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 汽车 | 图库 | 宽频 | 娱乐 | 旅游 | 数码 | 金融 | 体育 | 家居 | 公交 | 时尚休闲 | 消费头条 | 新闻 | 论坛
      1978年,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写入宪法,如今,第一批独生子女进入“不惑之年”,而他们的父母也已经迈入老年。
    当父母渐渐老去,到了需要自己去关心和照顾他们的时候,尤其是父母生病时,一个人有时真的分身乏术,感觉时间、精力、钱都不够用。 “421”特殊家庭结构下,曾集宠爱于一身的孩子,突然成长为承担巨大赡养压力的大人。
 
 
父亲重病下的85后独生女
     2016年8月,父亲查出患了癌症,在此后的一年半时间里,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有几次医生都说可以准备后事了。现在,父亲下半身已完全瘫痪,病情还在恶化。
     在父亲生病的这些日子里,在台州一家银行工作的32岁的女儿阿枝,咬着牙撑起了娘家的生活。而另一边,阿枝在事业上又是精力和状态最佳的时候,但家庭的变故,终归不能以百分百的精力投入工作,又要侍弄一个正准备上小学的6岁儿子,好不容易怀上的二胎,因为各种操劳,最终也没能保下来……
从父母辈到同辈人 都在故事里看到了自己
网友“落落”:和她同一年出生的我,在五年前经历了一样折磨人的事情。父亲查出癌症,骨转移,瘫痪,去世……一切都是这么“顺理成章”。那一年,我回到远在两千多公里以外的老家,天天陪着父亲,当时就想着仕途以及其他的一切都没有陪伴父亲来得重要!我做到了陪伴他到最后一刻,至今我仍无怨无悔!
网友“rachel”:和老公都是1979年的独生子女!2013年10月,父亲和公公相隔一星期,都查出癌症晚期,当时我怀孕7个月卧床保胎,老公一个人在上海两家医院间奔波,皮鞋底都跑断了。那是人生中最疲惫最无助最焦虑的两年半……
网友“星期八的约定”:正在经历着阿枝的历程,父亲过年期间被确诊癌症,一切就像一个梦,现在的我天天奔赴医院,还有一个4岁的孩子,日子难熬。
 
父亲肿瘤开刀 她守了两天两夜没合眼
    家住凯旋街道的王静与老公同为80后独生子女,工作稳定,育有两个小孩,大的上小学,小的28个月,四个老人都是六十几岁。去年年底,王静的爸爸住院手术,她一下子感受到了独生子女家庭的压力。手术住院这段时间,王静完全处于几头忙碌的状态:上班处理工作事情,中午一下班立即赶去医院换妈妈回家休息,下班后再次赶往医院陪护。晚上回家还要陪伴小孩,辅导作业。
公公生病住院 两夫妻把一年能请的假都请光了
    而同样是80后独生女的小徐,比王静多了一层烦恼。小徐是土生土长的杭州姑娘,父母都已经退休,她的老公属于新杭州人,父母都在老家。今年年初,小徐的父亲生病住院,她的小家庭手忙脚乱了一个月。生病的老人,需要照顾的小孩,无奈之下,小徐和老公商量,请年休假!加上调休、请假,两个人一共请了20天假期,就这样轮流照顾老人和家庭。
一个人照顾生病的老伴6年 最希望儿子能有假期和自己换班
     十天前,浙一医院的急诊住院部来了位熟悉的病人,前来就诊住院的老人姓张,今年70岁,已经这样反复住院6年了。因为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反复发作、老年痴呆等多种疾病,他已经不能下床走动,有些时候还犯迷糊,而陪伴他来往住院的只有60多岁的老伴儿陈阿姨。而像陈阿姨这样独生子女家庭,夫妻一方生病主要靠另一方照顾的不在少数。
 
双亲病卧在床——独生子女不能承受之重
    1978年,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写入宪法,如今,第一批独生子女进入“不惑之年”,而他们的父母也已经迈入老年。
    当父母渐渐老去,到了需要自己去关心和照顾他们的时候,尤其是父母生病时,一个人有时真的分身乏术,感觉时间、精力、钱都不够用。
    “421”特殊家庭结构下,曾集宠爱于一身的孩子,突然成长为承担巨大赡养压力的大人。
 
 
     独生子女家庭在日常生活时,和多子女家庭并没有什么很大区别,可一旦面临父母生病、养老出现状况时,就会深切感受到分身乏术。一边是家庭,一边是职场,独生子女在不同角色的扮演中,感到纠结和无奈。
     这些年,社会舆论一直呼吁设立独生子女护理假,并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门就此建言献策。如今,独生子女在父母患病住院期间请假到身边陪护不再是奢望。截至去年年底,黑龙江、福建、河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等8个省(区、市)通过地方立法,建立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护理假制度。根据地方情况,假期长度一般在10-20天之间不等。护理期间,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其用人单位不得扣减。
    从制度设计角度,独生子女护理假的出台自然是一件好事,其饱含的政策善意令人感到温暖。然而,父母患病时,独生子女“带薪陪床”,真的能实现吗?
护理假会沦为“纸上的福利”吗
    在很多人眼里,制度初衷虽好,但落地了才算真的好。
    新华社也曾在《莫让独生子女带薪护理假成“纸上的福利”》一文中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好政策能否落到实处还有待观察。正如不少人所担忧的那样,独生子女护理假因涉及各方利益博弈,如果没有后续的配套政策跟进,极有可能成为“纸上的权利”。
    有网友说,“独生子女护理假和探亲假、月经假一样,说起来好听,推起来略难。”
 
独生子女在职场上会被"另眼相看"吗
     事实上,即使真的有了制度保障,依旧有一些职场人士,不敢轻易请假。
    同样是独生女的陈女士在重庆的一家企业上班,她直言自己有护理假,却不敢贸然请,“公司内部竞争压力很大,大家本来都不敢随意请假。现在的工作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不‘拼命’占住,马上就会有其他人取而代之。”
    还有人担心,一旦施行独生子女假,很难保证独生子女在找工作时不会受到歧视。
    杭州橡树老年病医院是一家专门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康复医院,目前的床位有320张,近两年的入住率为100%,据了解,目前排队想入住的老人非常多,市场的需求很大。医药费按照规定的标准收取,陪护费最低80/天(服务为“一对四”),“一对一”的服务为190元/天,餐费和其他物料费用由个人按需承担。
    除了康复医院,杭州市很多地方都有嵌入小区内部的微型养老院,也叫日间照料中心这样的社区养老院可接收刚刚做完手术,在家休养没条件但住院又不合适的老人。据了解,爱照护会对入住的老人进行评估,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按天计费,收费起点为140元/天,医药由老人提供,需要辅助治疗评估后再计费。杭州目前对该项收费不纳入医保。
 
 
长期护理险为长期失能老人提供保障
    老人生病,尤其是身患重疾,需长期护理的话,有时间陪护是一方面,还需要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
    为分担长期卧病在床老人家庭的经济压力,2016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探索为长期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提供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已在上海、广州、青岛等多地试点。
    作为浙江省内的试点县,桐庐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已有一年多时间,保障对象是失能人员,其中以老年人为主。个人每年缴纳30元,剩余部分由政府补助和医保基金承担,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残疾人员等群体和个人的保险费用由政府全额补助,个人无需缴纳。据了解,老人一旦生病,失能卧床,住在养老机构给予30元/天的标准补贴;居家照护的补贴是18元/天。
 
独生子女父母如何养老
    目前,中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顾虑已不是简单的观念问题,而是现有的养老机构太少的问题。随着老年化加重,政府可能要像兴建学校一样兴建养老机构。
    在可预见的未来,居家养老依然是中国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模式,子女是赡养老人的责任主体。减轻独生子女的负担,就是减轻他们赡养老人的负担,也就能体现国家保障独生子女父母的责任。   
     计划生育政策、养老政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与税收、社保等各方面涉及民生的政策通盘考虑。比如,个税制度改革正成为当下的热点。对许多工薪阶层来说,个税已成为个人最主要的直接税负。如果适当减少独生子女的应缴纳个税,就能有效缓解他们赡养老人的压力。中国的老人有节俭的传统,他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高,国家让出一部分税,就能明显改善他们的生活。
    从长远看,中国老年人以居家养老占绝对优势的养老模式势必发生改变。不管是独生子女还是二孩子女,在现代生活压力之下,赡养父母必定有力所不能及之处。现在说未雨绸缪已经晚了,应当亡羊补牢,大力建立公办和民营的多层次养老机构。目前,中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顾虑已不是简单的观念问题,而是现有的养老机构太少的问题。随着老年化加重,政府可能要像兴建学校一样兴建养老机构。
 
杭州老夫妻每天发愁:怎么没有一个养老院肯收我们?
    日前,77岁张阿姨打进热线,想问问哪家杭州养老院可以接收像她和老伴这样子女在外地的老人?
    张阿姨穿着毛衣,齐耳短发,看去温和,很有气质。他们一家都是大学生,他们有个女儿,47岁,现在在北京,既要照看小孩又要帮老公打理公司,每年飞回杭州两次。 年纪大了,身体功能日益衰退,三四年前老两口就想住养老院了。张阿姨老伴也说,对他们来说,老年人最困难的时刻来了,一个人住了院,另一个在家里也没法生活。
    选哪个养老院呢?张阿姨打听了一圈。“哪里是自己选,是养老院选我们,就像我要去家政中心找个阿姨一样,得尽量打扮得年轻一点,看你七老八十的,人家不来啊……”张阿姨拿出一大叠剪报,这些年来,只要是关于养老院的新闻,她都保留下来。“存了一大摞,没有一个能进的,好的养老院挤破头皮在排队。”今年他们去辖区一家养老中心,没去前就听人说是要排队,去了一问,已经排到600多号了,“我们不知道等不等得到……”
 
 
 
     2017年2月22日,69岁独居城西的张阿姨打进热线,希望找几个志同道合的老人,组织新家庭,像兄弟姐妹一样抱团养老。一石激起千层浪。抱团养老的想法,一下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很大关注。12月9日和10日两天,CCTV-10《讲述》栏目连续播出纪录片《抱团养老》,讲述了张阿姨抱团养老的故事。张阿姨抱团养老的尝试虽然失败了,但她对快报说,“抱团养老的想法,会一直坚持下去。”
     2017年5月6日,家住余杭瓶窑的王阿姨联系快报,说自己老两口住着200多方的三层农家小别墅,有鱼塘、有菜地、有果树、有鸡鸭。子女们工作比较忙,平时感觉有点冷清,也想找几对老人抱团养老。5月底,王阿姨还专程去了张阿姨家“取经”,了解抱团养老的经验。接下来一个多月,王阿姨夫妇在家接待、面试了20多对夫妻,从中挑选了几对夫妇。7月3日,三对夫妇入住老两口的农家小别墅里,“抱团养老”的生活正式开始。
 
 
老来结伴,他们要的何止陪伴
    “抱团养老”值得借鉴推广吗?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王平指出,“抱团养老”是老年人自助养老的一种新方式,反映了当今养老方式的多样化需求,是对公共养老的有益补充,契合未来互助养老的大趋势。但他指出,这种模式对于以养老院为主的机构养老和社区照料为主的社区养老有一定启示作用,但是其复制和推广也面临许多问题。
    除此之外,王平还注意到,随着高龄、失能等问题在我国老年人中愈发突出,“抱团养老”虽能解决非护理型老人的养老问题,但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却无法提供帮助,“等选择‘抱团养老’的老人年龄更大或出现健康问题后,这种模式恐难持续。”王平建议,政府应该对“抱团养老”予以支持和引导,制定规范的“抱团养老”协议,建立纠纷解决机制,这样才能让“抱团养老”走得更远。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