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走出城中村改造三大“共赢模式” 发布时间:2017-02-24 17:31:32 星期五 因交易设市,因文明建城。 而“城中村”,更像是一个矛盾的场域:在城市里,却又没有真正融入城市,成为被高楼大厦包围的“孤岛”;以村为名,却毫无诗意,成为“脏乱差”的代名词,也是提升城市品质亟待破解的“短板”。 城中村往何处去?未来五年,杭州城市发展大趋势眉目已清——根据《关于开展主城区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坚行动(2016-2020年)的实施意见》,“十三五”期间,杭州将全面完成主城区246个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如何改? 作为空间有限的中心城区,上城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诉求更为迫切,“城中村改造”——从数量到模式的探索,早已开始。 根据最新数据,今年上城区已提前超额完成市下达城中村年度改造任务,实现地块清零20个,征迁近3500户,其中农户征迁整治566户,创造了“上城速度”。 作为承接“西湖时代”与“钱塘江时代”的中心城区,面对“农居混杂”等复杂状况,上城如何实现“突围”?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上城如何寻求改造与保护的平衡?在拆除、重建、整治之中,上城又是如何实现改造与多方利益共赢的? 多年来,上城针对“城中村、村中城”相互交错的实际,探索走出的三种“共赢模式”,或许可以带给你答案。 模式一:改造与民生改善共赢 明年春节一过,63岁的余文雅就要搬家了——离开馒头山住了一辈子的农民自建房,搬进四桥边的高层住宅。 2015年11月,60年未变的馒头山开始了综合整治,拓宽道路、拆除违建、清退群租、修缮危房、拼厨接卫、接入燃气管道、“消灭”马桶…… 余阿姨家的房子就是第一批面临改造的,她选择了外迁安置的方案。 “新房子面积挺大的,关键是敞亮!”对比之下,过去的日子有点不堪回首——违法搭建起来的群租房,总把房间里的阳光遮得牢牢的,用她自己的话说,“一年四季能晒到太阳的日子也没有几天。” 宋城路西边,山脚下的老孙家选择了“改”——清退群租之后,他家的农居房被文化公司看中,将来要打造成特色民宿。 “过去馒头山的群租问题,主要就集中在‘农民房’上,我们的整治原则是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切实让馒头山居民的生活环境好起来。”南星街道党工委委员蒋晓伟介绍说,短短半年时间,馒头山拆除违法建筑3万多平方米,清退群租房1700余间;过去馒头山上最大的群租房,现在改造成了“邻里中心”,已经正式启用了。 如今,馒头山地区旧貌换新颜:路平了,头顶交错盘桓的电线不见了,杂乱无章的社区“出落”为白墙黛瓦的江南人家——“馒头山之变”,让居民生活品质真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实现了城中村改造与民生改善的共赢,被视为城中村改造的“杭州范本”。 眼看着馒头山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余阿姨和老邻居们个个都笑得合不拢嘴:“现在馒头山变化这么大,我们老百姓真心欢喜!” 模式二:改造与品质提升共赢 如果没有人带领,你已经很难找到始版桥直街的旧地——这个曾经鱼龙混杂的“城中村”,已变成了一座崭新的城市公园。 “农户搬迁难,难在改变现状的共识不强。”望江街道现场动迁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说,始版桥区块曾经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集体土地农户、集体土地上的联建房,各种产权交叉混杂,征收难度颇大。 而今年春天,仅45天时间,204户近江村、望江村的“村民”就爽快地挥手作别了“城中村”——打破“村落思维”的,是对未来一座“望江新城”的共同期待,也是居民们挂在嘴边的,“三五年后搬回来,咱们还是邻居”的心愿。 不是小修小补,而是以“城中村改造”为契机,高标准制定城市规划,快速推进城市路网、停车场库和教育、文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加大系统性廊道建设,未来将结合城中村改造,同时全面落实“海绵城市”措施,使之成为城市建设与“五水共治”有机结合的样板,这样既提升了环境品质,又补齐了城市发展的“短板”。 眼下,在贴沙河水源保护地,多了一条贯通西湖与钱塘江的绿色景观带。除了城市地标的意义,这个“绿肺”更多成为周边居民的新去处——在清晨或者夜幕降临时分,总有休闲、运动的身影;到了明年春天,居民还可以前来赏樱。 目光再放长远些——伴随着近江村和望江村的整村拆迁,始版桥地块大通桥项目、南落马营区块等一系列城市有机更新继续推进,一座座高楼正在拔地而起。今年,望江新城实施在建工程项目6项,建筑面积达近50万平方米,其中4个项目为保障房建设项目,今年将提供安置房936套。 根据规划初步设想,望江新城将构建“两轴、两带、三区、三片”的城市框架,两轴为婺江路空间发展轴、海潮路空间发展轴,两带为贴沙河公园景观带、新开河公园景观带,三区为城站东枢纽门户创新区、海潮寺文化休闲区、清江路电子商务街区,三片为望江地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生活居住片区,将建起大片现代化住宅楼,以及大批教育、社区配套项目,并引入大量智慧型企业,实现产城融合,辐射周边10万居民。 模式三:改造与产业发展共赢 再早四五年,甘水巷老住户陈炎真家里年年“发大水”——“下雨天家里脸盆、浴盆、水桶都要拿出来,放在四处接屋顶漏水。要是遇上风大雨大,生怕房子塌掉,哪里敢睡觉。”听说政府要改造,她举双手赞成,新家倒也不远,就在旁边的“白塔人家”。 这些年,眼看着甘水巷的老房子都变了样,不仅修缮一新,出出进进还多了不少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喏,给人家开公司,做办公室喽。”陈阿姨还不知道,自己“老宅”的所在地现在有了一个新名字——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这个迅速成长的杭州金融新高地,曾一度农居混杂,保留了大量旧民居,以及玉皇村集体经济的旧厂房、旧仓库。过去的商业业态也相对低端,主要是服务周边陶瓷品市场的石材初加工和仓储。 在改造之初,上城区就明确了“产业升级”的发展目标,根据区域特点,制定了特色金融小镇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对甘水巷地块、安家塘历史地块、樱桃山地块等民居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缮,融合周边山水环境和道路街巷特点,增加绿化设施,整治水系,形成了融自然生态、水系、绿化景观、宋式建筑为一体的园林景观式办公环境。 另一方面,通过“以租代征”的方式,对属于村集体资产的旧厂房、旧仓库,按照产权不变、租金增长的模式进行改造,成为高端金融企业、投资机构的驻地。 如此一来,既让村集体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又为基金小镇创造了产业空间,推动了整个区块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 “过去村集体旧仓库的租金收入,从以前的800万增加到超千万,整个小镇的税收更是从40万左右增长到超亿元。”山南指挥部负责人介绍,基金小镇的改造分三个阶段,目前一期35000平方米的空间改造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二期工程。 除此之外,望江地区也以城市有机更新为契机,打造了千亿级智慧产业龙头园区,吸引了思科中国总部落户,重点集聚信息产业,辐射带动新媒体、电子商务产业。 截至10月底,上城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1.4亿元,同比增长15.7%,成绩喜人。 下一步:以“上城速度”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 近年来,上城区城中村改造及城市有机更新全面提速——累计完成土地征迁77万平方米,企业征迁170家,住户征迁8800户,安置5700户。 上城区的城中村改造目标任务主要涉及三个村,分别为望江村、近江村、玉皇村。 今年截至目前,上城区已完成五年计划的60%,提前超额完成市下达城中村年度改造任务,创造了“上城速度”。 接下来,上城区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城中村改造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整治,全域化实施危房治理,全域化推进城中村改造,全域化创建无违建区,确保2017年全面完成危房治理,2018年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2019年成功创建“无违建”区,努力建设一流的国际化城区! 来源:上城报 作者: 编辑:许佳炜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