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居、老巷、水澳、白墙、黛瓦……走进凤川街道集镇特色区块翙岗老街,仿佛让人置身于一幅充满韵味的水墨画中。
2000余年历史的翙岗村不断焕发新活力,正是我县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一头连着乡村、一头接着城市,一面回溯过去、一面开创未来。小城镇里有过去、有历史、有乡愁、有美景,更有梦想。今年以来,我县坚持“景区理念、个性特色”,做深做透基础设施、产业导入、特色彰显、风貌提升、文脉延续“五篇文章”,不断点亮一个个小城镇的大梦想。
旧县街道的“风情桐庐后花园”,江南镇的“富春渔舟续唱晚,悠然自得新江南”,“生态美、城乡美、产业美、人文美、生活美”的“五美分水”、莪山畲族乡“风情山哈最美畲乡”打造中国畲族第一乡……一城一景、量体裁衣,正是小城镇旧貌换新颜的魅力所在。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要求编制规划,各地充分挖掘各地自然山水、历史人文、特色产业等独特要素,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构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专项整治设计方案”二合一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设计模式,为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指明方向。
建立项目名录、争取资金支持、强化项目监管,做好区域联动、协同推进文章,推动小城镇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按照项目类别、项目等级,我县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进行反复论证、筛选和审核,共有项目420个,投资总额达42.04亿元。争取到8亿元贷款资金,成为全市第二个取得贷款资金的县市(区)。制定出台《桐庐县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资金补助办法》、《项目资金拨付管理使用办法》,为项目的施工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将项目从设计、施工、监理到招标代理都纳入监管,制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招标代理、监理单位考核明细表,从开工至竣工实行一表式精细化管理。
道乱占、车乱开、线乱拉、低小散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为铲除这四项“顽疾”,我县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建立道路交通管理队伍12支,道路交通管理人员353人次,建成道路视频监控点位948个,打通断头路9条,新增停车泊位1973个,“低小散块状行业治理四无”企业整治项目93个、淘汰落后产能17项,标准厂房建设12.2万平方米,小微企业入园15家,12个乡镇(街道)“上改下”整治任务共计182.4公里,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打开了局面。
城镇交通开启“天眼”、二维码助力“房乱建”、“垃圾分类”智能化等正是我县探索“大数据+小城镇”“互联网+”创新治理模式的有益实践。
在富春江镇,一张小小的二维码蕴含了一幢房子所有的信息,只需用手机轻轻一扫,户主姓名、审批面积楼层、审批时间及主房辅房照片等信息立马一目了然。
该镇15个行政村5000余幢农房都装上了专属的二维码“身份证”,房乱建整治工作效率提高一半以上。
结合“四个平台”建设,通过高清探头对城镇路面上的乱停车情况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对道乱占、车乱开现象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提高了管理水平;首创环境综合管护的“四长制”,即河长管河、网格长管片区、路长管路、户长管庭院的长效机制,形成“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管”的浓厚氛围;推行“街(巷)长”制,把管理触角延伸至大街小巷;启动“城市管理红黄绿牌”机制,对集镇内的不文明行为列规矩、作警示等,有效提升了小城镇智慧化管理水平,把长效管理机制落到了实处。
截至目前,12个乡镇(街道)的集镇整治规划全部完成。合村乡、分水镇、富春江镇的整治规划分别被评为全省第一、二、三批达标小城镇优秀规划方案,江南镇整治规划入选市优秀规划方案。已创建国家卫生乡镇3个,省级以上卫生乡镇7个,市级以上卫生乡镇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