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换糖”背后的感人故事(中)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11-07 17:56:35 星期二   

    为了治理乱扔塑料袋、乱扔烟蒂等环境卫生管理最后的“牛皮癣”,西武山村参考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在村里独创性地设立了一个“鸡毛换糖店”。村干部说得好,当年义乌人鸡毛换糖,最后走上了经济发展康庄大道,而今西武山村人鸡毛换糖,定能“换”来精神文明新风尚!

    为让外来人员拥有归属感,引导他们更自觉地遵守西武山村的村规民约,从而使环境卫生“顽疾”得到治理,2016年,西武山村推出了一项新政策。这项政策的受众是在该村就业的1000多“新村民”,其核心内容是:该村将对所有外来人员推行“四个家”的服务,实行同村同待遇!

    “四个家”服务,具体是指文化之家、服务之家、职工之家、关爱之家。与此同时,该村还规定每年评选一次“新西武山人”,凡是在该村所在企业工作一年以上且遵守村规民约、厂规厂纪的人,通过企业上报和相关程序审核,都可以领到一本由村两委颁发的“新村民证”。

    “新村民证”颇具“含金量”:除了可以免费享受村里所有的文化体育设施外,还可以与本村村民一样,享受到多项生活福利:如小孩8岁上学,可以领新书包一个;孩子考上大学,可以获得1000元助学金;老人住院,村里上门慰问。此外“新村民”还可以享受两年一次的免费体检。

    新政策明确了“权利与义务”,规定“新村民”如果不遵守村规民约,不服从村里环境卫生管理,或者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村里将收回他的“新村民证”。

    为便于监督和交流,村里同时还开通了两个微信群,一个是由企业老总组成的“商会群”,另一个是由每家每户不少于1人组成的“平安西武山群”。通过微信群,村里分管卫生的干部每天将垃圾分类、环境卫生检查情况进行公布。

    这项新政策的出台,对外来人员的吸引力极大。村里“四个家”的服务,更加速了外来人员融入当地生活的节奏,而由微信群为平台推出的监督管理措施,则引导外来人员自觉地遵守村规民约。在各企业主的积极配合下,村里设立了16个废品回收点,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极大好转。

    就这样,西武山村环境卫生的“落后帽子”算是摘掉了,可要论“争上游”压力依然很大,主要原因是一些外来人员包括本地村民乱扔塑料袋、随手扔烟蒂头的现象依然存在。村干部又动开了脑子:用什么法子治理余下的“牛皮癣”?如何攻破环境卫生管理“最后的雕堡”?

    不经意间,他们找到了解决难题的法子。

    2016年10月25日,村里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到龙游县贺田村参观取经。该村是大名鼎鼎的全国文明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独树一帜,推出了许多创新做法和令人耳目一新的好经验,可这回西武山村人独独盯上了一个该村不太被人注意的小角落,那是一个“垃圾兑换点”,该村的做法令他们“脑洞大开”!

    回到桐庐后,村两委很快就召开会议,大家都觉得用垃圾换物品这个“点子”特别好,可以“嫁接”到西武山村,从而找到一把促进垃圾分类精细化的“钥匙”!

    经过细细讨论,集中众人智慧,一个更符合西武山村实际、更接地气的“垃圾换日用品”办法出台了。村里还选定村委边上一间空余房子作为兑换点,并将这事交给村妇联负责“经营”,并确定每月逢十营业。大家还为兑换点取了一个朗朗上口又风趣的名字——“鸡毛换糖店”。村干部说得好,当年义乌人鸡毛换糖,最后走上了经济发展康庄大道,而今西武山村人鸡毛换糖,定能“换”来文明新风尚!

来源:  作者:  编辑: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