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 担当有为解民忧
发布时间:2018-12-11 08:30:29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穿越浩瀚深邃的思想星空,为政者的民本思想,散发出熠熠生辉的星光。听民声、顺民意、汇民智、解民忧、得民心……古往今来,善政者的故事概莫如是。

当前,勠力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杭州党员干部,正沿着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条脉络,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照进现实。

“事业是靠人干出来的”

“事业是靠人干出来的,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历史担当。”这是临安区副区长陈立群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对于临安区的党员干部来说,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增进群众民生福祉,是必须扛起的“历史担当”。而深入实施城中村改造、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行动,则是实现目标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抓手。

作为分管领导,陈立群扑下身子、深入一线、攻坚破难。锦城街道青龙区块城改征迁工作启动得比较早,正好处在新老政策的衔接期,大家都感觉难度很大,陈立群连续一周天天晚上到指挥部蹲点指挥,对最后60多户逐户研究,制定一户一策,确保顺利完成签约。

在湍口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有的干部有畏难情绪,工作进展较慢。陈立群坐不住了,他连夜赶到湍口,召集镇村干部开会,并找镇、村主要领导谈心谈话,统一思想认识,第二天工作就有了明显转变,之后越干越顺,成功创建省级样板镇。

面对农民建房超面积、超高这一监管“老大难”,陈立群深入镇街一线调研,实地了解农房建设情况,创新提出带图审批、带图施工、带图验收的办法,并对全区的农村泥水工匠进行培训,实行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四到场”,破解农民房建设监管难题。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这也是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新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泮炳锋秉持的为民情怀。日常工作中,他坚持定期下村,听取意见建议,全面细致地了解群众的所急所需,把准脉搏、对症开方。

公平,是城中村改造中群众最关心的两个字,也是泮炳锋带领街道全体干部完成2000余户农户征迁的关键所在。他提出“资料员、组长、政策组、指挥部”四级办法,坚守“不加钱”这条征迁工作底线,做好“阳光征迁”,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支持。

2018年是新湾街道小城镇整治、创建国家卫生街道的冲刺年,他的脚步遍及集镇每一个角落、每一条村道,他还主动学习电力、环保、工程等专业知识,隔三差五就到在建项目现场监工、督查,推动新湾迈出了由镇向城转身的大步子。在新城建设如火如荼推进的同时,他又将视角转移到老集镇,面对新北桥社区老街C级、D级危旧房问题,他以对群众安全负责的态度,主动听取户主意见,主持制定房屋置换和货币安置政策,顺利完成155户危旧房整治。现在,首批置换户主已经入住新交付的多层安置小区,原来老街区块通过停车场、公园绿化改造,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放下脸皮、磨破脚皮、说破嘴皮”

对于城中村改造这一功在当下、利在长远的民生难事,下城区人大石桥街道工作委员会主任包志明同样以迎难而上的担当解难题、办难事。

2017年下半年,石桥街道四村连片改造启动后,包志明担任城中村改造华丰分指挥部指挥长。华丰社区由于户数多、小产权房多、临时过渡房矛盾突出、拆迁补偿矛盾纠纷多,工作难度大。为了按时完成签约、腾房、房屋拆除等各阶段的工作任务,他带领分指挥部一班人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倒排计划、强力推进。

针对社区承租经营户多的问题,包志明提出“放下脸皮、磨破脚皮、说破嘴皮”的面对面工作法。所有事情,要“想到、走到、说到、问到、做到、达到”,事事落到实处、户户反复上门。有一户小产权房户主,连续三次上门,都避而不见,包志明连续第四次、第五次上门,经过多次面对面、长时间的沟通,户主终于高兴地签约。在他的带动下,提前实现了经营户清零目标。

在征迁工作中,他带头践行“换位思考、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搭好调解平台,当好调解矛盾的“老娘舅”。经过他的调解,矛盾双方往往握手言和,纷纷向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很多房东和经营户还主动要求合影留念,这样的好环境,保证了征迁工作顺利推进。

“办法总比困难多”

江干区彭埠街道有这样一位干部,他17岁参加工作,25岁入党,从事街镇工作的27年,近一半时间在彭埠,参与了彭埠的一场场大仗,见证了彭埠蜕变的过程,大家习惯叫他“红星书记”。

大家说的就是彭埠街道党工委书记施红星,正是凭着长期扎根基层、持之以恒的担当作为和勤勉实干,每次面对困难挑战,面对民生之忧,他不推诿、退缩和逃避,始终以开拓创新的思路和举措打开局面、建功立业。正如他笃信笃行的那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

面对城市推进的繁难重任,施红星创新推出“签腾拆三同步”等模式,带领班子攻克了一个接一个的难题,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全区第一个整村拆迁项目,到全区第一个自主开发项目,到G20杭州峰会筹备期间的整体征收项目,再到去年的“四社联动”整体征收,跑出了漂亮的彭埠“加速度”。

在征迁过程中,他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不仅严格落实政策,还提出全过程服务的理念,从丈量、签约、腾空、领款、搬家的整个流程,再到全家福拍照、宽带华数移机、就业就学等细节,做到事事关心、牵头落实。在“五水共治”推进中,除了任务,他想到了民生,将“治污、排涝”作为整治重点,最终,2年时间12条河道全部完成“黑臭摘帽”,4年时间6条河道完成剿劣任务,全域水质稳定在Ⅳ类以上。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刚来上塘,我的印象是‘土里土气’。现在感觉洋气、充满活力。”小楼2015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拱墅区上塘一家企业工作,“3年变化挺大,破破烂烂的城中村都没了,现代感十足的高楼多了,道路新建了许多,整个区域变漂亮了。”

从“土气”到“洋气”的嬗变,从城中村到城市化的华丽转身,得益于拱墅区上塘街道城中村改造的纵深推进。在街道党工委书记应巧华的带领下,上塘积极实施“十社联动”征迁行动,率先“破冰”实现东新村、大关村征迁清零,打响了拱墅区今年启动的城中村改造“第一炮”。在全区征迁迈向清零的瓶颈期,于6月30日攻克难题一举完成拱宸、皋亭、沈塘湾、七古登4村征迁清零,为拱墅“全域农户清零”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在加快城中村改造的同时,更要保障好民生。”应巧华说。城中村改造推进之初,应巧华就特意去各村走访,听听老人的想法。面对一位村干部提出的“老人们担心拆迁后租房有困难,没法回到故乡”,应巧华说:“必须解决。”

2017年5月,上塘街道第一个老年公寓——蔡马社区老年公寓投入使用,街道、社区拿出一块配套用地新建老年公寓,让老人无忧居住。到今年7月,上塘街道10个老年公寓全部投入使用,集中供养985位70周岁以上老人。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齐航 通讯员 杭组文   编辑: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