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 汽车 | 图库 | 宽频 | 娱乐 | 旅游 | 数码 | 金融 | 体育 | 家居 | 公交 | 时尚休闲 | 消费头条 | 新闻 | 论坛
 
【网络媒体走转改】“三块硬骨头”的故事 细数渝贵铁路上的“攻坚战”
2018-01-25 17:38    杭州网

    2018年1月25日,注定载入贵州乃至中国的交通史——连通中国西南的渝贵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正线全长340公里的渝贵铁路,一头连着长江边的重庆市,一头连着黔中腹地的贵阳市。“坐着动车去重庆吃火锅”,这句话正在被众多媒体广泛使用,而请重庆人来贵州避暑,也成为贵州媒体代表贵州人民发出的诚挚邀请。

    但这条铁路的意义,不限于两个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压缩,更不限于“吃火锅”、“避暑”。更重要的是,渝贵铁路的开通,为贵州融入成渝经济圈、融入长江经济带,乃至跨入“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打开了又一道大门。

    跨长江、翻大山、过城镇,渝贵铁路已向我们走来。

    这个时刻,应感谢为争取这条铁路、建设这条铁路以及为铁路建设付出贡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渝贵铁路开通运营之际,贵阳晚报派出多路记者,分赴渝贵铁路沿线采访,以多媒体的形式,挖掘和发现渝贵铁路的建设故事。

    在渝贵铁路贵州境内的233公里中,天坪隧道、新凉风垭隧道、夜郎河特大桥被称为最难啃的3块“硬骨头”。日前,记者对3处工程进行走访,挖掘其中不为人知的建设故事。

    夜郎河特大桥:地形险峻

    夜郎镇与新站镇交界的峡谷之间,夜郎河蜿蜒盘旋最终汇入赤水河。夜郎河上,夜郎河特大桥直贯云霄,为列车通行架起空中通道。

    据了解,夜郎河特大桥全长1120.8米,最大跨度370米,大桥的主拱,最高处距河谷216米,是世界上首座贯入式大体积嵌岩基础大桥。

    夜郎河特大桥施工前期,仅修建便道就用时近1年,而受地形影响,行驶在便道上的水泥罐车也只能采取“减量”运输的方式才能顺利驶入施工区域。

    在接下来的施工中,为解决在空中平移每段重量约百吨的钢管劲性骨架这一难题,建设者们使用了当时国内领先的两台缆索吊机,分别立于大桥两端进行施工作业,才在200多米的高空成功实现了骨架的平移。

    此外,很难想象的是在大桥庞大“身躯”的混凝土之中,竟有2万多吨河砂来至千里之外的洞庭湖。在浇筑大桥圈拱过程中,为了让混凝土达到所需要达到的标号,需要使用河砂,建设者们前往多地反复取样、实验,才从众多样本之中选中了洞庭湖河砂,就这样,2万多吨河砂先后经历了船运、汽运才最终抵达了施工现场,成为组成庞大桥体的一部分。

    天坪隧道:高温袭人

    位于尧龙山镇境内的尧龙山主峰端峰顶海拔1795米,其余诸峰连绵。

    1月22日中午的尧龙山云雾缭绕,群山之间,一辆动车快速驶入天坪隧道,几分钟之后在10多公里外的大山另一侧,钻出隧道。

    位于尧龙山的天坪隧道,是渝贵铁路全线最长的隧道,全长近14公里,最大埋深900多米。在修建过程中,持续遭遇高瓦斯、高地应力、高地温、岩溶突水突泥、有害有毒气体、岩溶破碎断裂、膨胀性岩土等难题。

    虽然,隧道外的尧龙山区,是重庆人聚集避暑的胜地。然而,当天坪隧道项目掘进到3千多米深度时,却遇到了高地温,洞内最高达到39度,平均温度也在35度左右。“而那时,隧道外的气温是零下。”施工方管理干部张永超说。

    为保障施工人员健康及安全,建设方除采取增加送风等方式降温外,还使用了大量冰块加速降温。大冬天里,“在洞内喝绿豆汤避暑”,成为天坪隧道修建时的一道“奇观”。

    除了高温的考验外,更为艰巨的是天坪隧道在掘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过程中,需要随时利用设备进行监测,同时,通过钻孔、挤压等方式,将瓦斯等气体抽出。

    为了确保天坪隧道工程进度的安全和按时推进,参与建设的各方及国内顶级专家团队反复会商,一路见招拆招、群策群力,不断试验、创新才将问题一一解决。2017年7月16日上午,天坪隧道于最终实现全隧贯通。

    凉风垭隧道:瓦斯气喷射

    位于大娄山中段桐梓县城北面的凉风垭,除了有着秀美的风光以外,更是重要的交通咽喉。渝贵铁路新凉风垭隧道、川黔铁路凉风垭隧道、210国道汇聚于此,见证了贵州省一步步成为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的历程。

    210国道,是这座山上最早修建的公路,其最初修建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但迫于各种难题,留下72个回头弯。“七十二湾”,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交通地标。

    “那个时候,不管啥车,要经过凉风垭,司机没‘几把刷子’是无法的。”七二村70岁村民张绍军回忆,不少外地司机怯于一个接一个的急弯,不敢开车到“七十二湾”,只得请本地司机来帮忙。

    说起在凉风垭修隧道,老一辈的铁路建设者们,至今仍无比自豪。

    据介绍,修建川黔铁路时,中国请来苏联专家帮助在凉风垭打隧道。可是,洞子挖了一部分,遇到各种复杂地质状况,苏联专家无计可施,丢下一句“这里不能修隧道”走了。至今,苏联专家的“半拉子”隧道,仍留在大山里,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

    苏联专家走后,中国专家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硬是在凉风垭的“肚子”里,修通这座“争气隧道”。

    今天,铁路建设再度与凉风垭遭遇,同样面临着岩溶、断层、瓦斯突出、顺层等难题。当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我国隧道建设史上瓦斯突出风险最高的隧道之一。

    瓦斯突出,是指在隧道掘进中,煤层和岩层内的大量瓦斯向隧道空间突然喷射的一种高风险地质灾害。为了解决施工时瓦斯突出的难题,建设者们制定了“分步集中处理,分层检验揭煤”方案,同时还首创“水力压裂增透”技术排挤瓦斯。研究人员后来发表论文称,隧道建设过程中,先后对煤层实施了32轮次瓦斯突出风险性预测、检验,进行了共计15.12万立方米 的2轮瓦斯抽排。

    据称,15.12万立方米瓦斯,相当于遵义市中心城区当时一天多的居民生活用气量。揭煤工期的顺利推进,最终为隧道的快速掘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 黄黔

    ■相关链接

    最长隧道:天坪隧道

    位于渝黔交界的遵义市桐梓县尧龙山下,长13978米(近14公里),为渝贵铁路全线115座双线隧道最长隧道。动车组以200公里时速通过它只需4分钟,而工人们建成它却花了近4年时间。

    最长桥梁: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

    全桥长约5.3公里,大桥主桥为920米,横跨长江重庆白沙沱河段。施工期为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历时3年多。

    这座大桥创造了三项“世界之最”:世界上首座六线铁路桥、首座双层铁路桥,也是世界上延米载荷最大的桥梁。

    新白沙沱长江特上层为四线铁路客运专线,设计时速200公里;下层是两线货车线,设计时速120公里。


来源:贵阳网-贵阳晚报    作者:记者 曾秦    编辑:陈东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吴阳杰 周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