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要让小城镇有“颜值”有“内涵”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5-09 13:15:24 星期二   

    江南水乡,白墙黛瓦,巷陌深深,小桥流水,水气氤氲……如同一幅幅淡彩水墨,在余杭人的记忆中晕染,带着一丝惆怅。

    余杭,杭州大都市活力新区,2016年财政总收入突破400亿大关,产城人文融合发展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但不可否认,光鲜背后有隐忧,小城镇发展滞后已经成为余杭打造名副其实全省榜样的短板。

    余杭人敢于正视问题,勇于全力应对。自去年12月16日召开城中村改造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大会以来,全区各部门、各镇街同心协力,和衷共济,铆定“一年出成效、两年大变样、三年换新颜”总目标,围绕“一加强三整治”(即加强规划设计引领、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整治乡容镇貌)中心内容,全力以赴推进城中村改造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使小城镇成为人们向往的幸福家园,“美丽余杭”的全新样板。

    当前,随着小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余杭正在上演“埃尘涤尽复明珠”的故事。

    刮骨疗伤 小城镇移步换景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以“美丽余杭、独特韵味”为指导思想,以“打造具有余杭味道,产城人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小城镇”为目标,余杭坚持“多规融合”的基本要求和“三级联审五步把关”的评审机制,在做好“三整治”规定动作的同时,更注重深挖特色要素,因地制宜做精自选动作,从文化弘扬、生态构建、风貌塑造、产业升级、民生供给、理念更新等方面入手,精雕细刻27个小城镇的规划编制方案,把美丽的底色烙印在规划的字里行间,内外兼修提升“颜值”。

    瓶窑镇是一个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古镇,镇内有着“中华第一城”、反山等良渚文化遗址群及著名的南山元代摩崖石刻与窑山宋代民窑遗址。

    而里窑社区,是瓶窑镇的老城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里窑在历史的进程中开始走向衰落,沿线建筑慢慢退出使用,一些消防安全隐患和卫生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房屋破旧、道路狭窄、线网乱拉、没有污水管网、消防通道也不通畅。尤其是每到夏季汛期,桥北里窑一带,由于地势低洼,只要雨水稍微大点,河水就会上涨倒灌至居民家中,导致沿街住户苦不堪言。

    去年12月,里窑社区纳入小城镇整治计划。

    去年下半年,专家团队一行就瓶窑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前往实地调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原有的城镇肌理、历史文脉、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危旧房治理、消防通道等多个方面展开设计与论证,并借助地理信息平台、无人机航拍等先进手段,科学编制“瓶窑特色”的整治规划方案。

    当下,瓶窑镇已全面完成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未来瓶窑镇的目标是以旅游产业为导向,建设一条旅游风情大道,打造一条生态慢行风光带,改造一个文化古村落,建设一个集生态人居、文化旅游、民俗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风情小镇。

    瓶窑镇的规划改造,只是余杭区27个小城镇整治中的一个缩影。

    余杭要用三年时间,完成27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12个城中村改造总目标,其中2017年完成7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9个城中村改造阶段性目标。以“违章建筑必须拆、危房旧房必须治、消防通道必须通、污水排水必须整、管线管网必须理”等为基本整治内容,进一步提升小城镇景观绿化、公用厕所、停车场所、小广场小公园、公共照明、集贸市场等公共设施的配置。

    小城镇环境整治量大面广,涉及问题多,情况复杂,不啻于一次“刮骨疗毒”,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何实现由内而外的焕然一新?第一刀,余杭就直指这个沉疴已久、最关键、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

    围绕省市要求,余杭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由区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专门成立“三改一拆”、城中村改造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建规划设计引领、卫生乡镇创建、“道乱占”治理、“车乱开”治理、“线乱拉”治理、产业提升、土地盘活、招商引资8个专项工作组,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自去年12月以来,余杭区找准时机,狠抓落实,重点突破,启动以环境卫生整治、“道乱占”整治及“车乱开”整治为目标的三个“百日攻坚”行动,向“顽症”宣战,向“毒瘤”开刀。

    为改变小城镇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等问题,加快小城镇“旧貌换新颜”,自去年12月开始,区小城镇办在全区范围内启动了以环境卫生整治、“道乱占”整治及“车乱开”整治等为目标的三个“百日攻坚”行动。由各专项工作组牵头,对区内重点地段、重点场所、重点部位进行集中督查整治,以重拳治“乱象”。

    家乡在变,余杭人眼神中的坚毅没有改变;时间在变,余杭人嘴角笑起来的弧度没有改变。

    如今,走在各个小城镇街头巷陌,脏乱差正在一点点消失,生活垃圾不再被随意丢弃,“线乱拉”“车乱停”等乱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蹄疾步稳 深挖小城镇潜力

    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根本目的就是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一场民生改善行动。留得住产业,最终才能聚得拢人气,如果缺少这一环节,小城镇有再高的颜值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只有产业的发展壮大,才能带动充分就业、全民创业,才能真正促进民生改善,实现小城镇的华丽再生。

    在仓前,因为搭上了梦想小镇互联网的快车,有800余年历史的仓前老街一跃成为梦想小镇的创业大街,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创业项目和创业青年争相入驻。

    大众创业的兴起和特色小镇的提出,为古街找到了纯旅游开发和城市化改造之外的新模式。深入审视自身禀赋,切实摆脱路径依赖,政府制定了“保留、连接、重生”三项开发策略,并将分散的水系、绿地串联成水网和绿网,未来结合轻轨、水上巴士、慢行系统的建设,使其融入到智慧交通网络之中。

    与此同时,与老街更新同样迅速的是其周边统筹布局了高教、办公、产业化和生态保育等功能区块,加快推进了仓前街道居住、商业、教育、医疗、文体等全方位配套建设,街道区域转型之路走得稳健且快速。

    不仅是仓前老街,运河街道以“鱼羊鲜”为特色,打造传统美食特色产业;径山镇结合“大径山”“茶文化”特色生态产业,打造“生态基地,田园小镇,禅茶之乡”……

    余杭高度重视小城镇功能与产业发展协调推进,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放在“美丽余杭”的战略高度来抓,结合自身产业特色、人文历史和自然禀赋,提出主题鲜明的特色打造目标。相关镇街结合自身产业特色、人文历史和自然禀赋,提出主题鲜明的特色打造目标,实现产业集聚,做强特色产业,提升百姓收入,让小城镇发展更有底气。

    当然,不是所有的“产业”小城镇都需要。对于那些直接影响镇容镇貌的低小散产业,即便上缴再多的税赋,余杭也果断亮出“利剑”。

    全区深入实施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十百千万”计划,全面排查整治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节能降耗不达标以及其他违法生产的低小散、脏乱差企业(作坊);加强小微企业园和标准厂房的规范管理;深化工业园区提升改造,通过对原有镇街特色工业功能区的改造提升和整治,优化园区产业结构,提升园区承载力,改善园区环境。对区内重点地段、重点场所、重点部位进行集中督查整治,以重拳治“乱象”取得了良好效果。

    乡韵乡愁 在景在人在文化

    文化是城镇之间彼此区别的关键和灵魂。亘古开天的良渚文化、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蜚声海外的禅茶文化,共同构筑了余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留给了这里的小城镇最为珍贵且丰富的文化积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但要把小城镇整得干净整洁,做好“面子”问题,更要做好乡愁文章,抓住文化内核,做精小城镇的“里子”。

    区小城镇办根据《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导则》和全区各镇街申报的项目计划,多次对全区27个小城镇进行现场踏勘,指导镇街开展排查摸底,并借助地理信息平台、无人机航拍等先进手段,广泛搜集并形成详实的基础资料。

    在此基础上,区小城镇办及时启动全区小城镇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统筹指导27个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划定每个小城镇的建成区范围、一般整治范围和重点整治范围,明确主要整治内容和相关要求。同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教授为整治工作把脉,捕捉小镇独特的地域风貌,挖掘不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因地制宜、突出个性,避免落入“百镇一面”的俗套。截至目前,各镇街均委托规划设计院完成了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27个小城镇整治点的规划方案已全部完成了评审。

    譬如仓前老街,承载着老街历史的钱爱仁堂药店还在,圣堂弄还在,章太炎故居还在,四无粮仓也还在,这些文化元素让其成为了最具特色的小镇基底。如今,走进仓前老街,原住民与创业者和谐共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在这里交相辉映。

    而同为千年古镇的塘栖,针对该镇水乡古镇特点,在规划中依托大运河畔古建筑,广济桥、乾隆御碑、郭璞古井、栖廊檐及大量古宅民居,结合水网密布的水街,打造因水成市,枕河而居,朴素雅致的特色小镇。

    “余杭的历史不能停留在书中和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应该能让人直接感知和触摸,把先人留下来的文化保留好、传承好。”虽然总体思路相同,但全区27个小城镇将呈现不同的特质风貌。不同区域、不同镇街的地域地貌特色,着力凸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与传统特色的物质空间环境及其文化内涵,有机更新现存的传统街区、传统民居和老厂房,努力形成有内涵的公园、有记忆的小镇,展示浓郁的市井文化、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宁留空白,不留遗憾。”回到以人为本的本质上去,让乡土文化在小城镇找到新的生存发展土壤,让居民的情感有所寄托与附着。

    当然,文件上,白纸黑字传递的是精神。实践中,直面群众才是最考验管理者的土壤。整治工作始终将群众参与放在首位,围绕城镇改造、产业转型、功能定位、环境治理等专题,发动党员干部群众集思广益,形成整治共识、凝聚整治合力,变“政府独奏”为“群众合唱”。同时,通过微信平台、发公开信等方式,尽可能地保障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营造全民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为了确保相关工作要求真正落地落实,我区在省、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考核验收办法的基础上,出台《余杭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和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移交区委大督查办进行督办,并在媒体上进行曝光。

    在小城镇综合整治全面发力的2017年,余杭的小城镇们未来可期。

    未来,随着整治工作的逐步推进,这片土地上,一个个魅力小城镇将成为美丽余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构筑起一副迷人诗意的画卷。

来源:余杭晨报  作者:俞杰 通讯员 张治国  编辑: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