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灿烂的季节已经来临。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之风的吹拂下,临安城镇建设也迎来了最美的春天。作为全省唯一一个“一镇一Logo”设计的县市,临安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成为春天的风向标,引领着小城镇的建设主题,描绘着小城镇的发展蓝图,把握着小城镇的产业命脉。从今日起,本报将推出《主题小镇气自华》系列报道,为读者解读“一镇一Logo”的文化内涵,展现15个镇街“一镇一品”的独特气质,让每一个来过这些城镇的人,都能找到小镇的过去,享受小镇的现在,看到小镇的未来。
Logo解读:
湍口,素有八山环绕、四水落明堂之称,水是湍口文化的重要组成。作为水文化的核心内容,湍口温泉见证着湍口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Logo主体中,黑线条的轮廓,勾勒出粉墙黛瓦的建筑风貌,代表湍口的城镇风格,也是湍口“八山”和“四水”的抽象表达,其间,有盈盈荷花点缀。据《湍口村志》记载,湍口的芦荻墩是悠久文明的温泉之地,常年有清泉仰泻,冬温夏凉,芦荻墩的中间有个地方就叫“荷花莹”。故用LOGO中的荷花,寓意湍口温泉。正是利用多种元素的融合交织、相互搭配,湍口的镇标才体现出了四水涌泉、四季沐春的田园气息。
王小波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那么,去哪里才能享受到这种浪漫又诗意的生活?湍口温泉小镇会给我们想要的答案。
初春,行走在湍口集镇,一条精品街区已现雏形。湍泉街上,诗韵风情扑面而来,浙派民居风格的沿街立面规整统一,每幢建筑上的窗户、空调外机的百叶箱充满了古朴的设计感,青石板铺成的路面上,古香古色的店铺参差林立,让这条老街散发着浓浓的历史厚重感。一条正在建设中的慢行道,穿镇而过,环镇而建,依溪而行,将沿线自然环境、人文历史、街道设施、色彩等要素有机串联,将野趣横生的美景一网打尽,尽显集镇山水文化交融的景观。
这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下的湍口集镇,与其他镇街不同的是,湍口作为省级样板镇,它正从点、线、面等多方面、多角度谋划,全力打造以温泉小镇为主题的乡村休闲旅游典范。
“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契机,我们要把集镇打造成服务于温泉景区的三星级旅游商业集聚区。”湍口镇副镇长陈万民说,长期以来,由于外围环境和基础设施的缺失,以及集镇内业态分布的不合理,湍口温泉作为一个孤立的景点很少能与集镇发生互动,以至于集镇村民很难真正享受到旅游资源带来的经济红利。
为了把集镇打造成休闲度假的景区式生态小镇,根据规划安排,湍口镇将着重打造湍泉街和西溪街两个精品街区,全面提升镇域范围内的主要道路和景观,通过景区化理念改造沿街风貌、增设停车场、修建一星级农贸市场、整治汽车站、建立生态公厕,打造集购物、餐饮、集会、休憩为一体的小镇生活体系;通过挖掘本土文化,与生态环境结合,构建温泉自然养生的概念,在众安氡温泉和芦荻古温泉的基础上,再新建凤凰山温泉,以此打造温泉度假体系;通过慢行道建设,提升民居立面,利用沿村水渠营造水系景观,打造具有文化气息的乡村休闲体系;通过抓景观、造节点,用园林化理念装扮山川田野,突出山水魅力、体现乡村风情、展示特色民俗文化,把建美丽城镇变为建精品景区,使全域处处如画、处处皆景。
国道作为进入湍口的唯一方式,湍口镇还要利用两山之间的连绵山体,在入镇口处,修建标志性城楼;通过增加昌文线上的绿化节点,融入湍口水文化元素,提升环境设计。通过启动330国道湍口至淳安段改建工程,拉近与杭黄高铁的距离,打造“半小时交通圈”。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产业提升。”湍口镇党委书记马锡钧告诉记者,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是“大而美”,需要“小而精”,在打造集镇景观上,镇里秉承工匠精神,力争将景致打造到美之极致,将民俗文化、特色融入其中,通过开展业态革命、环境革命,实现向美丽经济的华丽转身。
当前,湍口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开工率达80%。其中湍泉特色街强弱电“上改下”完成土建工程,廊道建设、3公里慢行道已基本建成,湍泉街立面整治全新亮相,西溪街立面整治正在进行、路面改造开始施工,农贸市场完成招标,停车场和公厕完成设计,入镇口城楼开始进场施工。
“未来的湍口集镇将会是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小镇,今后外地客人来湍口不是专程泡温泉,而是来这里感受集镇的乡村生活,体验当地的非物质文化生活,感受这里诗意般的慢生活。”马锡钧充满憧憬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