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仙里”再升级 打造全域旅游新地标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4-17 09:04:54 星期一   

    合村乡位于桐庐县西北山区,集镇规划面积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00余人。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中,该乡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方向,以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全域国家3A级景区为契机,找准定位、补齐短板、全面发力,将集镇打造成为全域旅游新地标。该乡已成功跻身浙江省首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名单,其规划方案被评为浙江省优秀规划方案,整治初显成效。其主要做法为:

    一、精确定位,绘好一张蓝图。坚持规划引领,邀请杭规院、中央美院等设计团队,高起点编制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注重体现“三个性”:一是体现系统性。坚持将集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与全域旅游发展规划、4A景区创建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相衔接,既严格落实整治导则的技术要求和参数指标,又充分考虑自身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实际需要。二是彰显特色性。规划设计中特别注重彰显合村的山水特色、历史文化与传统民俗。如合村作为唐朝昭德县所在地,在文化广场提升、沿街立面改造中充分体现唐风遗韵的独特韵味,在民俗文化带的打造中,植入绣花鞋、瓦雕等非遗元素,力求通过环境综合整治理清文化肌理,厚植文化底蕴,增强集镇的个性化与识别度。三是注重实效性。严格控制建设规模,着力在精确精细上下功夫,努力将规划触角延伸到每个区块、每条街巷,做到整治不留死角、没有盲区;在具体设计中尽可能少用效果图,多出施工图,将设计精确到每个节点,切实增强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

    二、精准发力,打好一场硬仗。从脏乱差等顽疾问题入手,精准发力,率先打响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攻坚硬战。一是大力整治村容乡貌。坚持拆、改、整相结合,深化三改一拆、两路两侧、美丽公路等专项行动。截止目前,累计拆除一户多宅、破旧厂房、临时建筑等各类违章建筑2万余平方米,拆除整治彩钢棚1万余平方米,提升改造庭院围墙2公里,完成两路两侧整治点位50余处,清理广告牌、破花箱、旧路灯等视觉污点300余处;结合富春民居项目建设,对集镇区块100余幢房屋实施了融合 “唐式风、合村味”的立面改造工程,完成立面整治30000余平方米;实施街区亮灯工程,更新沿线路灯300余盏;大力推进景观节点建设,新增景观节点5处,绿化面积10000余平方。二是大力整治生态河道。重点对后溪、碧溪两条溪流进行河道清淤、岸堤修复、景观提升等整治,并加大岸上截污纳管、雨污分流的提升改造,巩固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绩效,基本实现流畅、水清、岸美,为集镇增添了灵气。三是大力整治环境秩序。针对集镇存在的农村环境陋习,重点开展治理车乱停、道乱占、摊乱摆、房乱建、线乱拉“五大行动”,规范交通标志设置,率先实施违停抓拍,确保有序规范停车。推进空中廊道建设,对各类线杆进行整理合并,清扫空中蜘蛛网。同时,大力开展国家卫生乡创建和美丽庭院评选活动,治理门前乱堆乱放、乱拉乱晒等现象,深化清洁合村和垃圾分类工作,努力做到垃圾分类最准确,卫生保洁最长效、村容乡貌最整洁,顺利通过全市首个国家卫生乡考核验收。

    三、精心布局,建好一批设施。对集镇环境问题坚持堵疏结合,既加大整治力度,又积极通过完善设施加以疏解。一是围绕公共服务,建设文化艺术馆1座,改造文化礼堂1处,提升文化广场、休闲公园、老年活动场3处,真正让群众休闲有去处。同时,新建公共厕所3座,公共停车场3处,新增停车位200余个,有效缓解如厕难、停车难问题。二是围绕产业发展,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规范化游客接待中心,打通琅玕旅游循环线,建成生仙里休闲逸道,有效缓解旅游旺季交通压力。规划新建综合农贸市场,积极打造精品商业街、旅游风情带,统一建设民俗广场、农夫集市,新增标准店铺20余间,让群众经营有场所,有效缓解乱设摊点、占道经营等问题。三是围绕环境治理,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日处理量300吨的污水处理站1座,垃圾中转站及资源化处理站各1座,配备道路清洗车一辆,新设景观垃圾桶100余只,做到视线范围内有垃圾桶,有效缓解垃圾乱扔乱倒问题。

    四、精细管理,理好一套机制。坚持整管结合,在整治中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整治成果不反弹。一是理顺保洁机制。配强专职保洁员队伍,明确责任区域,实行“定人、定岗、定时、定责”的“四定”制度,做到主干道12小时、次干道8小时不间断保洁。同时,建立巡查考核机制,落实卫生监督员队伍实行动态巡查,及时发现问题、交办整改,提高环卫保洁的效能水平。二是探索管护机制。落实五个无管理新政,即无乱贴广告、无乱搭乱建、无占道经营、无暴露垃圾、无乱停车辆,努力打造精品街区。探索绿化养护、设施维护市场化机制,实行服务外包,把专业的事交给市场,做到管护工作紧跟建设步伐,不断提高绿化、亮化和美化日常管护水平。三是健全共管机制。在环境整治中,从项目立项、规划公示、工程监督等环节全程建立群众参与机制,让群众知晓,让群众评判,努力用整治的实效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首创环境综合管护的“四长制”,即河长管河、路长管路、户长管庭院、网格长管片区的长效机制,落实门前三包、绿植认养等措施,真正形成“全民共建、全民共管”的浓厚氛围。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