区)第1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10年的2.42缩小至2015年的2.07,远低于全国水平(2.73)。四是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提高。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是教育事业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全省15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8.5%,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97%,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6%。加快教育公平与均衡高位发展,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二是公共卫生发展成果显著,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建立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防治网络,构建了省、市、县、乡四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三是群众文化体育蓬勃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二。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全面实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顺利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序推进中小企业人才集合年金计划试点,加快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覆盖全民的大病保险制度和罕见病医疗保障机制,率先建成统筹城乡、覆盖全民、多层次的浙江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到2016年底,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740.06万人、失业保险人数为131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60.61万人。社会救助能力逐步提升。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浙江省社会救助条例》,救助体系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残疾人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社会结构加快调整。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就业结构继续得到优化调整。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从2013年的13.7:50.0:36.3,转变为2015年的13.51:49.71:36.78,表明我省经济结构逐步向好和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的发展趋势。城乡结构趋于协调。制定出台《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规划政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初步形成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盆地等一批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加快中心镇改革发展和小城市培育试点。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着力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体制,城乡居民生活差异逐渐向“零距离”迈进。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的落实,不断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拓展创业空间,年轻创业者、企业高管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等群体逐渐成为创业创新的主力军,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新兴力量。

社会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现新突破。启动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普通高中课程、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完善大学学分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启动“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试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等。全面下放高校专业设置权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权。积极申报并承担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任务,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扎实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并不断向乡镇拓展延伸,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民政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按照创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要求,制定出台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系列政策,推进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社会组织服务体系,加快培育重点领域社会组织,引导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社会服务产业保持快速发展。运用市场规律,引入民营资本,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社会服务产业。实施“打造万亿产业,力争走在全国前列”的健康服务业发展目标,“四个一批”健康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快落地。

平安建设与社会治理体系建构成效显著。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围绕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以深化平安浙江建设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寻求破解社会治理难题之策,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探索构建“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保持了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13年位居全国前列,我省被公认为全国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紧紧围绕“拆治归”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深入推进平安建设,落实各项服务保障措施。扎实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深入开展电信网络诈骗、道路交通安全等系列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强化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维护了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坚持把创新群众工作与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多主体参与、多手段运用、多方式解决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全面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联动,常态化部署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坚持重心向下、固本强基,规范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加强县乡两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建设,推动平安建设信息系统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两网融合”工作,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政策举措,探索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浙江社会建设

基本经验

——坚持党政主导,全面提升社会建设战略地位。这些年来,省委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工作,在全省各级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建设格局,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齐抓共管、责任到人”的社会建设工作机制。各级政府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长效机制,规划实施了一批社会建设方面的重大项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经济实力越强,越有能力解决遇到的社会问题,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充分的社会保障,更能激发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巨大热情。多年来,我省各地每年在社会建设上财政投入的增量都超过了当地GDP增速,为社会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人民既是社会现代化的建设者,又是社会现代化成果的享有者。我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方位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最大限度减少人民分担发展和改革成本,让人民尽可能多地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多地分享社会发展的机会和成果。各级党委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人民的就业、安全、教育、保障、文化、尊严感等基本需求获得满足。在全国率先出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制定全省统一的基本标准,明确劳动就业服务等13项主要内容的服务对象、保障标准、各地政府支出责任和覆盖水平。全面实施“最多跑一次”“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两富”“两美”浙江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人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创业就业氛围不断改善,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会发展环境更加和谐。

——坚持均衡协调,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均衡协调发展是我省社会建设保持稳步快速提升的重要保证,也是展示社会公平正义、普惠改革开放红利、提高人民获得感的必然选择。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充分发挥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坚持后发地区与先发地区发展相均衡,全面实施“山海协作”等工程,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对口帮扶,扶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推动沿海发达地区与浙西、浙南欠发达地区协调发展;坚持低收入群体与中高收入群体发展相均衡,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坚持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发展相均衡,改善外来流动人口的就业环境,为其提供基本社会保障;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化为浙江大地的生动实践。

——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提升社会发展活力。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用改革的思路破解社会发展难题,用创新的举措提升社会建设活力,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深入推进社会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这些年来,我省不断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等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多个社会领域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减少和下放。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组织的主体性作用,推动和优化社会服务产业发展,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建设,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公共服务业,不断完善公共服务的政府购买方式和政策,扩大公共服务政府外包范围。实施政保合作发展模式,在食品安全、环保、医疗卫生、公共教育、养老机构、自然灾害等领域推广责任保险,运用市场机制化解风险,为社会发展提供多种保障渠道。

——坚持平安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平安浙江建设是我省创新社会治理、落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平台。自2004年开展平安浙江建设以来,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的手中每月都有两张报表,一张是“经济报表”,一张是“平安报表”,切实把“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稳定”的要求落到实处。各级党委都建立起社会稳定形势分析制度,像分析经济形势一样,定期分析社会稳定状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这两张报表体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大平安”理念,承载了人民群众对平安和谐的殷切期待。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全省上下协力奋斗,有力促进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方面安全稳定、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杨建华 张秀梅 编辑 江于夫    编辑:余彦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