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图谋定改革兴
发布时间:2018-08-29 15:44:02

泛黄的日记本上,记满了孙栋家编制规划时的点点滴滴。

规划是城市的蓝图,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规划先行,谋定后动。

改革开放伊始,杭州启动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前后历时4年时间,于1981年11月报浙江省人民政府转报国务院审批。1983年5月16日,经国务院(1983)国函字99号文正式批复,这是杭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拉开了杭州改革开放的序幕,对指导杭州市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杭州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杭州之后的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厚厚的书里夹满了笔记,黑色的字迹断断续续插在字里行间,陈年书味也跟着一点点散了出来。

“这个是我参加杭州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的一点记录,怕忘记了,就写在书里了。”已经90岁的孙栋家精神饱满,谈起曾经作为市规划局总规室主任参与总规编制时的过往,丝毫不见疲态,坐在椅子上,身体微微向前倾斜。

40年前,在外地工作的孙栋家临时收到通知赶来杭州,与32位同事一起,参加了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这件事,成了孙栋家往后定居在杭州生活工作的起点。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也成为杭州改革开放大幕中的一个剪影。

【困局】 曾长期被定位为工业城市

“在启动这次编制以前,杭州一直沿用1959年的城市总体规划。当时的杭州被定位为‘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综合性的工业城市’。”在孙栋家看来,这16个字把杭州发展的优势“都挡住了。”

也因此,在这一时期,杭州建设了一批钢铁、石油、化工厂,并重点规划了工业区。其中,市区连同萧山、富阳两县共划定半山重工业区、拱宸桥轻工业区、江干轻工业区、祥符桥小河轻化工业区、古荡留下电子仪表工业区、望江门外食品工业区、闲林埠采矿冶炼工业区等10个工业区。

曾经共同参与总规编制的时任杭州市规划局总图室主任包海涵,也一直记忆犹新,“那时候的吴山上,就有一个5层楼的手表厂,西湖风景区挤进了41家工厂,就连灵隐寺、法喜寺周边也都是工厂。武林门一带还有塑料、镀锌铅丝、电机等10家工厂。”

这些,仅仅只是当时杭州被定义为工业城市中的一个注脚与缩影。

“1972年到1973年的时候,杭州结合‘四五’计划修订了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一些好的思路,比如新建工厂原则上不放市区;对城区内已有的‘三废’严重又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中小工厂,不再就地扩建;西湖风景区内不准新建工厂等等。”孙栋家捧着资料仔细回想,“但后来还是被定位为社会主义工业城市。”

就像一枚钢钉,“工业”两个字被嵌入了当时杭州的城市发展之中。

【破局】 找到了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时代的陀螺,开始越转越快,改革开放的信号也逐渐明朗。

1978年3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认真抓好城市规划工作”。当年7月,“杭州市城市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成立,正式启动第三轮杭州市总体规划编制。

“当时成立了一个60多个人的联合工作组,分为5个小组。我们就挤在解放路和浣纱路口的市建设局顶楼一个会议室和一个小房间里办公。”孙栋家曾在2009年的回忆录中记录,“当时手头只有50年代测绘的旧地形图,与现实情况相去甚远。于是我和同事们就背着图板,带着皮尺去现场,在旧地形图上补绘各类建筑、道路、绿地以及河湖水系的变动情况。”

参与编制杭州市总体规划图的包海涵,也背着包,骑着自行车,在杭州的大街小巷里穿来穿去,量尺绘图,“哪条路、哪个厂,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正是通过这些测绘和梳理,杭州当时的城市面貌逐渐清晰。

根据市委党史研究室记载,当时的杭州面临着“人口密度过高、建设用地不足、郊区农田日渐减少;部分工厂布点不合理;市区环境污染较严重;住房紧张;道路不畅,交通拥挤;供水不足,排水不畅;商业和文教卫体设施不足,布点不匀,房屋破旧以及部分名胜失修,园林风景受到破坏”等8方面的问题。

以“部分名胜失修,园林风景受到破坏”为例,当时的西湖风景名胜区内有144个单位,一些景点周围修建了体型大、层数高、与景区不协调的建筑。

这些情况,都被杭州的城市发展规划设计者们考虑进了总规编制中。

“从1978年5月筹备编制新一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开始,我们用了2年半的时间去测绘和编制,到1980年完成了上报国务院审批的图纸和文字资料。”孙栋家在一份笔记上,依次记录着这些重要的时间点。

1983年5月16日,国务院以【1983】国函字99号文批复省政府:“原则同意杭州市的城市总体规划”。至此,杭州城市的定位转变为“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浙江省的省会”。这句短短的批复,终于锚定了杭州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实施过程中,杭州先后编制了专项、分区和详细等规划;制订了《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杭州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等法规、规章;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充分听取市民和专家对规划的建议,唤起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支持。

20天后,杭州日报发表题为“全市人民的大事”的社论,评价此次总体规划,“为今后杭州市的城市建设展示了美好的蓝图,使我们有了明确的方向和依据。”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记者 程鹏宇 刘园园 通讯员 李筱曼视频 摄影/司春华 法鑫 制图/王璟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