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7年专题>《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运河综保一条流淌的长河>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2017-07-31 14:39:26   杭州网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的骄傲,是与长城齐名的、活着的、流淌着的历史文化遗产,但随着公路交通、铁路交通的发展及其逐渐高速化和网络化,运河运输功能的衰落是一件不可逆转的事情。

    随着运河功能的衰颓,导致了沿岸经济社会的整体性衰颓,两岸生活带逐渐沦为一个低收入的生活区,富有水乡韵味的运河景观逐渐被散乱拥挤和设施不全的厂房、危旧房屋、棚户区所包围和淹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原先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几乎成了污水河,运河两侧是传统工业区,有“杭丝联”、“杭一棉”这样的万人大厂以及华丰造纸厂这样的百年老厂,老百姓的生活污水直接倒入运河,运河水质极差、臭不可闻。从整个京杭大运河来看,有800公里已经断航甚至已经消失,京杭大运河的保护迫在眉睫。

    如何在运河功能衰颓的前提下解决两岸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是运河综合治理与保护开发的一个重要前提。这就需要对运河进行一种功能转换或者挖掘新的功能,以承载运河的历史荣耀。杭州的思路是把运河(杭州段)打造成“世界级旅游产品”,以运河的旅游功能(及其衍生功能)接替传统的运输功能,充分挖掘和利用运河杭州段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推进运河两岸基础设施和环境的改造与整治,以完善旅游服务和提升旅游功能。

    为治理京杭运河杭州段,杭州市以公共资源为杠杆,协调相关社会主体,围绕“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目标,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成立了“运河治理复合主体”,通过构建以市运河综保委、市运河集团、与运河综合保护工程直接相关的下城、拱墅、江干、余杭4个城区和市交通局5个分指挥部为核心,以杭州运河研究院、运河研究会、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有关新闻媒体等为支撑的复合架构,来推进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

    将运河打造成世界级的旅游产品,是一项浩大的综合性建设工程。同时,要走出运河治理中“集体行动的困境”,必须改变多龙治水的格局。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杭州成立了一个市政府直属的事业机构——杭州市运河综合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综保委”),并赋予综保委对运河治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筹资金和统筹推进的职能。综保委的成立及其职能赋权建立起一个公共权威,对于避免运河治理中的相互钳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综保委的作用并不在于借助其公共权威的身份,以强制的方式避免“集体行动的困境”,而是以公共资源(比如由综保委统筹规划和使用的运河两岸各500米、局部1000米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市政府的财政注资、获得授权的政策资源等)为杠杆,对涉及到运河治理的相关社会主体进行协调,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运河综合治理的社会复合主体。

    运河综合保护工程使一大批历史文化遗存得以保护和修缮,自然和文化生态得以修复,旅游景观得以重现,沿岸居民生活品质得以改善。许多专家学者通过社会复合主体平台参与运河综合保护工程,从局外人变成当事人,从评判者变成策划者,保证了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例如2001年市委、市政府采纳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毛昭晰教授的建议,把运河两边残存的民居、仓库、码头等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应保尽保”, 实现了保护与发展“双赢”,找到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者的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

    现在,杭州运河综合保护已成为成功的范例,获得了像全国政协委员舒乙等对文物保护非常关注的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全国政协曾组织了由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组成的新闻采访团来杭采访,采访重点之一就是杭州对京杭大运河的保护。

 
来源:中国城市网    作者:    编辑:郑维维    
分享到: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