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7年专题>砥砺奋进勇力潮头—开好党代会迎接十九大>聚焦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省党代会代表热议建设“富强浙江”:走向富强的铿锵脚步
 
2017-06-13 09:38:11   杭州网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于6月12日开幕。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建设“六个浙江”,“富强浙江”位列“六个浙江”之首。浙江2016年GDP总量已经突破4.6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2577美元,已进入高收入经济体之列。如此背景下,“富强浙江”的提出,更显意味深长。

  报告指出,要在提升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富强浙江。那么,省党代会代表们心目中的“富强浙江”是什么样的?如何才能达成“富强浙江”的目标?省党代会开幕首日,许多代表聊起这个话题,闪烁着大家思想和智慧的火花。

6月12日,出席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的各代表团代表在各自驻地认真审议党代会报告。本报记者 梁臻 摄

  富强浙江

  富民安民是根基

  党代会报告在“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中提出,一以贯之坚持富民强省,突出高质量高效益,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省生产总值超过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万元。居民、企业、财政三大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

  富强需要有较大规模的GDP和较高水平的人均GDP,并保持其持续增长。然而,富强有着远比GDP更为丰富的内涵。见到省党代会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时,他依旧那副标志性的行头——布鞋夹克。“我奋斗一辈子,当然不是为我一个人富,也是让大家富裕起来。”这位几十年奋战在实体经济前线的企业家,对于报告中提到的“富强浙江”非常有共鸣。

  在宗庆后看来,建设“富强浙江”,企业家能够做的,除了依法纳税外,更应该履行社会责任,想方设法提高员工收入,“富强浙江”的前提在于老百姓安居乐业。“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提升更能真正拉升内需。”宗庆后认为,要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工资水平,让更多低收入家庭成为中等收入家庭,“12亿人每个人增加5000元收入,转化成消费的话,就是6万多亿元了,得拉动多少经济增长!”

  “下行压力越大的时候,要搞好企业就越要靠全体员工的努力。员工收入增加了,内需拉起来,经济就活起来了,企业日子也好过了,这是个良性循环。”宗庆后说,作为企业家,建设“富强浙江”最好的途径就是坚守实体经济不动摇。

  “我是农民出身,我觉得只有广大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富民强省才有根基。”当了20多年种粮大户的金华市婺城区蒋堂镇黄碧垄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军,对于“富强浙江”的理解颇接地气。

  去年下半年,陈建军联合镇里的5个专业合作社,成立了金华市嘉穗富硒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种植总面积达到5000多亩。再过一个月早稻丰收,他们主打的“稼穗”富硒稻米品牌就要首次上市,整个联合社的稻米收益将比去年涨不少。

  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这是研究了几十年种粮技术的陈建军确定的合作社发展战略。“村民们每个月除了在企业上班领一份工资以外,还能领到一份土地流转的租金”。陈建军正盘算着,让村民们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分享合作社的收益。

6月12日上午,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代表认真听会。本报记者 吴元峰 摄

  富强浙江

  创新驱动是动力

  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国际竞争力、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党代会报告里的这三个关键词,标注着“富强浙江”关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三个维度。

  省党代会代表、超威集团研发中心首席专家刘孝伟认为,浙江的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体量已经很大了。“下一步怎么走?我想在这个时候提出建设富强浙江正是最合适的时候,浙江要率先在质的提升上打开新局面,这也是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体现。”

  “富强浙江”,既包含着对经济发展速度、规模的要求,也包含着对经济效益、整体素质、产业结构、综合竞争力等质的要求。在刘孝伟看来,走向“富强浙江”,只有靠创新才能取得更高的附加值、更高的收益,在山青水绿的环境中迈向“富强浙江”。

  “超威”的发展,就是一个创新驱动的样本。今天的“超威”年营收已突破700亿元,而在2000年之前,“超威”还只是一家年产值徘徊在数百万元的小企业,但那时的“超威”已经锁定电动自行车使用的铅酸蓄电池研发,超前的技术研发为几年后电动自行车市场爆发式增长储备了能量,“超威”也迎来大发展。

  而今,电动自行车产业上的成果和经验,正被复制在“超威”对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开发上。“我们结合内部和外部创新力量进行联合创新,今年新的铅炭电池产品就会推出,并且接下来几年都会有全新的产品出来。如果完成了在储能市场的提升,那么‘超威’将会从一个电池公司变身成能源公司,我们面临的将是全球化的、万亿级的市场。”刘孝伟说。

  富强是一种“场”,富强的张力,既需要大的经济规模做保障,更需要强的产品、企业、产业做支撑。省党代会代表、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机加车间副主任钱辛慰认为,只有科技创新能力强了,产品质量才有保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才会强。

  这些年,“加西贝拉”围绕高能效、小型化、变频化的压缩机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由外籍专家、博士组成的60多位国际化人才队伍加入“加西贝拉”,专注核心研发,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美国亚特兰大等地都有“加西贝拉”的技术营销中心。2016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加西贝拉”产销压缩机2400万台,超过一半销往国外,利润同比两位数增长。“作为一线产业工人,我喜欢用产品说话。希望我们公司的产品能畅销全球,进入高端市场,这也是我们为‘富强浙江’做的一份贡献。”钱辛慰说。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刘乐平 陈佳莹 李丹超    编辑:余彦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