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7年专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报告解读> |
理论界人士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把握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 发布时间:2017-11-02 20:42:11 星期四 编者按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我们党经过艰辛理论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认真学习领会、深刻把握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经济日报特邀专家学者进行解读—— 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张占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郑重宣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意味着开启了新篇章,意味着迈向了新征程。 这是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正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开启了由经济大国迈入经济强国的征程。 这是迎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后踏上追求美好生活新征程的新时代。随着生产力和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对物质以外的需求与日俱增,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更高层次的需求不断增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转化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对5年来中国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深刻总结,也是对近40年来改革发展成果的历史回应,更是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精准定位。未来,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这是迎来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的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在全球安全治理、全球经济治理、全球发展治理方面提出主张、观点,并加以实践,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中国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全面开启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的新时代。 这是迎来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更加注重平衡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等。破解这些难题也是今后做好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落脚点。未来,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将进入更加注重结构平衡、城乡区域发展平衡、人与自然平衡的新时代。(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教授) 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遵循 高培勇 在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准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用了很大篇幅阐述经济工作,不仅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而且对今后党领导经济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经济发展长周期和全球政治经济大背景出发,审时度势,围绕经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从全面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变化到将其高度概括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从全面认识和把握新常态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可以说,正是依赖于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紧密衔接、一脉相承的经济政策框架,我们才能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的大背景下取得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也正是基于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紧密衔接、一脉相承的经济政策框架,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的重大判断,并据此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可以认为,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紧密衔接、一脉相承的经济政策框架,既不可能来自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也不可能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照抄照搬,而只能从中国的实践中来,只能在扎根于中国国情土壤的基础上产生。 总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过去5年中围绕经济工作所提出的经济政策框架,既来源于实践,又有力指导了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是有用、能用、管用的,是我们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重要遵循。只要我们沿着这样的方向走下去,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我们党所提出的“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 正确认识新时代的显著特征和丰富内涵 唐洲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刻领会和科学把握新时代的显著特征、丰富内涵,对我们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根据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及时对党领导的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科学判断,确定奋斗目标,提出思想纲领,制定行动指南,是革命领袖和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三个维度、三个标志:第一个是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维度,标志是经过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努力奋斗,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第二个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维度,标志是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不懈努力奋斗,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第三个是人类走向现代化的维度,标志是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不断开拓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引导中国走上了现代化的正确道路,而且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宽广途径,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100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无论是中国革命还是建设,我们最初学习的都是“俄国经验”和“苏联方案”。这中间,有经验也有教训,有成功也有失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蹚出了一条“中国道路”,而且为人类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经过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接力奋斗,而今的中国又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判断,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来看,这是一个我们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不断丰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取得伟大胜利的时代;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从人民幸福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从民族振兴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从国家富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毫无疑问,这个时代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同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伟大的时代,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奋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明天。(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理论新飞跃的中华文化基因 辛 鸣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法宝。这里讲的“中国具体实际”包括历史文化等。在一定意义上,历史文化实际决定了思想理论体系的风格与气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坚实的文化基础与文明支撑。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再到强调“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以及“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等,充分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等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焕发出持久的精神魅力与文化光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历史逻辑告诉我们,正是绵延5000年的文化精神渗润,让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更加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更加润物细无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理论逻辑告诉我们,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是立不起来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5000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这一认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历史文化情怀,也传递了坚定的历史文化自觉。这种情怀与自觉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把握三个节点推进伟大事业 张燕生 立足新的时代条件,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明确的战略安排鼓舞人心,雄心擘画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在这一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需要重点把握: 一是到2020年时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这需要我们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上,将各项工作按规划有条不紊地向前顺利推进。 二是从2020年到2035年,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有几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其一,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缩小区域创新投入能力差距,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其二,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三,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其四,推进共同富裕。其五,使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下大气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其六,建设美丽中国。 三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一,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负责任大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其二,成为影响世界的开放型经济大国。推动全球贸易投资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其三,成为创新型大国。在推进全球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全方位国际合作推动技术重大创新,从而切实推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其四,成为推动全球包容性发展的大国。进一步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五,成为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来源: 作者:辛 鸣 编辑:尹文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