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7年专题>勇立潮头这五年 别样精彩在杭州>最新报道>
征迁“清零” 记忆不“清零” 杭州门厅打捞城市记忆
发布时间:2017-06-02 06:17:33 星期五

    “这里原来的门牌是水漾桥20号,当年门前是一条杨柳依依的小河,水漾桥就在30米开外现在的西湖大道中间。”光复路105号最后一户人家搬走前,城市研究专家仲向平记下了他们的这一段回忆。而如果不是因为这一番“寻访”,可能谁也不会知道,光复路105号的这幢老房子,一百年前竟然是一幢别具风韵的热闹客栈。

    光复路105号,再走一步,就是熙熙攘攘的中山中路。这是今年湖滨街道第一处实现房屋征收(收购)清零的项目。但,征迁“清零”了,记忆不能“清零”。伴随着征迁,一个名为“杭州门厅城市记忆打捞”的项目也在湖滨地区展开了。

    为什么要启动这个项目?

    “都说湖滨是杭州的门厅,沉淀着众多的历史文化记忆,”湖滨街道主任范丹说,今年街道“四个全域化”工作推进迅速,计划启动10个征收(收购)项目,还要完成31处危旧房治理,涉及2万多平方米,而这些老房子的背后,都留有“杭州门厅的市井记忆”。

    “很多居民会迁入新居,可能再难有机会聚齐,关于杭州门厅的市井记忆,或许就淹没在尘埃之中了。”他说。

    于是,以征迁改造、危旧房整治项目为线索,湖滨街道选取了70处老建筑、老地标,邀请城市研究和文史方面的学者、专家,在搬迁改造之前,一起寻访居民的回忆,挖掘背后的故事。

    “打捞”有什么收获?目前,已经整理出了20多份“档案”,还准备继续开展第二期工作。

    比如,光复路的这幢二层小楼,现在外表灰扑扑的,不起眼的样子,但仲向平等专家却为其写下了颇为生动的手札——

    三进院落,两幢楼屋,还看得出走马内廊,雕花牛腿。

    进入大门,左右厢房。左厢房门口有一口井,正屋客堂地板下也埋有一口井。前者是供人用的,后者是冬暖夏凉调节温度用的。屋内设井还寓意财源滚滚,好运连连,所谓“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

    桥边河畔水埠头,曾是一座拥有17间客房的“水景”客栈,当年清爽漂亮,夺人眼目。原本经营得好好的,谁知老板家里出了一个赌徒,嗜赌如命,把旅馆房间一间一间“输”了出去。到了后来,旅馆也开不下去了,陆续有住家搬了进来,每户人家一间,支付二两金子作为“顶费”。

    你看,如果没有这样一番努力,是不是我们就再也没有机会知道,这幢老屋背后的故事?

    再说回来。

    解放以后,客栈变为“公房”,住满了十七户人家。几十年来,挤挤挨挨,无厨无卫。因为居住环境差,前些年吴山指挥部实施改造,已经有15户居民选择了外迁。

    最后搬家的这个住户姓王,今年50多岁,有兄弟姐妹5个。上世纪四十年代,他们的父亲在中山中路清泰街转角的“杭州万能螺丝店”隔壁开有一间眼镜店,虽然没有名字,但因为手艺精,声誉好,熟客多,生意兴隆。94岁的母亲,今年春节刚刚去世,她20岁时就住进了光复路105号,算起来那应该是1943年的事了。

    已成为C级危房的光复路105号,将彻底落架大修。在湖滨街道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王师傅一家人也选到了心仪的安置房。“家当都带走了,搬新家咯!”王师傅兄妹就此告别老屋——还好,记忆留了下来。

    “湖滨的‘四个全域化’工作面临不少实际问题,比如产权复杂、居民结构复杂、高龄人口多、点多、面积小等特点。目前,由街道、社区、‘三联三领’干部骨干组成的攻坚团队正在有力推进工作。今年三元坊巷、岳王新村、积善坊巷等地块会有更多居民告别旧居,搬进新居,但同时,也会留下记忆。”三元坊巷征收工作组组长陈伟新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余丽丽 沈雯 记者 王紫微    编辑:汪浩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