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7年专题>勇立潮头这五年 别样精彩在杭州>最新报道>
打造“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升级版 实现拥江发展大跨越市委城市工作会议布局杭城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7-06-10 05:46:36 星期六

    一场恰逢其时的大会,一张高瞻远瞩的蓝图。

    一段气贯长虹的征程,一座剑指一流的城市。

    当“后峰会、前亚运”打开战略机遇窗口,杭州如何进一步拓展优化发展空间、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创新城市管理方式、解决当前“城市病”……必须有一种顶层设计,需要一把进入城市社会、能解决城市矛盾的钥匙。昨日,市委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暨地铁建设五年攻坚行动动员大会,为杭州以一流的状态建设一流的城市、加快建设世界名城,进一步明晰工作路径、目标和方向。

    会议提到,钱塘江是杭州的“母亲河”,是杭州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轴带。实施拥江发展战略,是实现城市空间布局从“三面云山一面城”向“一江春水穿城过”嬗变的接力工程,是以城带乡、以东带西、构建城乡共富共美新格局的重大举措。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打造“三江两岸”城市带、产业带、交通带、景观带、生态带和文化带,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为加快城市国际化、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奠定坚实基础。

    蓝图跃然眼前,杭州箭已在弦。

    这会不寻常——恰逢杭州城市发展新阶段

    城市工作会议,是布局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次会议召开之际,恰逢杭州城市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既是贯彻中央和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车俊调研杭州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杭州加快世界名城建设的又一次重要部署。

    面对新阶段新趋势新特点,杭州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也面临许多新的要求。正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一德在会中所言,“后峰会、前亚运”时期,杭州城市发展呈现出产城融合加速推进、城市发展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同步转变,城市国际化加速推进、以城市国际化带动城乡一体化,补短板加速推进、由规模扩张为主转向品质提升为主,城市管理精细化加速推进、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加快转变等新特点。

    产城融合加速推进,城市发展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同步转变——杭州城市空间布局由功能分区走向功能综合、产城融合,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就业“白领化”、创业年轻化深刻影响和改变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形态,推动城市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城市国际化加速推进,以城市国际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城市国际化是城市化进入高级阶段的产物,城乡一体化是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的前进方向。推进城市国际化、城乡一体化,杭州一直在路上。加快城市国际化,已成为杭州集聚高端要素资源、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补短板加速推进,由规模扩张为主转向品质提升为主——快速城镇化,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建设世界名城,必须更加注重对标世界先进城市,更加注重补齐发展短板,更加注重建设的质量与安全,让人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更安全。

    城市管理精细化加速推进,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加快转变——城市建设打造城市硬环境,城市管理体现城市软实力。这些年来杭州积极推动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加快城市国际化、建设世界名城,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会说了啥——发展空间、城市文化、承载能力、治理现代化、市民文明素质……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之城。理想的城市,在于用什么样的理念去经营。正如会议强调,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城市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谈空间

    打造“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升级版,实现拥江发展大跨越。城市空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支撑。综合考虑城市历史沿革、资源禀赋、功能定位、综合承载能力、文化特色等因素,必须实施拥江发展战略,以235公里钱塘江为主轴,打造“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升级版,实现跨江发展向拥江发展的大跨越。

    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抓住城市总规修编龙头。推动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统一、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实现多规划底图叠合、数据融合、政策整合。把握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空间“留白”,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做到“淡妆浓抹总相宜”。促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居住配套、文化服务等有机结合,既加强地铁、公交等快速交通的连接,让组团节点之间“快起来”;又打造绿道等慢行系统和公共空间,让组团节点内部“慢下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运营模式。

    围绕主轴,完善“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城市框架。全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合理引导人口向外转移,推动基础设施和优质公共资源向副城、组团和西部地区延伸,强化高端要素集聚功能,发展总部经济、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立足当前,重点做好钱塘江两岸综合保护与利用、“城中村”改造提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要事。


    谈文化

    城市特色风貌决定着城市的品位,一座国际化的城市,也一定是一座有文化底蕴、有鲜明个性的城市。

    自古至今,正因为有了对西湖的持续保护和风景营造,才有了现在的“人间天堂”。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如何当好“薪火传人”?在赵一德讲话中给出了答案:要保持“真山真水园中城”的城市风貌,彰显“天人合一、诗画江南”的文化意境,呈现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

    城市独特魅力,需要凭借特色文化来展示。塑造杭州城市特色风貌,要抓文化形象、抓文化精神、抓文化产业,注重保护传承、注重创新发展、注重交流传播,不断厚植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优势。

    城市独特魅力,需要凭借优良生态来彰显。对杭州这座山水园林城市而言,“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依、绿带环绕”是显著特色。要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彰显“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独特韵味,打造“一江春水穿城过”的别样精彩。

    城市独特魅力,需要凭借城市设计来塑造。建设品质城市,就要使杭州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幢建筑、每一个雕塑都成为有文化、有故事的书,可以欣赏、可以阅读。特别对建筑而言,是富有生命的东西,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贴地的音符,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要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努力形成更多彰显地域特征、城市特质、时代风貌的传世之作。

    谈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影响一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城市发展与承载能力不协调、不匹配,必然引发各种“城市病”。

    杭州拥江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集聚,也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杭州而言,当前必须抓住亚运会筹备契机,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聚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打好几场事关全局、事关民生、事关长远的硬仗,尤其要抓好交通、市政公用、信息网络和公共服务等。

    围绕“三个聚力”,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聚力枢纽建设、聚力互联互通、聚力管理创新,打造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枢纽,进一步加强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航道网、轨道交通网、快速路网等建设,深入推进大数据治堵试点,让智慧交通“跑起来”。

    着力“三个统筹”,加快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如果说高楼大厦、高架桥梁是城市的“面子”,那么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就是城市的“里子”。为此,要持续深化“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五废共治”,着力在统筹布局、统筹建设、统筹时序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突出做好“三篇文章”,加快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好高质量文章,加强优质公共服务设施覆盖,打造宜居城市品牌。做好均衡性文章,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引导优质资源“走”出主城区,合理布局均衡发展。做好国际化文章,营造国际化高品质服务环境。

    着眼巩固发挥先发优势,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正成为城市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基础设施。杭州作为信息经济发展的领先城市,要加快功能完善、保障有力、国际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数据大脑”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国际大数据重要枢纽城市。

    谈市民文明素质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建设发展的主体。近年来,杭州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不仅体现在礼让斑马线、禁燃烟花爆竹、文明敬香等文明新风尚,体现在“最美现象”从“盆景”到“风景”向“风尚”转变上,还体现在城市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

    “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城市国际化的过程,也是城市与市民共同成长、一起拥抱世界的过程。一座国际化的城市,市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爱国爱家的情怀、开放包容的观念、科学理性的思维、尊法守法的意识、崇德向善的自觉、勤学善思的习惯、文明守礼的言行等等。这些素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从当下抓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齐航 徐墉    编辑:汪浩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