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经济:辉煌40年
发布时间:2018-10-16 09:53:16

钱塘自古繁华,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地、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在中华文明的古代、近代和现代历史上,都因其重要地位而令世人关注。

过去谈及杭州,人们会说到许多中国之“最”:中国最早创办的大学之一——浙江大学,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座火车、汽车两用的大桥——钱塘江大桥,中国最古老制药厂之一——胡庆余堂制药厂,中国研究金石篆刻艺术历史最长的学术团体——西泠印社……但当人们历数这些杭州之“最”时,不难发现这些为人津津乐道的杭州的亮点,几乎都是先人所创或历史遗存。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迄今,杭州与伟大的祖国同步,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城市协调发展和综合竞争能力来考察今天的中国,有学者作过这样的描述:近3000年看西安,近千年看北京,近百年看上海,近40年就要看杭州了!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经济一直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从1992年开始,连续21年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尤其是“八八战略”实施15年以来,杭州创新发展思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与效益的统一,杭州经济实力实现了质的飞跃,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

一、经济总量扩大,稳居第一方阵

1978年,杭州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28.4亿元,2017年已经达到12556亿元,40年增长442.11倍,年均增长16.91%。1986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5.4亿元,1997年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36.3亿元,2015年,杭州以集聚创新动能为支撑点,以深化改革增强体制活力为突破点,全力以赴推动经济行稳致远,全年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10053.58亿元,成为全国第10个迈入“万亿”方阵的城市。

二、财政实力增强,发展基础雄厚

1978年杭州财政总收入为9.4亿元,2017年财政总收入高达2921.30亿元。40年增长310.78倍,年均增长15.85%。持续大幅增长的财政收入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全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78年仅为4.8亿元,2017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57亿元。城市不断向外扩张,杭州面貌焕然一新。

三、工业规模扩大,动能不断转换

1978年,杭州工业总产值为16.93亿元,201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387亿元。“十五”时期,杭州坚持“工业兴市”战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2002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双双突破2000亿元后,2005年则越过了5000亿元大关,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5332.83亿元。工业化已被实践证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贫穷走向富裕,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迈入现代工业社会的必由之路。经过40年的发展,杭州已经实现从工业化高级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演进,即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

四、在发展路径上,由规模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

新世纪以后,杭州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工业化进入扩张阶段,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对外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加速,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质量不断提高。规模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的表现非常明显:汇集生产、休闲、旅游、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的都市农业格局初步形成,传统农业迅速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迅速成长,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先进制造业优势进一步确立。据统计,杭州已有165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5万亿元,机械设备、计算机、生物制药、电气设备和传媒这些行业占上市公司的56%。服务业发展结构优化,享受型、休闲型服务业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持续提升。

五、在结构层次上,由工业主导向服务经济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长期处于“二三一”结构状态。1980年到1989年,三产比重一直在30%以下,二产比重在50%以上。1990年以后,三产比重进一步提高。“十五”以来,随着“工业兴市”战略的推进,杭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力度,2007年服务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首次实现增加值总量及占GDP比重全面超越工业。2009年杭州又提出“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承接国际高端服务业转移,不断扩大消费性服务业,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快速成长,由“服务业大市”向“服务业强市”转变,旅游、文化、房地产、金融、商贸、物流、中介等服务业的优势日益明显。2017年三产比重高达62.6%,服务业增加值已从l978年的5.133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7857.00亿元,增长1530.68倍,产业结构从完全由工业主导向服务经济转变。在市场流通的十大上市公司中,杭州有八家公司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服务业,从上市公司看,整体产业结构非常具有活力。

六、在增长方式上,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

长期以来,杭州市产业的粗放型增长特征比较明显,即更多地依靠传统生产要素消耗的外延式增长方式。农业依赖传统耕作,主要满足于生活基本所需,以生产性功能为主。工业主要依赖大量资金、土地、能源和劳动力消耗实现规模扩张,对环境污染影响也很大。服务业总体上层次偏低,结构单一,业态传统,技术含量低。杭州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出“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组合拳,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增长模式不断向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技术、管理、信息等先进生产要素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2017年,杭州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实现增加值4251亿元,占GDP的33.9%。

七、在产业布局上,由分散无序向集聚有序转变

“十五”以后,杭州结合修编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产业空间布局开始了新一轮的规划。根据要素禀赋和资源条件确定市区、区县、开发区和乡镇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以建设副城、组团、中心镇、特色小镇为突破口,以构建市域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为抓手,加快形成了空间科学布局、功能优势互补、要素交流整合、资源高效利用的产业格局。产业“低、小、散、乱”的格局得到扭转。在一系列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下,旅游休闲功能区、特色商业街区、物流基地等生产性服务功能区块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布局逐步明朗。“十三五”期间,杭州提出了“拥江发展战略”,加快了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钱塘江生态经济带规划建议,杭州产业空间布局清晰、集聚而有序。

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杭州这40年的发展,一直是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随着城市国际化战略的确立,杭州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杭州也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创新。杭州的经济也必将勇立潮头,走在前列。(李明霞,杭州市发改委综合体制改革处;周旭霞,杭州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李明霞 周旭霞   编辑:高婷婷