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浙江代表团开放日,与会代表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2006年起,两会会议新闻办要求“所有代表团至少向境外记者开放一次团组会议”。11年来,浙江代表团开放日一直是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昨日,来自50家媒体的百余名中外记者进入浙江代表团驻地,大家架起“长枪短炮”,对陆续入场的代表进行了一番“围追堵截”。那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今年又传递出了怎样的“浙江好声音”呢?
“最多跑一次”将改革推向深水区
今年,浙江将“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列为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的第一项重点改革任务。这次,“最多跑一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了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们挂在嘴边的关键词。
昨天的浙江代表团开放日活动上,媒体争相举手提问,全国人大代表、省长车俊坦诚相待,耐心回答记者提问。
车俊说,“最多跑一次”的提法是新的表述和新的提升,这是中央深化改革的要求,也是群众和企业的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和推进简政放权,浙江率先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加快简政放权,‘最多跑一次’是进一步将改革推向了深水区。”车俊说。
车俊还说,浙江政府的自身改革,第一阶段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二阶段是“四张清单一张网”,第三阶段是更高层次——“最多跑一次”。要让老百姓和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衡量标准之一就是老百姓和企业“去政府办事方便不方便”。
能不能做到“最多跑一次”?车俊的回答掷地有声:“我认为我们有四大条件,一是我们有工作基础,前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特别是‘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二是我们有政务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支撑;三是我们推进了流程再造,让政府和部门多跑,让群众和企业少跑;四是我们有严格的制度保障,正朝着‘跑一次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的方向努力。所以,对于‘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有条件实现,有能力实现,而且一定要实现。”
借力互联网推进审批制度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带来了一份《关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建议》,他认为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各地政府提供了一个具体、可参考的执行蓝本,为从政策、制度、环境多方面优化政府服务提供了实现路径。
“‘最多跑一次’,其实是审批制度改革。以前跑多次不一定能办成,现在只要借助互联网,很多事项直接通过网上操作,大大提高效率。”宗庆后说。
深有同感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虽然这次他的建议依然在医药领域,但谈及“最多跑一次”,他伸出了大拇指。“以前一个药物的临床审批至少要14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但现在只需10个月,浙江‘最多跑一次’做得特别好,这体现了一个政府服务和政府效率的问题。”丁列明说。
截至今年2月底,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已梳理公布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第一批)40961项。
杭州首批近5000事项“最多跑一次”
“最多跑一次”,杭州做得怎么样?记者从市审改办了解到,2月27日,杭州明确了第一批“最多跑一次”行政权力及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共计4909项。其中,市本级642项,13个区(县、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共4267项。
而这4909项事项,还只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开始。
为进一步深化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杭州一方面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应用,通过宽准入、优服务、强监管,不断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规范化、便利化、人性化、智能化;另一方面,做好减事项、减层级、减材料、减环节“四篇文章”,梳理制定各级政府“最多跑一次”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将市、县(市、区)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落到实处,力争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级政府。
一句话,就是要通过办事大厅端、电脑PC端、自助服务端、手机移动端等政务服务端口,推行涉企便民审批服务“就近办、简约办、网上办、我来办”。
“以权责清单为抓手,进一步加强监管方式创新,强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通过‘抓监管、抓平台、抓网络、抓中介’等配套来夯实‘最多跑一次’的基础。”市审管办相关人员说。
以权力“减法”换取群众满意度“加法”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进综合行政执法。
在全国政协委员、省林业厅巡视员吴鸿看来,“最多跑一次”改革,让浙江简政放权的路径和要求越来越明晰。而放眼全国,只要各地各级政府部门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锐意改革和创新,就一定能以权力的“减法”,换取群众满意度的“加法”,方便百姓办事,激发市场活力。
在这一点上,宗庆后的观点和吴鸿相同,宗庆后说:“最多跑一次,一方面倒逼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形成覆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等领域的‘一次办结’机制;另一方面还能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等造成的公共资源浪费。”
虽然药物的临床审批效率和国外还有很大差距,但丁列明看到了“最多跑一次”背后是一场深远的改革实践。“‘最多跑一次’听起来是办事跑的次数问题,但从深层次看,是深化改革的需要,是从服务、政策、制度、环境多方面优化政府供给,最终目的是通过政府自身改革,带来百姓、企业、政府的共赢局面,小窗口凸显大民生,小细节带来大改变。”丁列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