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7年专题>2017 “智汇余杭”人才科技活动周特别报道>媒体关注>
时隔七年浙大和余杭再次牵手 他们约定了什么?
 
2017-05-18 14:51:22   杭州网

    5月9日,浙江大学与余杭区签定第二轮区校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今后双方将就人才、科技、项目、医疗健康和教授村建设等五方面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细读此次合作协议细则,记者发现已经超越了“框架”的概念:浙大教授挂职余杭副区长、引导国家实验室落地余杭、双方共建浙大教授村……每一条合作内容,都不亚于一条重磅新闻。

    时隔七年,浙江大学与余杭区签署第二轮战略合作协议。台前幕后,有哪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余杭区海创园

    五大重磅合作内容出炉

    人才、科技、项目、医疗健康和教授村建设,这是此次合作协议的五大核心内容。

    人才方面,报经省、市委同意后,浙大将选派一人挂职余杭区副区长,负责统筹协调各个分项合作。他们还会选派骨干教师、医学专家、规划人才、优秀干部到对方及有关部门挂职学习,并组建余杭区管理干部浙大培训班。

    科技领域,浙江大学和余杭区将携起手来,争取国家战略布局,推进重大项目落户未来科技城。二者还将共同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省级产业研究院落地余杭。

    此外,余杭区将继续支持浙大的教授村建设工作,重点解决项目周边农居拆迁遗留问题,该项目由双方主要领导牵头组成合作委员会,下设的小组也包括教授村建设组。

    曾经联手打造一串“新名词”

    2010年,浙江大学与余杭区第一次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当时用“珠联璧合”来形容这一次牵手。

    回顾这七年,浙江大学和余杭区的合作,简直就是“名词制造机”。海创园、浙医二院余杭院区、浙江大学医学研究中心和城西科创大走廊,迅速成为杭州乃至浙江发展的热门。

    这一次浙大与余杭二度牵手,浙江大学称其为“区校合作迈出的历史性步伐”;余杭区称其为“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大事”。

  

    城西科创大走廊“三城”

    余杭: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

    “近水楼台先得月。”余杭区委书记毛溪浩一句话道出先机:“余杭的发展,一大动能便是浙江大学的支持。”

    从地缘上来说,除了浙江大学所在的西湖区,余杭就是距离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最近的行政区。时至今日,一条“城西大走廊”让余杭与浙大在创新发展上的粘合度骤升,二者的联系纽带,更多聚集在了未来科技城和良渚新城。凭借近些年的创新发展,这里正重新定义人们对余杭区的认知。

    比如去年,依靠新兴产业的强势崛起,余杭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均在两位数以上,综合实力排名全省前列。尤其是财政收入等数据的增幅,可以说“独步武林”。

    尤其是未来科技城,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地理位置和创新理念上,都实现了与浙江大学的无缝对接。毛溪浩表示,浙江大学是余杭发展的“创新源”“人才库”,为余杭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浙大:这一轮合作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不同时期的合作有不同内涵和要求,学校和区域的合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一个大趋势。”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说。“这一轮战略合作,对余杭和浙大来说都是新的发展契机。”余杭能从浙大得到创新源和人才库,而浙大能从余杭获取产学研平台。

    对于浙大来说,新的契机在哪里?举个例子,科技合作中的“推动孵化载体建设”这一项明确提到,浙大相关学院和余杭区各产业平台的交流合作将加强,若干产业定位明确的专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将供浙大教师、学生带项目入孵,余杭也会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参与,打造大企业体外创新中心。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与余杭区界距离示意图

    回忆当年,杭州市对浙江大学与余杭区合作的评价是,“进一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市校战略合作关系,携手开创市校战略合作新局面”。

    如今,浙江集全省之力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当浙大和余杭的合作迈向深入,更多实质性举措落地,这种包容共生、共建共享的形式,不也正符合杭州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吗?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孙明姝 张留 陈道亮 费彪    编辑:颉月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